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1路基施工-市政工程管理案例分析宝

1.1路基施工-市政工程管理案例分析宝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纵断面设计示意图图1.2半填半挖横断面示意图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根据全路段原材料情况及K12+200~K15+600段软土厚度,采用浅层处理技术进行软土地基根治。考点集中在填料的强度、性质、适用范围,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相关概念与适用范围,重力挡土墙的特点,填方路基的施工测量方式,路基试验段的目的,压实方向以及相关索赔问题。

1.1路基施工-市政工程管理案例分析宝

【案例1】背景资料:某市政公路工程C合同段地处山岭区,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为挖方调运,施工跨越雨期,项目部充分考虑雨期对施工的影响,对选择施工的项目进行详细考察,并编制雨期施工计划。

在雨期来临前,施工单位做好了排水工作,在填筑前挖好排水的沟渠,以排除地面水;对原地面松软路段还采取了换填等方法进行处理。做好雨期期间的施工计划,集中人力、分段突击,当天填筑的土层在当天或下雨前完成压实,做到随挖、随填、随压。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如下:

(1)路基填筑:先进行基底处理,然后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填料的松铺厚度根据压路机型号确定。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500 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不应小于100 mm。

(2)压实施工:由于土质为砂性土,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碾压前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率进行了检查,在最佳含水率±2%范围内压实。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为5 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进行,横向接头的轮迹有0.4~0.5 m重叠部分。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4%。

【问题】

1.雨期填筑路堤时,应选用哪些填料?

2.指出施工方案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3.土质路基的压实原则是什么?

4.土方路基实测项目中的主控项目有哪些?为了检测该合同段的压实度,路基土的现场密度测定方法有哪些?

【考点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基施工要点、雨期施工特点和路基的检查与验收,路基压实是重点,题型以改错或简答为主,考点分散,难度不大。

【参考答案】

1.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碎(卵)石土、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作为填料。

2.“填料的松铺厚度根据压路机型号确定”错误;理由:每种填料的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为5 km/h”错误;理由: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不超过4 km/h。

“每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500 mm”错误;理由:压实路基厚度一般不超过300 mm,基层厚度一般不超过200 mm。

3.土质路基的压实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

4.主控项目:压实度和弯沉值;测定方法:灌砂法、环刀法、核子密度湿度仪法。

【案例2】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山岭重丘一级公路工程,起讫桩号为K12+200~K27+700,路基设计宽度为24.5 m,纵断面设计示意图如图1.1所示,半填半挖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其中,K12+200~K15+600段穿越农田,其间经过几条农田灌溉水渠,水渠的平均宽度约3 m,渠底淤泥底标高比农田软土底标高平均低约1.7 m,渠位均设涵洞,涵底处理依照设计;结合地质情况,农田软土层平均厚度为1.25 m,最深不超过3 m。由于地方交通道路等级较低,农用水田、旱地宝贵,因此合同约定不许外借土石方填筑路基。

图1.1 纵断面设计示意图

图1.2 半填半挖横断面示意图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根据全路段原材料情况及K12+200~K15+600段软土厚度,采用浅层处理技术进行软土地基根治。

事件二: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经核对设计文件,发现本合同段路基填方总量约35万m3,最大填方高度为4.3 m,主要集中在K12+200~K15+600;路基挖方总量约9万m3,主要集中在K18+315~K21+035,开挖深度为0.85~15.7 m,山体除少量风化表层外均为硬质石灰岩。

事件三:经现场勘查并查阅图纸,发现K20+223~K20+550为全断面挖方段,最大垂直挖深5.8 m,K20+550~K21+035为半填半挖段,最大挖深15.7 m;为减少征地并能维持路基稳定,在半填段设计了较常用的重力式挡土墙,它主要依靠圬工墙体的(A)抵抗墙后土体的侧向推力。

事件四:完成填方路段后,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量,高程以道路路基高程为准。

事件五:施工单位在本工程路基填筑压实前,修筑了试验段,以便取得路基相关技术参数。

事件六:项目技术负责人现场检查时,发现压路机碾压由路基中心向边缘碾压。技术负责人当即要求操作人员停止作业,并指出其错误要求改正。

事件七:路基施工期间,有块办理过征地手续的农田因补偿问题发生纠纷,导致施工无法进行,为此延误工期20 d,施工单位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

【问题】

1.说明本工程路堤填料来源。

2.结合工程背景资料并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写出事件一中本工程适宜釆用的两种浅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根据设计要求,需设置垫层,写出垫层的作用。

3.写出事件三中A的内容。事件四中路基测量有无不妥之处?如有请改正。4.事件五中的技术参数有哪些?

