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3.1百姓挖坑,高效施工,防排水,控制积水

3.1百姓挖坑,高效施工,防排水,控制积水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土方开挖区域顺序示意图事件三:为了能在雨期前完成基坑施工,项目部拟采取机械直接开挖到基底标高夯实后,报请建设、监理单位进行地基验收。图3.4基坑横断面示意图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明确了施工流程,如图3.5所示。图3.5施工流程图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事件:为防止基坑积水,项目部采取了相应的防排水措施,有效地控制积水问题。

3.1百姓挖坑,高效施工,防排水,控制积水

【案例52】背景资料:A公司中标某地铁车站工程,主要内容为盖挖顺作法施工。车站主体基坑长212 m,宽21 m,开挖深度为16 m,围护结构为600 mm厚地下连续墙,采用5道φ609 mm钢管支撑。内侧墙体为现浇抗渗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为500 mm。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比较密集,项目部针对地下管线距基坑较近的现况制订了管线保护措施,设置了明显的标识。

事件二:项目部制订的土方开挖区域顺序如图3.1所示。

图3.1 土方开挖区域顺序示意图

事件三:为了能在雨期前完成基坑施工,项目部拟采取机械直接开挖到基底标高夯实后,报请建设、监理单位进行地基验收。

事件四:地铁车站内衬侧墙施工时,在水平方向上每隔30 m设1道后浇带,钢筋不断开,模板独立设置,待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28 d后,凿毛洗净。刷界面处理剂后采用与侧壁混凝土配比一致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墙体水平施工缝拟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处,凿毛洗净后湿润。铺一层水泥基防水涂料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事件五:为保证工程质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确定了以下内容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质量缺陷较多的工序;施工经验较差的分项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问题】

1.事件一中,项目部除了编制地下管线保护措施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具体做哪些工作?

2.请指出事件二中图3.1中土方开挖顺序。(指出序号即可)

3.指出事件三中项目部拟采取加快进度措施的不当之处,写出正确的做法。

4.改正事件四中后浇带和水平施工缝做法错误之处。

5.补充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

【参考答案】

1.还需做的具体工作:专人检查管线维护加固设施;观测管线沉降和变形并记录。

2.土方开挖顺序:B→C→E→A→F→D或B→A→F→C→E→D。

3.“直接开挖到基底标高夯实后”不妥。正确做法:采用机械开挖,应预留200~300 mm厚土层由人工开挖。

4.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 d后再浇筑。水平施工缝应铺30~50 mm厚1∶1的水泥砂浆后再浇筑混凝土。

5.质量控制重点补充:分包的分项分部工程;隐蔽工程。

【案例53】背景资料:A公司中标某市地铁车站工程,该车站为地下3层3跨箱形框架结构,采用盖挖法施工。侧墙结构示意图如图3.2所示。

图3.2 侧墙结构示意图

车站主体基坑长度约212 m,宽度约21 m,基坑平面呈长方形,开挖深度为25 m,地下平均水位在地面以下10 m。围护结构标准段为650 mm厚的地下连续墙+9道φ609 mm钢支撑。钢支撑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3所示。

图3.3 钢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制订的壁式地下连续墙工艺流程为:开挖导沟→A→开挖沟槽→B→吊放接头管→吊放钢筋笼→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C。

事件二:导墙施工前,根据本工程地下连续墙形状(拐角和端头)、墙体厚度和深度划分了导墙施工段,并在现场用膨润土配制了泥浆液。

事件三:地下连续墙采用抓斗钻挖槽,槽段每6 m一段,泥浆护壁,自卸汽车运输渣土。

事件四:每个幅段的沟槽开挖结束后,在槽段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水下混凝土,将若干个幅段采取一定措施后形成一个地下连续整体。

事件五:项目部制订的内支撑体系施工及基坑监测方案如下:

(1)施工单位委托了监测单位,监测单位编制了基坑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实施。

(2)施工与拆除顺序应与设计工况一致,必须坚持分段分层、由上而下、先开挖后支撑的原则。

(3)内支撑与挡土结构之间应紧密接触,如有间隙应采用强度不低于C30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

【问题】

1.按受力特性分类,该车站侧墙结构形式是哪种形式?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一地下连续墙工艺流程中A、B、C的名称。

3.事件二中,地下连续墙槽段的划分依据还有哪些?

