逆向思维具有“悖论”的特性。“悖论”一词来自两个希腊词:para和doxa,原意指与普遍接受的观念或期望相对立的东西。它与常识和逻辑相矛盾,然而却奇妙地具有吸引力。悖论可以理解为倒立的真理。由悖论产生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始令人惊异,然后,随着先入之见被冲破,悖论一词最终演变成含有令人难以置信和叹为观止的意思。
许多人未注意到对立面中所存在的真理性和重要性。而社会的开拓者、创新者和领导者之所以能领先一步,乃得益于利用逆向思维的解决方法来获得创新优势。悖论的魅力在于它乍听起来荒谬、自相矛盾、没有逻辑性,但仔细一想,会发现它有光彩、有道理、合乎逻辑。悖论开启了新的可能,它使我们冲破思维的藩篱,从先前的错误观念中摆脱出来。
逆向思维之所以成立,是因为现实本身就是充满悖论的。万物都有两个对立面;双方各有长处和短处。历史上,人们多次观察到现实是由对立因素所建构起来的。如牛顿的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其中就包含了对立物共存和互相作用的逆向思维观念。
1.非定式性
势是指人们进行思维的态势、趋势,非定式是指思维不是沿着固定的方向进行,不受潜意识的暗示,具有明显的非逻辑性。例如,野生动物园的创建,其创意就是思维非定式性的运用。据说,美国一家动物园主任深为老虎的数量日益减少而发愁,他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专题讨论如何捕捉老虎的问题。参加讨论会的不仅有动物学家、捕猎专家,还有数学家。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各种捕捉老虎的方案。一位拓扑学家边听边画,他突然发言道:“现在老虎已经在我的圈子里了。”原来,这位数学家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了一次拓扑图形的变换,即人与老虎的位置实行对调,老虎不是关在铁笼子里而是自由地生活在开放的自然环境里,而人是坐在汽车里观赏动物。动物园主任是位有心人,采纳了拓扑学家的建议,于是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动物园诞生了。
2.相对性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事物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具有相对性的,事物之间关系的所谓“正向”与“逆向”也都是相对的。从一个角度去看,甲事物与乙事物可能是一种“正向”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之间又可能是一种“逆向”的关系。比如一些人按高矮顺序站成一排,从这一头看,是“正向”的关系,是由高到低,一个比一个矮;从另一头看,则是“逆向”的关系,是由低到高,一个比一个高。同理,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也具有相对性。
记得1968年我在东北农村插队的时候,正赶上收谷子。一个人负责四垄地,要把谷子一边割下来还要一捆一捆地捆好。那时生产队实行大寨记工法,所谓大寨记工法,就是生产队干活最快的作为打头的,打头的拿最高工分,追不上的挨个往下降。我们都是刚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别说是比快慢了,北大荒名不虚传,地大物博,一垄地从地头割到地尾,保证太阳升起到太阳落下,老农们收工回家都吃完饭了我们才到家。几天过去后,我想了个主意,老乡不是一个人负责四条垄吗?好,那我们就一个人割六条垄,两个人一组,从两头往中间割,而且把每一捆谷子加粗一倍。结果第二天评工分时我们男生有好几个被评为一等工分。
原因很简单,每次我们割下并捆好谷子后,随后装车的老乡就会用一把叉子将捆好的谷子挑起来,装到马车上。车上的谷子越装越高,老乡肯定越挑越费劲,而我们捆的谷子个大,别说装到后来了,一开始就挑着费劲,装车的老乡叫苦不迭,一边装车一边叫:“这帮孩子太傻了,原来一人要割六垄,而且一捆谷子这么大,挑都挑不动,难怪割得慢。”结果在评工分时,装车的老乡为我们打抱不平。(www.xing528.com)
虽然同样是“慢”,但是垄数和个体膨胀,实际的结论大不相同。逆向思维帮了我们大忙。
3.转化性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对立面的事物在特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电能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说话声音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金属片产生相应的颤动,反过来,金属薄片的颤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引起说话声音发生相应的变化。从逆向求索的角度,下列每一对方法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细化与粗化、清化与浊化、纯化与杂化、简化与繁化、同化与异化、熟悉与陌生、内化与外化、深化与泛化、硬化与软化、对称与破缺、扩大与缩小、增高与降低、加重与减轻、分割与组合、移出与植入、前进与后退、进化与退化……那么,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也具有转化性。
下面来看一个案例。
2005年1月1日,全球实现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欧盟与美国对华纺织品的一次次设限和动辄援引专门针对中国的WTO特别保护条款,中国的许多纺织企业一时间被这始料未及的打击砸晕了,大量的货物积压使得它们遭遇了几乎如海啸一样的灾难。其中,浙江雄狮集团是一个经过几十年发展、2000年已成为拥有1000多名员工、年营业额达1.2亿元的大型集团公司,在经过纺织品贸易打击后,仅仅因为银行要收回400万贷款,就彻底倒下了。
其实,与其说是欧盟与美国的设限和“特保”害了诸多的中国纺织企业,不如说是“权威”暗示把它们推到了艰难处境。在“中国入世和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后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惠国”的“权威”暗示下,它们都以为,2005年1月1日欧美放开纺织品贸易的那一刻,将是中国纺织品在欧美畅行无阻的时刻,于是,几乎所有的纺织企业都在不顾后果地疯狂扩军备战。2004年,全国的纺织品生产能力从4000万锭上升到6000万锭;江苏省的纺织机械进口额达到11.4亿美元,浙江省达到11.7亿美元。它们显然忘了反过来去想一想,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由于各方普遍认为中国将会是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最大受惠国,所以中国必然成为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打击对象。
如果当时冷静一点,多一点逆向思维,也许就可以避免后期悲壮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