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维与汽车维修:培养推理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关键

思维与汽车维修:培养推理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关键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抓住“推理联结项”就等于掌控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在推理学习中,对这两种推理给予足够的关注并投入相应的学习量,无疑是值得和必要的。这些推理规则的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其必然性的成立。因此,推理的客观基础是客观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结论的必然性是演绎推理的最重要的特征。这条定律的发现和利用的过程就是演绎推理的生动体现。思维训练的侧重点是培养、提高推理力。

思维与汽车维修:培养推理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关键

任何推理都有前提和结论。前提就是推理定义中的已知判断,结论就是推理定义中“一个新判断”。这样,就可以把推理的组成部分与推理的定义有效结合起来理解。

从思维过程来说,总归先有前提、后有结论。但在实际运用中,前提并不一定在前,结论并不一定在后,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表达一个推理的一段话中,哪个是前提,哪个是结论呢?抓住“推理联结项”就等于掌控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把表示结果的“所以”作为推理联结项,而且把整个“因为……所以……”都作为推理联结项,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下列例题:

铜是导电体,因为金属是导电体,铜是金属。

这个例题中并没有“所以”。怎样才能较快地确定它们中的前提和结论呢?把“因为”列入推理联结项,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凡表示原因的关联词后面跟着的是前提,凡表示结果的关联词后面跟着的是结论。一个推理中,除了前提就是结论;除了结论就是前提。例如,违法行为不是合法行为,合法行为不是违法行为。这里“因为”和“所以”都没有,哪个是前提,哪个是结论呢?估计谁也不敢妄下断论。但是,在第二个判断前出现“所以”,那么前者就是前提,“所以”后的就是结论,这是无可争议的。同样,在第二个判断前出现“因为”,那么前者就是结论,“因为”后的就是前提,这也是无可争议的。抓住“因为”和“所以”来分清前提和结论,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个既方便又重要的方法。

通常讲的推理,重点是演绎推理,除演绎推理,还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但是,在实际思维活动中,归纳推理尤其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作用都是很大的,演绎推理根本无从替代。在推理学习中,对这两种推理给予足够的关注并投入相应的学习量,无疑是值得和必要的。

推理规则集中在演绎推理中。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这些推理规则的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其必然性的成立。所有推理规则的表述,在满足科学技术性所需的基础上,已经去繁就简。尽管如此,初学者仍然要投入相当的注意力,才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或运用这些规则,而这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推理的思维形式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人们相互之间随意约定的,而是客观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推理的客观基础是客观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推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人们的思维中,通过各判断之间的不断转换、推导,把“隐藏”在前提中对某一事物情况的判断,从其存在的条件中再现出来。因此,结论的必然性是演绎推理的最重要的特征。只要作为前提的判断与作为结论的判断之间的联系符合逻辑规则,即推理形式是正确的,那么,就一定可以经过一步步的严密推导,遵从严格的是非取舍,必然推出“隐藏”在前提中的知识。由于这种知识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新”的,所以,演绎推理的结论尽管没有超出前提的范围,但是演绎推理仍然是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手段。

社会学研究中有一种定律,通常被称为“路径依赖”定律。那么这一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一个广为流传、引人入胜的例证是:现代国际上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什么采用这个标准呢?

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

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沿用的是马车轮距标准。

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

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是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它的军队所铺设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

任何其他轮宽的战车在这些路上行驶,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

可以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

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

“路径依赖”理论被总结出来之后,人们把它广泛应用于选择和习惯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一切选择都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可怕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

沿着既定的路径,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个人的选择,都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但不管是优化还是锁定,在“路径依赖”的背后,隐藏的都是人们对利益的考虑。

对组织来说,一种制度形成以后,会形成某种既得利益的压力集团。他们对现存路径有着强烈的要求,他们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选择新的路径,哪怕新的体制更有效率。

而对个人来说,一旦人们做出某种选择,在既有的道路中,他们会不断投入各种资源。如果哪天他们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再适合自己、没有价值时,他们做出新的选择。这时,他们才发现前期的巨大投入可能会因为重新选择而变得一文不值。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笔很大的损失(经济学上称为“沉没成本”)。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人不能轻易走出去,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路径依赖”。