4.事件三中,泥浆除护壁功能外,还有哪些作用?

5.事件四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采用什么接头?

6.逐条判断事件五中3项方案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改正。

7.除了支撑钢管和预应力设备以外,钢支撑的支撑体系还有哪些构件?简述钢支撑在支撑之前施加预应力的作用。

【参考答案】

1.侧墙结构为复合墙形式。理由:侧墙结构中间有防水层隔开。

2.A为修筑导墙;B为清除槽底淤泥和残渣;C为拔出接头管。

3.槽段划分依据还有:施工所要求的挖槽壁面的稳定性、对相邻结构物的影响、挖槽机的最小挖槽长度、混凝土拌和站的供应能力、泥浆储备池的容量、钢筋笼的质量和尺寸、作业场地占用面积和可以连续作业的时间限制。

4.泥浆作用:携渣、冷却钻头、润滑钻具。

5.采取的措施:通过锁扣管接头等构造连成一个整体;采用刚性接头,如一字形或十字形穿孔钢板接头、钢筋承插式接头。

6.(1)错误。改正:应由建设单位委托监测单位,监测方案还应报建设、设计单位认可。

(2)错误。改正:应先支撑后开挖。

(3)正确。

7.钢结构支撑还应包括围檩、角撑、轴力传感器、支撑体系监测监控装置、立柱桩及其他附属装配式构件。

钢支撑施加预应力的作用:消除钢构件拼接间隙;减小钢构件受力后的变形;增加支撑的刚度;抑制基坑坑壁收敛变形;增加对抗围护结构后方的土体压力;减小支撑不及时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形。

【案例54】背景资料:A公司承建一明挖隧道工程,基坑长度为664 m,隧道结构尺寸为3.1 m(宽)×3.4 m(高),隧道净空尺寸为2.5 m(宽)×2.8 m(高)。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垫层厚度为10 cm,开挖深度为8~18 m,平均深度为12 m;,边坡坡度为1∶0.5,分多级台阶进行放坡,每6 m设置一级边坡,边坡平台宽度为1.5 m;边坡采用80 mm厚C20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进行边坡防护。基坑横断面示意图如图3.4所示。

图3.4 基坑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m)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明确了施工流程,如图3.5所示。

图3.5 施工流程图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事件:

(1)为防止基坑积水,项目部采取了相应的防排水措施,有效地控制积水问题。

(2)为赶工期,项目部采取边挖土边施做锚杆、机械挖土至底板高程等加快进度措施,监理工程师要求改正。施工过程中,检测发现左边坡顶332 m处出现纵向裂缝,坡顶测点最大水平位移为0.3%H(H为基坑深度),且相应部位锚杆附近出现渗水,随即发出边坡失稳的预警,为此项目部停工处理。

(3)编制了土方开挖及支撑安全措施:

①开挖前,技术员必须向司机和班长进行详细交底,交底内容一般应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地下设施情况以及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等。

②在有地下设施地段挖土时,原则上一律采用人工开挖,不允许机械开挖,且必须有专人指挥,指明地下设施的种类、位置、走向、高程以及危害程度等,并做出明显的标志。

(4)基坑开挖完成后,立即施做了主体结构,并按隧道挖深的平均值估算了回填土方量,再根据结构施工先后顺序,待第一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且通过验收,及时进行土方回填。

【问题】

1.施工流程中A、B、C分别代表什么?

