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实务案例分析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实务案例分析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包括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及安全防护设施检查验收记录、劳务用工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机械租赁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按照规定,项目部编制了模板支架及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拟在基坑单侧设置泵车浇筑调蓄池结构混凝土。因此,截水帷幕在地下水中的高度为10.95 m。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其含泥量,选用合适的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实务案例分析

【案例131】背景资料:某公司中标一座城市跨河桥梁,该桥跨河部分总长101.5 m,上部结构采用30 m+41.5 m+30 m3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项目部编制的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有:为满足河道18 m宽通航要求,跨河中间部分采用贝雷梁-碗扣组合支架形式搭设门洞;其余部分均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满堂支架基础采用筑岛围堰,填料碾压密实;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分为门洞支架和满堂支架两部分内容,并计算支架结构的强度和验算其稳定性。

项目部编制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其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有:

(1)优化配合比,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产生的热量;

(2)选择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候浇筑混凝土;

(3)对支架进行监测和维护,防止支架下沉变形;

(4)夏季施工保证混凝土养护用水及资源供给。

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员在现场进行了口头安全技术交底。

【问题】

1.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还应补充哪些验算?说明理由。

2.模板施工前还应对支架进行哪些试验?主要目的是什么?

3.本工程搭设的门洞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4.补充本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5.项目部的安全技术交底方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给出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

1.应补充强度、刚度验算。理由:根据规范,必须要求验算刚度、强度、稳定性,否则不能满足要求,易导致事故发生。

2.还应进行支架预压试验。目的是消除非弹性变形、沉降变形;检验地基及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3.安全防护措施:门洞两边应加设护栏,夜间设警示灯;门洞上满铺木板和防坠落安全网;专人巡视检查,定期维护。

4.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2)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其含泥量;

(3)选用合适的缓凝剂、碱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4)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一般在100~140 mm即可;

(5)采取分段分层进行浇筑;

(6)控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

5.不正确。正确做法:项目部应严格技术管理,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做好记录和考核。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包括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及安全防护设施检查验收记录、劳务用工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机械租赁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

【案例132】背景资料:某公司承建城市桥区泵站调蓄工程,其中调蓄池为地下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池内平面尺寸为62.0 m×17.3 m,筏板基础。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埋深6.6 m。设计基坑长63.8 m,宽19.1 m,深12.6 m,围护结构采用φ800 mm钻孔灌注桩排桩+2道φ609 mm钢支撑,桩间挂网喷射C20混凝土,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基坑围护桩外侧采用厚度700 mm止水帷幕,如图1所示。

图1 调蓄池结构与基坑围护断面图(单位:结构尺寸为mm,高程为m)

施工过程中,基坑土方开挖至深8 m处,侧壁出现渗漏,并夹带泥沙;迫于工期压力,项目部继续开挖施工,同时安排专人巡视现场,加大地表沉降、桩身水平变形等项目的检测频率。按照规定,项目部编制了模板支架及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拟在基坑单侧设置泵车浇筑调蓄池结构混凝土。

【问题】

1.列式计算池顶模板承受的结构自重分布荷载q(kN/m2)(混凝土容重γ=25 kN/m3);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组织专家论证,说明理由。

2.计算止水帷幕在地下水中的高度。

3.指出基坑侧壁渗漏后,项目部继续开挖施工存在的风险。

4.指出基坑施工过程中风险最大的时段,并简述稳定坑底应采取的措施。

5.写出图中细部结构A的名称,并说明其留置位置的有关规定和施工要求。

6.根据本工程特点,试述调蓄池混凝土浇筑工艺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参考答案】

1.池顶板厚度为600 mm,因此模板承受的结构自重q=25 kN/m3×0.6 m=15 kN/m3。需要组织专家论证。理由:根据相关规定,施工总荷载在15 kN/m2及以上时,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2.地面标高为26.5 m,地下水埋深6.6 m,因此地下水位标高为:26.5-6.6=19.9(m);止水帷幕在地下水中高度为:19.9-(26.5-17.55)=10.95(m)或17.55-6.6=10.95(m)。因此,截水帷幕在地下水中的高度为10.95 m。

3.基坑侧壁渗漏继续开挖的风险:如果渗漏水主要为清水,一般及时封堵不会造成太大的环境问题;而如果渗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则会造成围护结构背后土体沉降过大,严重的会导致围护结构背后土体失去抗力造成基坑倾覆。

4.基坑施工过程中风险最大时段是基坑刚开挖完成后还未施做防护措施时,主要的风险是坍塌和淹没。

稳定坑底应采取的措施: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并适时施做底板结构。

5.构造A名称:侧墙水平施工缝与止水带。根据有关规定: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的墙体上,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

施工缝施工要求: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先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或涂刷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铺30~50 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钢筋密集部位和预留孔底部应辅以人工振捣,保证结构密实。

止水带留设位置:端头模板应安装填缝板,填缝板与嵌入式止水带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对正,并用模板固定牢固。

止水带施工要求: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留置垂直施工缝时,端头必须安放模板,设置止水带。诱导缝、变形缝、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的固定和安装,必须由项目技术员、质检员验收。(www.xing528.com)

6.(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其含泥量,选用合适的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一般在100~140 mm即可。

(2)浇筑与振捣措施: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利用浇筑面散热,以大大减少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

