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维修中的思维概念

汽车维修中的思维概念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所说的概念反映的事物范围,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是由哪些分子或子类组成的。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能够直立行走;有语言;能抽象思维;会制造工具,即可以创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概念所具有的基本逻辑特征。因为任何概念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现实的,所以每一概念都有其内涵;又因为任何概念都有其确指的范围,所以它又都有其外延。

汽车维修中的思维概念

1.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我们周围各式各样的事物在逻辑学中统称为对象。对象与对象之间有其共同点和差异处,事物之间的这种相同和相异之点称为事物的属性。其中,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决定某事物为某事物并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根本性质。

概念是我们认识事物由低级的感性阶段上升到高级的理性阶段的标志。任何概念都反映了人们一定的认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概念,都是科学认识到一定阶段的总结。因为科学家们的众多发现及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制定各种新概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这种总结和概括是以压缩的形式表现大量知识的手段,同时,概念是构成判断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下面来看一段小幽默。

我教老师

头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家,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教他说,‘是三’。”

“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是“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而上述这位孩子把他回答老师的提问当作他在“教”老师,显然是混淆了“教”和“学”这两类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别。这说明,他对“教”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是不明确的。

“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是指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的所有行为、过程或方式。比如,教师问那位小孩“一加二是几”,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式,因此,它属于“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这位小孩天真地以为老师的这种提问的教学方式不属于“教”的范围。这说明他对“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是不明确的。

这位小孩既不明确“教”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又不明确“教”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可见,他对“教”这一概念是不明确的。而这则幽默,使人会心微笑,其逻辑基础正在于此。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因则,一般逻辑教科书往往把“概念”作为系统讲述思维形成和思维规律的起点。

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是对事物的反映。逻辑学所指事物包括一切认识对象。从有形物体到无形思想,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以至于精神现象,从各种具体事物到事物的各种性质(如颜色、动作、行为、状态,气味等)和关系(如“大于”“在……上”“在……之间”等),只要人们将它当作认识对象的,都属逻辑学所指的事物范围。

“教”是人的一种动作、行为,在这则小幽默中,它是作为人们的认识对象而出现的。因此,属于逻辑学所指的事物范围。

任何概念都是从事物的本质和范围这两个方面来反映事物的。因此,明确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和事物范围加以明确。

任何事物都有许多性质,同时,任何事物都和其他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事物的性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事物与其属性是紧密相联、不可分离的。各种事物由于属性的相同或相异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组成同一个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组成不同的类。

以幽默《那剩下的七角呢?》为例。

儿子:“爸爸,给我一块钱。”

父亲:“干什么?”

儿子:“我要买本书。”

父亲:“什么书就要一块钱?”

儿子:“是《三角》。”

父亲:“那剩下的七角呢?”

“一块钱”“七角”……组成“钱”这一类事物。“钱”这一类事物具有相同的属,“《三角》”“《几何》”“《代数》”……组成“书”这一类事物。“书”这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的属性。但是,“一块钱”“七角”和“《三角》”,则分别属于“钱”和“书”这两类不同的事物。不同类的事物,其属性是不同的,二者不可混淆。儿子要买的“《三角》”是书,而其父却将“书”与“钱”混为一谈,由此发出“那剩下的七角呢?”这个可笑的疑问。其闹笑话的逻辑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事物因属性的相同或相异而形成不同种类的道理。

在一类事物的众多属性中,有些属性是非本质的,即对某事物之所以成为某事物不起决定作用。例如,人这一类事物具有会哭、会笑、会走路等属性。但这些属性对于人之所以为人并不起决定作用。我们把事物的这种属性称为非本质属性。而事物属性中还有一种是能够决定某事物之所以成为某事物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比如,人这一类事物,具有两足直立、能思考、有语言、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等属性,这些属性都能决定人之所以为人,并能使我们依据这些属性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这种能够决定某事物之所以成为某事物,并能将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属性称为事物的本质属性。

当然,本质属性也有初级本质和深刻本质之分,还有这一方面的本质和另一方面的本质之分。比如,“两足直立”只是人的初级本质,而“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才是人的深刻本质。又如,从物理性质方面看,水的本质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为100℃,冰点为0℃”等,而从化学性质方面看,水的本质则是“由两个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式是H2O”。

概念在反映事物本质的同时,还反映事物的范围。

人们所说的概念反映的事物范围,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是由哪些分子或子类组成的。比如,“车”这个概念反映“车”这一类事物有无数个分子,这无数个分子就是“车”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这个概念只反映一部分分子,这部分汽车分子就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永动机”这个概念因为它并不存在,因而不反映任何分子,“零个分子”就是“永动机”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