2.根据基坑横断面图,说明应在哪些位置设置防排水设施。

3.指出基坑施工过程中风险最大的时段,并简述稳定坑底应采取的措施。

4.监理工程师为何要求改正?简述基坑边坡失稳判断和预警。

5.试分析边坡失稳原因,并给出应对措施。

6.土方回填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7.补充土方开挖及支撑的安全措施。

【考点分析】

本题来源于某地铁明挖隧道深基坑的专项施工方案,重要考点为基坑回填的相关知识点和边坡失稳的检测与预警。一定要掌握“回填五步曲”,即回填料选择、检验土质、对称台阶分层回填施工、机械人工夯实、试验检验(五方验槽),与管道开槽回填思路相同。在基坑挖、护、撑、防、固、控、填中回填相关内容考得少,内容简单、考点单一,但不能排除不考。

【参考答案】

1.A:边坡支护;B:底板防水施工;C:土方回填。

2.基坑顶、边坡台阶上设置排水沟与挡水墙,基坑底边部设置排水沟,每30 m设置一个集水井,如图3.6所示。

图3.6 防排水设施布置示意图

3.基坑施工过程风险最大时段是基坑刚开挖完成后还未施做防护措施时,主要的风险是坍塌和淹没。稳定坑底应采取的措施: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并适时施做底板结构。

4.(1)基坑开挖时,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开挖土方,不得超挖,开挖时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严密监测坡顶位移,随时分析观测数据。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 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

(2)主要监测项目的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之一超过70%,接近80%控制值时,结合现场巡查情况即可判断异常发出预警;本工程坡顶出现纵向裂缝,坡顶测点最大水平位移为0.3%H,且相应部位锚杆附近出现渗水,边坡已呈明显失稳状态,应立即发出预警,并以最快方式向有关方报告。

5.失稳原因:浅层滞水导排不力,渗漏造成坡壁土层稳定性差;锚杆养护时间不足,导致土体内剪应力增加,从而导致边坡失稳。

应对措施:

(1)立即停工,分析找出原因,指定切实可行的对策;

(2)边坡土体裂缝呈现加速趋势,必须立即采取反压坡脚、减载、削坡等安全措施,保持稳定后再行全面加固;

(3)坑壁出现漏水、流沙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封堵,封堵失效时必须立即灌注速凝浆液固结土体,阻止水土流失

(4)基坑周边构造物出现失稳、裂缝等征兆时,必须及时加固处理并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6.(1)回填料选择:土方回填料优先选择基坑挖出的原土。基坑回填料施工前,必须清除淤泥、粉砂、杂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腐殖土、过湿土和大于15 cm的石块。

(2)检验土质:回填前应对备用的回填土进行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并做压实试验,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对称、台阶分层回填施工:填土应分层铺摊,回填应均匀对称进行,并分层夯实。基坑回填施工要分层、水平压实。当基坑回填高程不一致时,应从低处逐层压实。对于基坑分段回填的接茬处,已填土坡要挖台阶,且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 m,台阶高度不得大于0.5 m。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结构及防水保护层。

(4)机械、人工夯实:人工夯实范围为砖砌墙外50 cm,防止机械破坏砖砌保护墙,每层厚度不应大于250 mm。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应大于300 mm,并采取保护措施。结构顶部回填土超过500 mm时,可采取机械回填压实;回填碾压密实度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95%(重锤击实标准)。

(5)试验检测(五方验槽):在基坑回填碾压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取样检查回填土密实度。机械碾压时,基坑面积按1 000 m2取一组;人工夯实时,基坑面积按500 m2取一组;每组取样点不得少于6个,其中部和两边各取两个点。与遇到填料类别和特征明显变化或质量可疑处要增加取样点位。

7.(1)必须严格遵守挖土机械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施工现场禁止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脚。

(3)沟边一侧或两侧堆土,均应距沟边2 m以外。

(4)基坑中吊装作业应有专人指挥。吊装时,划分的施工警戒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

(5)做好降水措施,确保开挖期间基坑稳定。

(6)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做到信息化施工。

【案例55】背景资料:A公司中标某地铁车站工程,本工程开挖区域内地层分布为回填土、黏土、粉砂、中粗砂及砾石,无地下水。地铁车站西侧毗邻居民楼,开工前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编制了施工测量方案,测量作业人员对原始水准点、坐标进行了复核,分别核对从图纸上采集的数据、实测数据和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拟订的测量作业过程规定如下:

(1)为防止出现测量错误,测量作业前后采用同一测量员分别测量两次的方法。

(2)测量记录做到表头完整,字迹清楚。如出现错误,用涂改液涂改,但不得转抄。

(3)所使用的仪器超出检定周期,必须经测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第三方监测单位提交的监测报告标明了工程名称、监测单位、起止日期、报告编号,并有监测单位公章。