(3)养护措施: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开裂。

【案例133】背景资料:某公司承建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道路横断面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道路横断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

工程内容包括:

(1)在原有道路两侧各增设隔离带、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2)在北侧非机动车道下新增一条长800 m、直径为DN 500 mm的雨水主管道,雨水口连接支管口径为DN 300 mm;管材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胶圈柔性接口;主管道内连接现有检查井,管道埋深为4 m,雨水口连接管位于道路基层内。

(3)在原有机动车道上加铺厚50 mm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施工范围内土质以硬塑粉质黏土为主,土质均匀,无地下水。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将工程项目划分为3个施工阶段:第一阶段为雨水主管道施工;第二阶段为两侧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施工;第三阶段为原机动车道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同时编制了各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方案,内容有:

(1)为确保道路正常通行及文明施工要求,根据3个施工阶段的施工特点,在图2中A、B、C、D、E、F所示的6个节点上分别设置各施工阶段的施工围挡

(2)主管道沟槽开挖由东向西按井段逐段进行,拟定的槽底宽度为1 600 mm、南北两侧的边坡坡度分别为1∶0.50和1∶0.67,采用机械挖土,人工清底;回填土存放在沟槽北侧,南侧设置管材存放区,弃土运至指定存土场地。

(3)原机动车道加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安排在两侧非机动车道施工完成并导入社会交通后,整幅分段施工。加铺前对旧机动车道面层进行铣刨、裂缝处理、井盖高度提升、清扫、喷洒(刷)粘层油等准备工作。

【问题】

1.本工程雨水口连接支管施工应有哪些技术要求?

2.用图2中的节点代号,分别指出各个施工阶段设置围挡的区间。

3.写出确定主管道沟槽开挖宽度及两侧槽壁放坡坡度的依据。

4.现场土方存放与运输时,应采取哪些环保措施?

5.加铺改性沥青面层施工时,应在哪些部位喷洒(刷)粘层油?

【参考答案】

1.雨水管连接支管施工技术要求:雨水口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歪扭;井圈与井墙吻合,允许偏差应为±10 mm,井圈与道路边线相邻边的距离应相等,其允许偏差为10 mm;雨水支管的管口应与井墙平齐。

2.第一个阶段:雨水管道施工时,应当在A节点和B节点设置施工围挡;第二个阶段:两侧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施工时,应当在A节点、C节点、E节点、F节点设置施工围挡;第三个阶段:原机动车道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时,在B节点和E节点设置施工围挡。

3.确定沟槽开挖宽度主要的依据是管道外径、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确定沟槽坡度的主要依据是土体的类别及地下水位、坡顶荷载情况等。

4.施工现场应根据风力和大气湿度的具体情况,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作业;沿线安排洒水车,洒水降尘;现场堆放的土方应当覆盖,防止扬尘;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或覆盖措施,现场出入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并设专人清扫社会交通路线。

5.应当在既有结构、路缘石和检查井等构筑物与沥青混合料面层连接面喷洒粘层油。

【案例134】背景资料:A公司承建中水管道工程,全长870 m,管径DN600 mm。管道出厂由南向北垂直下穿快速路后,沿道路北侧绿地向西排入内湖,管道覆土3.0~3.2 m;管材为碳素钢管,防腐层在工厂内施做。施工图设计建议:长38 m、下穿快速路的管段采用机械顶管法施工混凝土套管;其余管段全部采用开槽法施工。施工区域土质较好,开挖土方可用于沟槽回填,施工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影响。依据合同约定,A公司将顶管施工分包给B专业公司。开槽段施工从西向东采用流水作业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质量员发现个别管段沟槽胸腔回填存在采用推土机从沟槽一侧推土入槽不当施工现象,立即责令施工队停工整改。

事件二:由于发现顶管施工范围内有不明管线,B公司项目部征得A公司项目负责人同意,拟改用人工顶管方法施工混凝土套管。

事件三:质量安全监督部门例行检查时,发现顶管坑内电缆破损较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对A公司和建设单位进行通报批评;A公司对B公司处以罚款。

事件四:受局部拆迁影响,开槽施工段出现进度滞后局面,项目部拟采用调整工作关系的方法控制施工进度。

【问题】

1.分析事件一中施工队不当施工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写出正确做法。

2.事件二中,机械顶管改为人工顶管时,A公司项目部应履行哪些程序?

3.事件三中,A公司对B公司的安全管理存在哪些缺失?A公司在总分包管理体系中应对建设单位承担什么责任?

4.简述调整工作关系方法在本工程的具体应用。

【参考答案】

1.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沟槽塌方、管道位移或破坏。正确的做法:管道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500 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对管顶500 mm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200 mm;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 m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其他部位回填,严禁集中推入。

2.施工方应当根据施工合同,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申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通知承包方;监理工程师向承包方发出变更令。

机械顶管改成人工顶管后,A公司项目部应重新编制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并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组织实施。

3.安全管理缺失:A公司未审查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未对B公司承担的工程做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安全要求,并监督检查。A公司作为总包单位,应当就B公司承担的分包工程向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4.可以采用的调整工作关系的方式有:开槽施工段和顶管施工段同时开始施工,开槽段的沟槽开挖、管道敷设、管道回填等施工过程可以组织流水施工。本工程属于线性工程,可以多点分段施工,搭接作业,加快施工进度。受拆迁影响的部位可以放在最后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