2.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能够直立行走;有语言;能抽象思维;会制造工具,即可以创新。这些是所有人具有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3.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个体的总和,也就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如“车”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指一切车,包括汽车、马车、自行车摩托车人力车等。(www.xing528.com)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概念所具有的基本逻辑特征。因为任何概念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现实的,所以每一概念都有其内涵;又因为任何概念都有其确指的范围,所以它又都有其外延。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概念的外延有宽有窄。但二者常发生变化,其原因主要是事物本身在发生变化,反映事物的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其次是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反映事物的概念就随着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入与更新而得到补充、修正及变化。这就说明,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变化、发展是根据一定时期,人们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具体实际状况而确定的。比如,对“原子”这一概念的认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刻,对其内涵的了解也不尽相同。最早科学家提出了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不能破坏的最小单位,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它有原子核,核内还包含有质子、中子等许多基本粒子,这就说明原子的内涵已经与两千多年前所提出的原子概念大不相同了。同样概念的外延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变化。例如,物质的变化有三种状态,即液态、固态、气态,而现代科技的发展,美国已研制出了超三态的物质,即非固体、非液体、非气体,并称之为“玻瑟——爱因斯坦冷凝物”,说明关于“物质状态”这一概念的外延也扩展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定的时间里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确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其在科学上使用的概念在内涵上要有详尽的说明,在外延上要求有精确的规定。

下面来分析一则笑话。

喜欢的颜色

有一个女孩,刚考到驾驶执照,第一次上路,结果车在一个交通信号灯处熄火。由于是单行道,后方来车越来越多,但车始终打不着,交通信号灯再次由黄灯转为红灯。车越多女孩越紧张,车越打不着。交通信号灯再次由绿灯转黄灯转为红灯。这时一位警察来到了那女孩的车边并很和善地说:“小姐,你还没等到你喜欢的颜色?”

内涵和外延作为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是紧密相连的。一般说来,一个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它的外延也随之确定了。这是因为,人们总是通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去指出具有该属性的事物范围的。就拿上面这则幽默来说,本来这个女孩是在绿灯时,应该顺利通过路口,但并不是在等待所喜欢的颜色,这件事的本质是因为女孩技术不熟练导致打不着车这个外延。这个概念的一系列内涵特征为她确定了“在等待自己喜欢的颜色”。显然,根据这位女孩的表现,警察询问她“是否在等待自己喜欢的颜色?”警察的幽默并不显得过分,他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逻辑知识,又不使这位女孩感到尴尬。

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注意,就是概念的内涵和事物的本质属性之间以及概念的外延和事物的范围之间,都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下面再来看一个案例。

一辆凌志LS400轿车,发动机抖动,加速无力,尤其在高速行驶时,油耗大,故障灯亮。

故障原因分析:这辆车在上一次维修时更换过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对此做了复测且结果都正常。

试车后,该车发动机有明显爆震现象。可以肯定爆震是引起发动机抖动,加速无力,尤其在高速行驶时,油耗大(尤其是这三种现象同时出现时)的直接原因。遂用故障诊断仪读取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故障码,显示为52、53、55,53为RCU无法处理爆震信号,55为右爆震传感器信号不良。对两只传感器进行了部件测试,测试结果是两只传感器电阻正常。用示波器检测传感器信号输出,发动机起动后一直有爆震信号输出。清除故障码,起动发动机再读,故障码依旧存在。

上述检查说明爆震传感器良好,那么还有哪些原因使发动机发生爆震呢?

①点火提前角不正确。

②空气流量计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③进气系统中有漏气。

④燃油压力过低。

喷油器工作不良。

辛烷值偏低。

气缸压力过大。

经询问车主,该车一直使用97号汽油,而且从来都是在大型加油站加油,辛烷值问题可以排除。

于是决定采用以下诊断方法与检修步骤查找故障原因:

①用正时灯检查点火正时,正常。

②检查进气系统,没有漏气现象。

③检查燃油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④清洗喷油器后,试车有所好转,但高速时故障依旧。

⑤拆下喷油器并对喷油量和雾化程度进行检测,喷油量达0.65L/30s,雾化良好。

拆下火花塞检查,发现火花塞发黑,更换后,故障现象并无好转。

这时引起爆震现象的直接原因都被排除,而爆震传感器又是好的,那么一定是爆震传感器接收到了一场类爆震信号,爆震传感器是直接感应物理量式传感器,而且这个类爆震信号一定来自发动机本身,随即起动发动机并用探棒在发动机周身进行探测,探测到发电机周边时,发现发电机振动频率明显,发电机本身有明显晃动现象,停机并拆下发电机,发现其支架孔磨成了椭圆形,加工处理后装车试车,发现爆震故障现象消失。之后清除故障码,重读故码,显示系统无故障码,故障指示熄灭。

该车的故障是由于发电机振动引起发动机缸体振动而产生爆震信号。因该故障不是系统故障造成的,而是爆震传感器接受了类爆震信号传给了ECU,ECU根据该信号进行点火时间的修正,经过多次修正后仍然收到爆震信号,就认为是爆震传感器损坏,储存上述故障码,并使故障指示灯亮。同时当发动机出现爆震时,ECU自动将点火时间推迟,而造成发动机加速无力,尤其在高速行驶时发生油耗加大的故障。

这个故障的诊断过程就是典型的概念外延,在引起爆震的直接原因都排除后,则根据爆震传感器的物理特性的外延找到了故障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