事件二:墙体水平施工缝设置在高出底板300 mm处,施工人员将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干净后拟浇筑上一层混凝土,被旁站监理员发现制止。

事件三:浇筑地下连续墙内侧墙壁时,左右对称、水平、分层连续浇筑;为加快进度,侧墙浇筑至顶板交界处后继续灌注顶板混凝土。顶板混凝土分台阶由结构中间分别向边墙、中墙方向灌注。

【问题】

1.改正项目测量负责人拟订的测量作业错误之处。

2.监测报告上还有哪些人签字?

3.事件二中,监理员制止继续施工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4.改正事件三中施工错误之处。

5.指出地下墙施工主要的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机械。

【参考答案】

1.(1)测量作业应采用不同数据采集人核对的方法;

(2)测量记录严禁擦改、涂改,可斜线划掉改正,但不得转抄;

(3)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校,所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检定周期之内,否则不得使用。2.项目负责人、审核人、审批人。

3.正确。还应铺净浆或涂刷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铺1∶1水泥砂浆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4.侧墙浇筑至顶板交界处应间隔1~1.5 h后,再灌注顶板混凝土。顶板混凝土应由边墙、中墙向结构中间方向灌注。

5.特种作业人员:电工电焊工、起重工、司索工、信号工、机械司机。特种机械:吊车、成槽机。

【案例56】背景资料:某公司承接了一项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基坑长40 m,宽20 m,深11 m。基坑周边环境:西侧距基坑边5.0 m处有一条4车道市政道路;距基坑南侧8.0 m处有一座5层民房;距地下连续墙外沿12 m范围内有3条市政管线。项目部决定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为止水帷幕。基坑开挖前,项目部编制了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之前,项目部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发现现场存在勘探资料未发现的特殊地层。该地层不适合水泥土搅拌桩施工,项目部决定将围护结构改成地下连续墙。内支撑体系按照有利于基坑土方开挖和运输来布置,采用两道φ609 mm钢管支撑、一道换撑的原则进行布置。基坑拟开挖断面示意图如图3.7所示。

图3.7 基坑拟开挖断面示意图(单位:mm)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基坑监测方案时发现,基坑监测项目主要为围护结构变形及支撑轴力。

事件二: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调查发现是地下连续墙接缝处发生渗漏。为处理此事故,施工单位经济损失10万元,影响工期7 d。

事件三: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挖断一条勘探资料未显示的排水管线,造成经济损失6万元,影响工期5 d。

【问题】

1.项目将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变更为地下连续墙需要履行什么手续?(www.xing528.com)

2.写出图中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换撑安装和拆除的先后顺序。(用“→”排序)

3.指出构件A、B的名称,并简述A的作用。

4.内支撑体系的布置原则不完整,请补充。

5.结合本案例背景资料,补充监测项目。

6.针对事件二和事件三,施工单位能否索赔工期和费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围护结构变更属于设计变更,施工单位须向监理单位提出设计变更建议,监理单位上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同意后通知设计单位,设计单位确认设计变更方案后出具书面的设计变更文件和设计变更通知单,并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经监理单位下发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收到监理单位的变更令以后,方可变更。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还应根据设计变更文件主持基坑施工方案的变更,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应该重新履行审批程序。因为基坑深度为11 m,因此还需要重新组织专家论证。施工单位应根据专家论证报告的内容修改完善基坑施工专项方案后,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项目总监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组织实施。

2.安装第一道支撑→安装第二道支撑→安装换撑→拆除第二道支撑→拆除换撑→拆除第一道支撑。

3.A是导墙;B是冠梁。导墙的作用:控制挖槽精度、挡土、作为基准、承重、存蓄泥浆,防止泥浆漏失,阻止雨水等地面水流入槽内。

4.(1)宜采用受力明确、连接可靠、施工方便的结构形式;

(2)宜采用对称平衡性、整体性强的结构形式;

(3)应与主体结构的结构形式、施工顺序协调,以便于主体结构施工;

