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头脑能思维,能进行创新性思维,但还需要一些条件,即相应的思维环境。思维环境是思维的外在动力,它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创新力的发挥及思维活动能否实现。影响思维环境的因素很多,在此仅从总体上讨论社会环境对思维活动的影响。
1.社会需要是思维创新的根本动力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把科学技术向前推进,也会把思维创新向前推进。因为社会的需要为思维创新提供了保障,能激发思维主体的思维创新积极性。今天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不如说是人造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有人工技能的痕迹。所以,我们所处的环境实际上是人为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绝大多数是人为事物,而人为事物正是在社会需要这一可能的情况下由思维主体思维创新的成果物化的总汇。
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是十分丰富的,如生命的延续、物质的生产、资源的节约、潜能的挖掘、器官的延伸、价值的追求……这些需求都是人类创新的动力。价值的追求也激发着人们的思维创新欲。从一般意义上讲,价值是某一客体对人们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这就是说,价值是人们需要和客体属性两者的结合体。
所谓价值的追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而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这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问题。自我价值是指每个人完善和发展自己、认识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思维创新能力和人格。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辩证的统一。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首先是创新性劳动,这可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从对社会的贡献来看,创新性劳动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出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二是人的自我完善程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都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这种发展并非整日闭门思过,而是投身于创新之中。(www.xing528.com)
2.社会认可是思维创新的直接推动力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每一项有益的思维成果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可是,就某一项思维创新来说,其结果就有可能遭到非难,无法实施。在思维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思维成果的认可在时间上常常被拖延,在传播和推广中常常受到限制,甚至被扼杀。
一项有益的思维成果,一方面是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是对规律的利用,是主观与客观相吻合程度的表现,所以就其本质来说,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有益的。但新的思维成果常常与社会上原有的习惯、各种传统观点相背离、相抵触。由于各种陈规习俗是人们在长时期内形成的,世代相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顽固性,当一项思维成果与之发生矛盾时,习惯势力必然会极力阻止它的发展。例如,关于要不要将发展家庭轿车写入国家发展计划就曾引起过激烈争论,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他们担心发展家庭轿车会拉大贫富差距;会对各类人群之间的不公平性产生影响;会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汽车交通事故增多、交通阻塞、能源紧张,因而会给城市居民带来负面影响。然而,事实证明了,发展家庭轿车为我国经济发展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任何一项思维成果都是人类认识水平提高程度的一种标志,理应得到人们的肯定与认可。但由于认识是一个不平衡的过程,所以,当一项思维成果超越时代的认识时,就会受到人们的抵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