从而还总结出:人们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以及只有突破习惯惰性,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有可能不断发展的深刻哲理

这条定律的发现和利用的过程就是演绎推理的生动体现。

思维训练的侧重点是培养、提高推理力。只有在熟练掌握了各种推理形式的基础上,思维才有可能进一步灵活地按照事物情况,运用自如地选择、运用不同的推理形式,从而使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驾轻就熟地通过一步步严密的推导,揭示出新的认识成果,真正达到推往知来、见微知著、洞幽烛微的根本目的;从而有助于推理力从不自觉进入到自觉的状态中,从认识的必然走向认识的自由。

但是,人又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知识有限,这样反而可能会使自己的头脑清醒一些,从而从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出发,敢于提出质疑:“果真如此吗?”继而以谨慎的态度,重新整合事物变化后的情况,从常规的思维中寻找突破口。(www.xing528.com)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经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的每一个思考都希望能够回答一个问题、澄清一个疑问、理清一种想法,表明我们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因此,能否质疑,如何排疑,是“回答”问题的第一步。因为“回答”是具有建设性的,是需要调动聪明才智去创新的。这实际上也是每个人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并经磨炼达到自由的绝好途径。

另外,将别人的推理过程纳入到自己的推理过程中,这不仅是推理能力的表现,更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通过这种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度结合,我们在思维过程中,就可能在仔细分析研究所给予的材料及前提条件的基础上,随着思维过程的一步步深入,不断寻找新的信息,补充新的前提条件,从不可思议中,发现“有可能”,从而揭示出问题中所隐藏的因果联系,准确地抓住必然的结论。

我们举一个熟悉的博弈中推理的例子: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叫“空城计”,说的是诸葛亮司马懿斗智的故事,博弈中的推理问题,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在这场博弈中,诸葛亮与司马懿所面临的选择见表3-2。

表3-2 诸葛亮与司马懿所面临的选择

978-7-111-49611-3-Chapter03-7.jpg

在博弈中,“每个人是理性的”是公共知识。但是,总存在着某个策略组合下的得益不是公共知识。在这样的博弈过程中,博弈参与人如何确定自己的策略选取,就只能根据其他参与人“历史”中的策略“归纳地”得出对方此时的策略,从而决定自己的策略。

因此,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博弈中,诸葛亮了解双方的局势,很清楚如果司马懿采取进攻的策略,无论自己是选择守城还是弃城,都将被擒。于是,他只能运用反向思维,利用了“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的公共知识,以“司马懿料吾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制造了可能有埋伏的空城假象,加大了司马懿对进攻失败的主观概率,感到进攻有较大的失败的可能。从而迫使司马懿在进攻和后退的选择中,以后退的期望效用大于进攻的期望效用,因此只能选择后退。利用反向思维,诸葛亮成功地运用了一次“空城计”。

而司马懿的选择则是基于一个完全的归纳推理。“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根据对诸葛亮“历史”中的策略“完全归纳地”考察,既然诸葛亮一生都没有冒险,司马懿得出他此次也肯定不会冒险的结论。因此,在进攻和后退的选择中,后退的期望效用要大于进攻的期望效用,只能选择后退。

因此,在“空城计”的博弈中,诸葛亮的选择是理性的,是他合理地运用归纳思维和反向思维的结果。司马懿的选择也是理性的,他的这种选择结果虽然是错误的,但这个结果却是在他没有完全占有信息的条件下得出的唯一结论。

思维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有客观性,即其运用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领域。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和领域,思维方法就会失去深入事物内部的能力,失去其作为连接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的中介作用。因此,“空城计”虽然富有创新性,但诸葛亮绝不可能再唱第二次。

再来看一个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的推理故事。

有一个生产质量一贯比较好的工人出了一批废品,损失很大。这批产品已生产了一个多月,其中经过工人自验、中间检验和成品验收,都没有发现问题,直到最后装配时才发觉是废品。毛病都出在同一部位上。

