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动漫,从美术片到二次元的变革与崛起!

中国动漫,从美术片到二次元的变革与崛起!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封神榜》中的故事改编的电视、电影和动画大都有较高的收视率,如电视作品《封神榜》《封神英雄》,电影作品《封神传奇》,日本漫画家藤崎龙改编自《封神演义》204回并于1999年拍摄的电视动画。《魔童》也是根据《封神榜》进行改编的。《神笔马良》于2014年7月上映,最终累计票房5864.2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于2015年7月上映,最终累计票房9.56569亿;《哪吒之魔童降世》于2019年7月上映,截至8月30日,票房达到47.35277亿。

中国动漫,从美术片到二次元的变革与崛起!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榜》,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长篇小说;内容上以武王伐纣为蓝本,语言说辞和内心活动非常丰富,各个人物都具有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征。根据《封神榜》中的故事改编的电视电影动画大都有较高的收视率,如电视作品《封神榜》《封神英雄》,电影作品《封神传奇》,日本漫画家藤崎龙改编自《封神演义》204回并于1999年拍摄的电视动画。

《魔童》也是根据《封神榜》进行改编的。我们印象中的哪吒多源于我们熟知的电视剧《封神榜》、动画电影《哪吒闹海》等影视剧作品。观众熟知哪吒的人物特征——“莲花化身、出生奇异、一身神器、三头六臂,百邪不侵”,熟知他“以轩辕弓震天箭杀死石矶的徒弟,依仗混天绫震动龙宫,抽敖丙的龙筋,殴打东海龙王”,最终“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自尽的故事情节。观众怀着对熟知的中国传统IP的好感和期待进入影院,但《魔童》并没有重新给观众描述这个宏大的世界,而是从喜剧的角度颠覆传统、打破常规,一个混世小魔王的恶童形象出现,充满了自我解构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灵珠和魔丸打斗的高潮部分没有决斗相杀、扒皮抽筋和剔骨削肉的血腥情节,本着“合家欢”的播放目的,有的只是哪吒生而为魔的不认命的自我挑战、敖丙放弃家族使命的价值观选择。基于大家熟知的大叙事故事,影片在故事情节上的改编,主要针对角色性格进行大力开发,让《魔童》从容不迫地讲故事,塑造有趣的人物,这增强了影片的张力和深度。在这部影片中,大叙事结构与小故事呈现分离状态,创作者用喜剧的方式来编写人物故事,观众被角色的小故事深深吸引,原来的故事叙事结构已经不重要,只要角色顺着感情进行表演,将观众的情感带入影片中,影片的结局就是观众所希望的。

《神笔马良》《西游记大圣归来》《魔童》都是由传统IP改编,具有一定成人向的动画电影。《神笔马良》于2014年7月上映,最终累计票房5864.2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于2015年7月上映,最终累计票房9.56569亿;《哪吒之魔童降世》于2019年7月上映,截至8月30日,票房达到47.35277亿。西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指出,电影是把故事进行戏剧化,分为开端、中段和结尾三个部分。开端总长为30分钟左右,前10分钟用来介绍人物,抓住观众;第25分钟至第27分钟会产生一个事件,事件会把故事引进中段。第二幕是对抗,一般出现在电影的第30分钟至90分钟;在对抗阶段的第85分钟到90分钟会有一个情节点,把故事引入结局部分。结局部分是第90分钟至第120分钟,一个强有力的结尾会让故事更加圆满。(如图6-1)动画电影一般时间较短,基本在90分钟左右。我们根据理论,结合动画时间,分析一下三部影片的故事内容。

图6-1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表6-1 《神笔马良》剧情分析

表6-2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剧情分析

(www.xing528.com)

表6-3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情分析

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神笔马良》在开端、中段和结局所设定的故事情节过多。为了增加影片的喜剧效果,从开端起,刻画的人物过多并且差异性不大,对主要角色马良和对立角色将军的刻画过于脸谱化;为了增强影片的喜剧效果,关于泼墨仙人、猫、鼠、摇钱树、小皇帝等次要角色的事件过多,有一种东拼西凑的感觉;添加的现代元素没有融入故事内容中,如“房价太高”“强制拆迁”“猫不作为”各种杂耍式剧情,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次要角色的笑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三个阶段中,导演用较多的镜头交代唐僧孙悟空的关系,并将关系的转变情节带入关键的情节点中,自然地引导观众观看故事情节,交代次要人物和对立人物,为最终的故事结尾做了较多的铺垫。《魔童》中,主要人物和对立人物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萌”属性的设定模糊了主要人物和对立人物的敌对关系,因此,影片结尾出现的“合家欢”不会让观众感到意外。

图6-2 《神笔马良》剧照

图6-3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剧照

图6-4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