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
多层建筑一般根据地下水位及冻土深度等来确定埋深尺寸。一般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为地面以上建筑物总高度的1/10。
2)工程地质条件
基础底面应尽量选在常年未经扰动而且坚实平坦的土层或岩石上,俗称“老土层”。对现有土层不宜选作地基。
3)水文地质条件
确定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以便选择基础的埋深。一般宜将基础落在地下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之上,这样可不需进行特殊防水处理,节省造价,还可防止或减轻地基土层的冻胀。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应将基础底面置于最低地下水位之下200 mm处,如图10.3所示。
图10.3 基础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关系
(www.xing528.com)
图10.4 基础的埋深和冰冻线的关系
4)土壤冻胀深度
土的冻结深度即冰冻线,是地面以下冻结土与不冻结土的分界线称。冰冻线的深度称为冻结深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了解土层的冻结深度。一般将基础的垫层部分做在土层冻结深度以下,否则冬天土层的冻胀力会把房屋拱起,产生变形;天气转暖,冻土解冻时又会产生陷落。在这个过程中,冻融是不均匀的,致使建筑物周期性出于不均匀的升降中,势必会导致建筑物产生变形、开裂、倾斜等一系列的冻害。
一般情况下,基础底面应置于冰冻线以下100~200 mm,当冻土深度小于500 mm时,基础埋深不受影响,如图10.4所示。
5)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图10.5 相邻基础埋深的影响
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深于相邻的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但当新建基础深于原有基础时,应使两基础间留出相邻基础底面差的1~2倍距离,以保证原有房屋的安全,如图10.5所示,即L=2ΔH(式中L为两基础间保持的一定距离,ΔH为两基础底面的高差)。若新旧建筑间不能满足此条件,则要采用其他的措施加以处理,以保证原有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