经过实物分析,找操作者谈话,又检查了工艺图样,核对了模具,终于找到了出废品的原因。原来这一产品中的一个零件的上下两个端面,尺寸大小一样。几何形状相同,就是零件内部的设计要求不同,操作者错把下端面当作上端面,致使整批产品全部报废。

操作者在检查了自己粗心大意的缺点后,提出了一个建议,要求在工艺图样上对这一零件的上端面做一标记,以资识别,防止重犯老毛病。这一建议很好,技术部门立即采纳了。

这一事件虽已处理完毕,却产生了一个联想:其他零件图上是否也有类似情况?不能等到出了问题造成了损失才去动手改,应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于是就要求有关人员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普遍地检查一下其他的零件加工图。结果果然查出有十七个零件图有类似情况,有的已经在出废品而尚未发现。由于及时采取了相应措施,防止了损失的扩大。

从这个实例中,可体会到归纳推理的作用。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那个工人错把下端面当作上端面出了一批废品,固然是一个个别事件,但是在这个个别性事件中却有着普遍性的东西:大小、形状相同而内部要求不同的零件,如果在图样上不做必要的标记以资识别,就很容易在加工时发生差错,造成废品。学会归纳推理,善于从个别事例中发现普遍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再来看一个汽车维修案例。

一辆原装别克轿车已经行驶了大约20万km,一次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突然出现急促的“哒哒”响声,紧接着就出现了加油“闯车”、怠速不稳的现象,原地空负荷急加油时响声更加剧烈,后面感觉有明显的“突突”声。勉强将该车送到一家修理厂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这辆车的4缸排气门摇臂脱落,再仔细观察,发现摇臂螺丝钉从缸盖中拔出,导致摇臂的螺丝钉座折断。于是更换了气缸盖总成,总成更换完毕后,车辆继续行驶了几天,感觉车辆抖动得更加厉害了。原来出现故障的时候,车辆还可以跑到时速130km/h,但是总成更换完毕后,车辆越跑越没劲,行驶大约100km后,速度甚至不能达到120km/h,而且再次出现了明显的怠速不稳现象。

故障综合表现为怠速不稳、加速无力、动力不足。导致发动机工作不稳、动力不足的原因很多,如混合比故障、点火问题、进排气问题和机械问题等。

尾气进行检测,怠速时,HC为400~500ppm,CO为0.8%~1.0%;高怠速时,HC为300ppm左右,CO为1.0%左右。这个实测结果实际上很高,尤其是HC,说明有很多没有燃烧的混合气,有可能是点火能量或者混合比偏稀所致。现在关键是要确定是某一缸的工作不好还是整体工作不好。

1)借助真空表,分别断开每一个气缸的喷油器接头,发现2、4、6缸的真空度下降很小,而1、3、5缸的真空度下降较大。

2)结合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进一步检查,发现在测量不同气缸的相同部位温度时,2、6气缸的温度比其他气缸的温度偏低。

这些数值足以说明这辆别克的2、4缸工作不好,尤其以4缸最明显,而这一侧正好是新近更换的气缸盖侧。将2、4、6缸的高压线断开,保留1、3、5缸发动机仍然能够运转;而将1、3、5缸的高压线断开,保留2、4、6缸,则发动机立即熄火,这也验证了上面的分析结果:2、4、6缸的确工作不好。现在可以推断出故障范围是:因为单侧气缸工作不好,但喷油、点火正常,而传感器、执行器没有发现故障,所以,最可能是机械部分的故障了。对缸压进行测量,发现所有缸压均在标准范围之内,而且相差在5%以内,故障诊断再次陷入了困境。

拆开这一侧缸盖(新缸盖侧)发现,2、4、6缸的排气门弹簧短,与正常相比分别短2.4mm、1.2mm和1.8mm。

故障彻底查明了,因为2、4、6缸的排气门弹簧比正常的短,所以就造成了排气门打开时间不足,不能够在设计的配气正时内有效地打开(开启晚),从而造成了在每一个工作循环当中,燃烧室内的废气比较多,造成可燃混合气相对较少,所以不容易燃烧,最终导致发动机工作不稳,功率不足。

小贴士

请注意以上结论中的黑体字,它们表明了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