5.改正事件六中的错误。

6.事件七中,施工单位的索赔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考点分析】

本题由2019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专业考试真题改编而来,题干长,信息量大,概念多,考点较分散,难度不大。考点集中在填料的强度、性质、适用范围,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相关概念与适用范围,重力挡土墙的特点,填方路基的施工测量方式,路基试验段的目的,压实方向以及相关索赔问题。

【参考答案】

1.材料来源:1号隧道弃渣;2号隧道弃渣;K18+315~K21+035段挖方弃土。

2.浅层软土地基处理法:抛石挤淤法;稳定剂处理法。垫层的作用:排水;防止不均匀沉降;防冻。

3.A为自重;填方段路基均应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量,高程以道路中心线部分的路基高程为准。

4.试验段的技术参数:路基预沉量值;选用压实机具;压实遍数;每层虚铺厚度;压实方式。

5.碾压应从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超高段由内向外进行。

6.工期与费用索赔成立。征地纠纷是建设方的责任,不属于施工方的责任。

【案例3】背景资料:某路桥施工企业中标承包城市快速路某合同段的改扩建工程,主线起讫桩号为K0+281.5~K67+046.2,主线路线全长66.764 7 km;连接线起讫桩号为K0+000~K2+181.71,连接线全长2.187 1 km。项目区软土路基分布不均匀,因该地区软土普遍存在透水性差、固结时间长、抗滑稳定性差、地基承载能力低等特点,因此施工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客观条件编制了施工部署的内容和重点。施工部署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和施工顺序等,所有项目施工顺序均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先主体后附属,先结构后装饰”的原则进行安排,主要解决和考虑了路基不均匀沉降、剪切滑动及侧向变形等重大问题。

施工单位针对不同软土路基路段提出相应处理标准:

(1)对于一般路基段,当采用真空预压能满足工期要求时,采用真空预压;采用真空预压不能满足工期要求时,采用水泥粉喷桩处理或塑料排水板处理;

(2)桥头路段采用水泥粉喷桩处理,涵洞基底也采用水泥粉喷桩处理;

(3)新老路基拼接路段采用水泥粉喷桩处理,以消除旧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减小新旧路基结合处不均匀沉降。

施工方案如图1.3所示。

图1.3 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施工图(单位:cm)

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水泥粉喷桩施工质量,制订了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以下事件:

事件一:2018年9月28日发现喷粉量不足。

事件二:2018年10月16日遇停电导致粉喷中断,施工单位针对这两种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事件三:旧路基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的高度为350 mm,宽度为900 mm。(www.xing528.com)

填料选择:该合同段附近地表土主要有膨胀土、盐渍土、黏性土、粉性土、砂砾土等。

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质量检验,对土方路基的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等项目进行实测。

【问题】

1.背景资料中,写出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施工图中A、B的名称。

2.指出背景资料中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施工图中错误之处并改正。

3.指出事件一、二、三中的正确处理措施。

4.补充背景资料中土方路基的实测项目。

5.补充背景资料中施工部署的主要内容。

6.该标段路基加宽优先选择哪种填料?说明理由。

7.分析背景资料中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

【考点分析】

本题是对不同软土路基路段选取不同处理方法的考查,新旧路基加宽施工实质是填土路基的施工。考点涉及横向坡度陡于1∶5时,做台阶的施工要求;填料土的概念、性质、适用范围、强度;桥头跳车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护坡道;B:排水沟。