(4)可利用内支撑结构施做施工平台。

5.补充的监测项目: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沉降;基坑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土压力;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支撑立柱沉降。

6.事件二中,经济损失和工期都不能索赔。理由:地下连续墙接缝发生渗漏是施工单位施工技术的问题,是施工单位的责任,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工期都不能赔。

事件三中,经济损失6万元和工期5 d都可以索赔,索赔成立。理由:地质勘探资料是建设单位提供的,由于地质勘探资料没有显示造成施工单位挖断管线是建设单位的责任,经济损失6万元和工期5 d都可以索赔。

图3.8 管井降水示意图

【案例57】背景资料:某公司承接一基坑工程。根据施工条件,基坑开挖深度为0~1.7 m,采用放坡开挖;基坑开挖深度为1.7~8.8 m,采用SMW工法复合墙围护加钢支撑形式进行开挖。基坑挖深最深21.5 m,采用管井进行降水,如图3.8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降水导致周边地层和建筑物沉降过大,查明原因发现是降水系统不完善导致,项目部完善了降水系统,有效地控制了沉降。

事件二: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局部基底出现了隆起现象,项目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事件三:基坑施工前,建设单位委托了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控测量。监控测量单位编制的监控测量方案认为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初步拟订了应测项目和选测项目。监测方案被监理单位驳回。

事件四:弃土外运时,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遭到了周围居民的大量投诉,当地环保部门审查后要求停工整改。

【问题】

1.写出图3.8中A、B、C的名称。图中圆砾的作用是什么?

2.事件一中,降水系统应如何完善?

3.写出事件二中的具体措施。

4.事件三中,基坑安全等级应为几级?应测哪些项目?

5.事件四中,弃土外运时应做好哪些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参考答案】

1.A为管;B为滤管;C为深水泵。圆砾是在管井与孔壁之间填充的滤料,防止泥土堵塞滤孔,宜选用磨圆度好的硬质岩石成分的圆砾,不宜采用棱角形石渣料、风化料或其他黏质岩石成分的砾石。

2.当基坑周围存在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且基坑外地下水位降幅较大时,可采用地下水人工回灌措施。浅层潜水回灌宜采用回灌砂井和回灌砂沟,微承压水与承压水回灌宜采用回灌井。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措施时,应设置水位观测井。

3.坑底稳定控制措施: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适时施做底板结构。

4.安全等级应为一级,应测的项目有(坡)顶水平位移、墙(坡)顶竖向位移、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支撑内力、立柱竖向位移、地下水位、墙后地表竖向位移、周围建(构)筑物倾斜和裂缝、周围地下管线变形。

5.(1)运输砂石、土方、渣土和建筑垃圾的施工车辆,在出场前一律用苫布覆盖,要采取密封措施,避免泄漏、遗撒,并按指定地点倾卸,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2)运送车辆不得装载过满;车辆出场前设专人检查,在场地出口处设置洗车池,将车轮冲洗干净;应要求司机在转弯、上坡时减速慢行,避免遗撒;安排专人对土方车辆行驶路线进行检查,发现遗撒及时清扫。

【案例58】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一项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工程位于城郊结合处,基坑平面尺寸为104 m×30 m。周围环境宽广,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4 m处,仅存在于含淤泥的中粗砂地层内。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存有少量管线。

项目部决定采用明挖法施工,根据开挖深度不同采用两种围护结构:第一种围护结构为深8 m钻孔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为止水帷幕;第二种为钢管桩。基坑开挖横断面示意图如图3.9所示。

图3.9 基坑开挖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

明挖基坑施工工序为:灌注桩及水泥土搅拌桩施工→降水→设置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土方开挖→D→土方开挖→E→锁脚梁施工→F→土方开挖。基坑开挖前,项目部编制了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对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经项目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监理工程师巡视检查时,发现项目部将开挖的土方堆积在被加固悬吊的管线附近,造成管线变形过大,且施工过程中无施工人员巡视检查。要求立即整改。

事件二: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水泥土搅拌桩存在质量缺陷,在开挖该处土方时基坑出现少量渗水现象,施工单位因封堵渗漏处损失经济1万元,就此向建设单位进行索赔。

【问题】

1.写出图3.9中构筑物A、B和C的名称,并计算构筑物B的高度。

2.写出明挖基坑施工工序中D、E、F的工序名称。

3.本工程降水应采用哪种平面布置形式?可采用的降水方法有哪些?降水井宜布置在基坑内还是基坑外?

