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动画学派的辉煌:1949至1966年的发展

中国动画学派的辉煌:1949至1966年的发展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靳夕、尤磊执导的《神笔》成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1960年5月,由虞哲光执导的《聪明的鸭子》,是中国第一部折纸动画片。该影片于1981年9月参加意大利第十一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1961年至1964年间创作的《大闹天宫》,共有15.4万张画面,放映时长117分钟,中国的文化和审美趣味完美地融合在动画长片之中。这部“中国动画学派”的巅峰之作确立了中国美术片的国际地位。

中国动画学派的辉煌:1949至1966年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美术片的发展带来了稳定的创作环境,美术片的创作者对动画的形式和内容创造投入极高的热情,并且带来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美誉。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以《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为代表的模仿期,以《神笔》和《骄傲的将军》为代表的探索期,以《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宫》为代表的爆发期。

由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意识形态和西方资本主义对立,因此中国美术的学习和借鉴对象只能来源于几个东欧国家,其中,苏联对中国美术片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学习苏联动画的编创手法,采用写实主义对民间传说和童话寓言进行改编,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该作品临摹了苏联动画片《灰脖鸭》等影片中的精彩片段,以至于该作品在国际上获奖时曾被误认为是苏联动画。

1955年开始,中国美术片进入了对民族风格的讨论期,开始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并且有意识地在美术片中增强民族特色。由靳夕、尤磊执导的《神笔》成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影片主要讲述自幼家贫的马良用仙人赠送的神笔帮助穷苦老百姓,并用智慧与贪官做斗争的惩恶扬善的故事。《神笔》获得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也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美术片。

1956年,由特伟和李克弱执导的《骄傲的将军》有意识地借鉴京剧戏剧艺术,采用脸谱化的人物设计,探讨了民族艺术在美术片中的运用。影片讲述了一位得胜归来的将军骄傲自满,荒废武艺兵法,最后被敌人活捉的故事。片中的人物设计借鉴了中国的京剧脸谱艺术,场景设计借鉴了传统的园林建筑。

1958年,万古蟾执导的《猪八戒吃瓜》首次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中,开创了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美术片从此有了新的表现形式。(www.xing528.com)

1960年5月,由虞哲光执导的《聪明的鸭子》,是中国第一部折纸动画片。影片讲述了黑头、绿头、红头三只小鸭机智、巧妙地战胜小黑猫的故事。该影片于1981年9月参加意大利第十一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

1960年7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片中,中国传统的水墨与动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影片中的小蝌蚪的形象来源于齐白石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整部影片呈现出水墨画的特点,片中的人物都是高度凝练的写意形态,背景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形式,打破了传统动画单线平涂的特点。古琴和琵琶的配乐让整个画面产生诗意的美感。水墨动画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融入美术片中,在动画的类型创作上又增添了新的一笔。1961年,《小蝌蚪找妈妈》获得瑞士第1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得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64年获得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8年获得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1981年获得第四届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国际青少年奖二等奖。

1961年至1964年间创作的《大闹天宫》,共有15.4万张画面,放映时长117分钟,中国的文化和审美趣味完美地融合在动画长片之中。作品公映后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扬,英国《电影与摄影》杂志发文称赞该影片是“1978年伦敦电影节上最轰动、最活泼的一部电影”。芬兰报界对影片评论道:“动画技术在国际动画界是一流的,它把动画技术最杰出的特点和传统的东方绘画风格结合在一起。”法国《人道报》指出:“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动画片中真正的杰作,简直就像一组美妙的画面交响乐。”《世界报》报道称:“《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动画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影片1962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63年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78年获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本年度杰出电影;1980年5月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一等奖;1982年8月获厄瓜多尔第四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这部“中国动画学派”的巅峰之作确立了中国美术片的国际地位。

1963年的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标志着中国木偶动画发展成熟。至此,中国动画片特有的主要片种全部问世,后来的动画片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创新,如1963年出品的剪纸动画《金色的海螺》,该片是在剪纸动画的基础上,运用镂刻艺术而制作的一部动画片;1976年上映的动画片《长在屋里的竹笋》采用了水墨剪纸技法。在美术片辉煌期的后期出现了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这类作品主要讴歌和平时期的生活,宣扬阶级斗争和反对帝国主义政治主题,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动画创作的正常轨道,拉开了刻板、扭曲的“文革版”动画的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