2.错误1:老路堤与新路堤交界面处治;改正:老路堤与新路堤交界的坡面挖除清理的法向厚度不宜小于0.3 m。

错误2:从土路肩开始向下挖台阶;改正:从硬路肩开始向下挖台阶。

3.事件一:若发现喷粉量不足,应实行整桩复打,复打的喷粉量应不小于设计用量;

事件二:若粉喷中断,第二次喷粉接桩时,其喷粉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0 m。

事件三:旧路基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的高度不宜大于300 mm,宽度不宜小于1 m。

4.土方路基的实测项目还包括压实度、弯沉值和边坡。

5.施工部署的主要内容还包括施工任务划分、拟订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施工机具选择。

6.优先选择黏性土和砂砾土作为填料。理由如下:

(1)粗细级配较好,可增加土的强度;

(2)膨胀土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点,不宜直接选作填料;

(3)外部环境对盐渍土路基的影响较大,本题没有给出相应的环境条件,因此不宜选择;

(4)粉性土属于不良的公路用土,如必须用粉性土填筑路基,则应采取技术措施改良土质并加强排水、采取隔离水等措施。

7.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如下:

(1)软基路段桥头处软基处理深度不够;

(2)工后沉降大于设计容许值;

(3)台后地基强度与桥台地基强度不同;

(4)桥头路堤及锥坡范围内地基填筑前处理不彻底;

(5)路面水渗入路基,使路基土软化,水土流失造成桥头路基引道下沉。

【案例4】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路基工程施工,其中K8+780~K8+810为C2片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墙高最大为12 m,设计要求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0.5 MPa。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立面如图1.4所示。挡土墙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槽开挖→验基→地基承载力检测→测量放线→搭设脚手架→立模加固→浇筑混凝土并人工摆放片石→拆除模板交验→养护。

图1.4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立面示意图

施工中,采用挖掘机开挖基槽,分段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确定。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3 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线,在确定开挖正确且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清理基底;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用蛙式电动夯将基底夯实,使压实度达到90%以上。检测基底承载力,发现部分基底承载力为0.45 MPa。地下水对该基槽无影响。

模板采用钢模板分片拼装后,再按设计位置分段拼装。模板在安装前进行了打磨,并刷脱模剂。每段拼完后,四边挂线调整模板顺直度,符合质量要求后固定。施工单位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混凝土到达现场后,采用溜槽浇筑,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大于2 m。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加填一层片石。片石在填放前用水冲洗干净,片石的强度不小于30 MPa;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小于15 cm。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注意控制片石投放质量,保证净间距不小于15 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小于25 cm,片石体积不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30%。

拆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后进行,同时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模板的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先拆、后支后拆的原则进行。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蜂窝缺陷,但确认施工过程中未出现漏浆及模板变形、跑模现象。

【问题】

1.判断挡土墙位于路基左侧还是右侧,并说明理由。写出图中构造A的名称。

2.提出该项目基底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工程处理措施。

3.指出片石混凝土浇筑与拆模中的错误并改正。

4.分析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蜂窝缺陷的可能原因。

5.除测量工与实验工外,写出该挡土墙施工还需要配置的技术工种。

【考点分析】

本题是2016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专业考试真题,未做任何修改,考点集中在重力式挡土墙的概念、结构、设计、地基基础、浇筑、施工人员安排等知识点,考点直接简单。

【参考答案】

1.挡土墙位于路基左侧,因为立面图中从左到右里程是由大到小(或当人站在挡土墙起点桩号K8+780向挡土墙终点桩号K8+810看时,挡土墙位于人的左侧)。构造A为沉降缝与伸缩缝

2.工程处理措施如下:

(1)超挖换填水稳定性好、强度高的材料;

(2)掺加水泥、石灰等进行土壤改良

(3)增大压实功,提高压实度;

(4)设置片石混凝土等扩大基础。

3.“片石体积不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30%”错误,应为“片石体积不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20%”。

“模板的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先拆、后支后拆的原则进行”错误,应为“模板的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

4.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蜂窝缺陷的可能原因有:振捣设备选择不合理;过振;漏振(欠振);材料计量不准确;拌和不均匀(拌和时间不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5.还需配置的技术工种有架子工、模板工、混凝土工、机修工、电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