4.本工程专家论证的组织和审批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5.事件一中,对监理工程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如何整改?

6.事件二中,施工单位的索赔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构筑物A是挡土墙;B是水泥土搅拌桩;C是锚杆;B的高度为:8-(6.3-2.89)=4.59(m)。

2.D是设置第二道钢支撑;E是钢管桩施工;F是锚杆施工。

3.平面布置形式应采用环形;可采用的降水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和辐射井;宜布置在基坑内侧。

4.(1)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对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不合理。理由: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的论证应由施工单位组织。

(2)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不合理。理由:专项施工方案审批修改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

5.(1)暂停施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及时移运管线周围的土方;

(2)检查管线变形情况,若有损坏及时修护,保证管线正常运营;

(3)完善管线保护方案,施工过程中提高管线监测频率,并设专人检查。

6.施工单位的索赔不成立。理由:因水泥土搅拌桩质量缺陷造成基坑开挖漏水,导致经济损失1万元,此事故的发生是施工单位施工不当造成的,是施工单位自己的责任。因此,经济损失1万元索赔不成立。

【案例59】背景资料:某构筑物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护结构采用SMW工法桩支护,支护结构剖面图如图3.10所示。场地地面标高为-0.6 m。该构筑物基坑位于繁华市区,南侧为9层门诊楼,最近距离为4 m;西侧为5层居民楼,最近距离为4.3 m。地下水常水位为地面以下1 m,基坑采用两道内支撑。施工编制了支护结构施工方案,确定了SMW工法桩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11所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加强了基坑工程的监控测量,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基坑开挖至标高-6.0 m时,南侧钢板桩出现渗水现象,出水点标高为-5.8~-6.0 m,项目部决定立即停止施工。

事件二:渗水后第二天,南侧门诊楼前地面3 m处也出现了开裂现象,项目部立即启动了基坑应急预案。

图3.10 支护结构剖面图

图3.11 SMW工法桩施工工艺流程

【问题】

1.写出图3.10中构件A、B、C的名称。

2.写出SMW工法桩工艺流程图中工序D、E的名称。

3.计算本工程基坑开挖的深度,由此判断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并说明理由。

4.事件一中,项目部应该如何处理围护结构的渗水现象?

5.事件二中,基坑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1.A:冠梁;B:型钢;C:腰梁(围檩)。

2.工序D:插入型钢;工序E:型钢回收。

3.基坑开挖深度为:-0.6-(-9.3)+0.6+0.1=9.4(m)。基坑支护方案需要专家论证;理由:根据相关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0 m(含5.0 m)的基坑支护工程,需要专家论证,本工程基坑深度为9.4 m,因此本基坑的支护工程需要专家论证。

4.在缺陷处插入引流管引流,然后采用双快水泥封堵缺陷处,等封堵水泥形成一定强度后再关闭导流管。

5.(1)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建立应急组织体系,配备抢险物资和设备,能快速调动人员,做好应急演练。

(3)信息化施工,及早发现坍塌、淹没和管线破坏事故征兆。如果基坑即将坍塌、淹埋时,应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及早撤离现场。

【案例60】背景资料:某公司承接一项地铁隧道工作竖井施工工程,工作竖井净空尺寸为15 m×10 m,基坑深26.2 m,地面标高为52.69 m。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桩,围护桩长30.747 m,桩顶为1.2 m×1.2 m冠梁。基坑布设4道钢管支撑,开挖示意图如图3.12所示。

图3.12 基坑开挖示意图

施工前项目部编制了SMW工法桩施工方案,SMW工法桩的施工内容有:①设置导向定位钢板;②混合搅拌;③插入型钢;④开挖导沟;⑤型钢回收;⑥施工完毕;⑦SMW搅拌机定位。

在开挖过程中,由于白天交通繁忙,项目部将开挖后来不及运输的土方存放在城市绿化带上,夜间进行运输,遭到有关部门的制止和罚款。

项目部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定专职安全员是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在项目职业健康安全过程控制中,确定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为控制重点,把好安全生产“六关”。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阶段性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以保证作业人员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控制。

【问题】

1.指出构件A、B的名称,并列式计算构件A底标高。

2.写出SMW工法桩正确的施工工序。(用序号和“→”表示)

3.项目部为什么会遭到有关部门的制止和罚款?

4.指出项目部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错误之处。

5.本工程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10 m,根据水层分布,应该将井点管设置在什么位置?

6.指出安全技术交底的错误之处。

【参考答案】

1.A是冠梁;B是围檩。冠梁尺寸为1.2 m×1.2 m,冠梁底标高为:52.69-1.2=51.49(m)。

2.SMW工法桩施工工序为:④→①→⑦→②→③→⑥→⑤。

3.项目部遭到有关部门制止和罚款的原因是:项目部未经批准,私自占用绿化带。根据有关规定,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化用地,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4.错误之处:项目部确定专职安全员是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正确做法:应以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5.应将井点管设置在坑内,因为围护结构(即隔水帷幕)底部已经进入承压水层中,此时需要在内部进行降水来减少坑底承受的压力。

6.安全技术交底属于法定管理程序,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交底应留有书面材料,由交底人、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字确认。项目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应按分工负责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方案交底。

【案例61】背景资料:A公司承包了某地铁车站明挖基坑工程,基坑平面尺寸为240 m×40 m,地面标高为±0.000,基底标高-18 m。地下水在地面以下2.5 m,地层土质以粉土、砂土为主,基坑附近有高层建筑物及大量地下管线。A公司项目部根据相关资料,决定采用喷射井点降水。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基坑局部平面布置如图3.13所示。

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其中一名专家为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由于交通状况复杂,项目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交通导行方案,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之后组织实施。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赶工期,项目部决定三班连续作业,不间断施工,不久后遭到周围居民的投诉。

事件二:施工人员为方便施工临时拆除一段围挡,未及时恢复;路过行人由于好奇,走进观察,不慎掉入基坑。

图3.13 基坑局部平面布置(单位:cm)

【问题】

1.专家论证中有何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2.图中A、B是什么结构?

3.本工程的降水方案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正?还可以选择哪些降水方法?

4.事件一中,项目部夜间施工应该履行哪些程序?

5.针对事件二发生的安全事故,项目部应该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6.项目部针对管线保护应该采取哪些做法?

【参考答案】

1.不妥之处:其中一名专家为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正确做法:专家应当从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立的专家库中选取,符合专业要求且人数不得少于5名。根据相关规定,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作为本项目的参建方人员,不得以专家的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2.A是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B是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

3.降水方案存在的问题:降水井沿基坑两侧布置;改正:基坑平面尺寸为240 m×40 m,长宽比等于6,呈面状,面状降水工程降水井点宜沿降水区域周边呈封闭状均匀布置。还可以选择管井或辐射井进行降水。

4.因特殊情况,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强噪声工作,施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向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并协同当地居委会公告附近居民,并做好相应的降噪措施。

5.项目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1)施工现场应该进行封闭管理,禁止非施工人员入内;

(2)围挡应坚固稳定,并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不得留有缺口;

(3)基坑周围应有防护栏、安全警示标志、夜间警示灯;

(4)安排专人值守,加强巡逻;

(5)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围挡的,应安排专人负责值守。

6.(1)项目进场后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掌握基坑开挖范围内及影响范围内管线的施工年限、使用状况、位置、埋深等数据;对资料反映不详、与实际不符或资料中未反映管线真实情况的应向规划部门、管线管理单位查询,必要时进行坑探查明;将调查的管线按照比例标注在施工图上。

(2)编制管线的保护方案,对管线进行拆迁、改移、加固、悬吊。

(3)施工中设置专人随时检查地下管线状态;观测管线沉降和变形记录,遇到异常情况,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4)制订应急预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