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驾往青城郊坛行礼,礼仪详解

驾往青城郊坛行礼,礼仪详解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更,驾诣郊坛行礼。驾出青城,南行曲尺西去约一里许,乃坛也。二中贵[3]扶侍行至坛前。礼直官奏请驾登坛,前导官皆躬身侧引至坛止,惟大礼使[13]登之,先正北一位拜跪酒,殿中监东向一拜进爵盏,再拜,兴。终献毕降坛,驾小次前立,则坛上礼料币帛玉册[17]由酉阶而下。古代郊祭时,陈列好供品之后行三次献酒,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三献礼由此而来。三更天时,皇帝御驾前往郊坛行祭礼。坛共三层,有七十二级台阶。

驾往青城郊坛行礼,礼仪详解

三更,驾诣郊坛行礼。有三重[1]。驾出青城,南行曲尺西去约一里许,乃坛也。入外东门,至第二里,面南设一大幕次,谓之“大次”。更换祭服,平天冠,二十四旒[2],青衮龙服,中单,朱舄,纯玉佩。二中贵[3]扶侍行至坛前。坛下又有一小幕殿,谓之“小次”,内有御座。坛高三层七十二级。坛面方圆三丈许,有四踏道。正南曰午阶,东曰卯阶,西曰酉阶,北曰子阶。坛上设二黄褥,位北面南曰“昊天上帝”[4],东南面曰“太祖皇帝”。惟两矮案,上设礼料。有登歌[5]道士十余人,列钟磬二架,余歌色及琴瑟之类,三五执事人而已。坛前设宫架乐,前列编钟玉磬,其架有如常乐方响[6],增其高大。编钟形稍扁[7],上下两层挂之,架两角缀以流苏。玉磬状如曲尺,系其曲尖处,亦架之,上下两层挂之。次列数架大鼓,或三或五,用木穿贯,立于架座上。又有大钟曰景钟,曰节鼓[8];有琴而长者,如筝而大者,截竹如箫管,两头存节而横吹者;有土烧成如圆弹而开窍者,如笙而大者,如箫而增其管者。有歌者,其声清亮,非郑、卫之比。宫架前立两竿,乐工皆裹介帻如笼巾,绯宽杉,勒帛。二舞者,顶紫色冠,上有一横板,皂服,朱裙履。乐作,初则文舞,皆手执一紫囊,盛一笛管结带。武舞,一手轨短矟[9],一手执小牌,比文舞加数人,击铜铙、响环,又击如铜灶突[10]者。又两人共携一铜甕就地击者。舞者如击刺,如乘云,如分手,皆舞容矣。乐作,先击柷[11],以木为之,如方壶画山水之状,每奏乐,击之,内外共九下。乐止则击敔[12],如伏虎,脊上如锯齿,一曲终以破竹刮之。礼直官奏请驾登坛,前导官皆躬身侧引至坛止,惟大礼使[13]登之,先正北一位拜跪酒,殿中监东向一拜进爵盏,再拜,兴。复诣正东一位。才登坛而宫架声止,则坛上乐作。降坛则宫架乐复作。武舞上,复归小次。亚献终献[14]上亦如前仪。当时燕、越王[15]为亚、终献也。第二次登坛,乐作如初,跪酒毕,中书舍人读册,左右两人举册而跪读。降坛复归小次,终献如前。再登坛,进玉爵盏,皇帝饮福[16]矣。终献毕降坛,驾小次前立,则坛上礼料币帛玉册[17]由酉阶而下。南门外去坛百余步,有燎炉,高丈许,诸物上台,一人点唱[18],入炉焚之。坛三层回[19]踏道之间,有十二龛,祭十二宫神[20],内外祭百星。执事与陪祠官皆面北立班[21]。宫架乐罢,鼓吹[22]未作,外内数十万众肃然,惟闻轻风环佩之声。一赞者喝曰:“赞一拜!”[23]皆拜。礼毕。

【注释】

[1]墙:围绕着祭坛的不高的土墙。

[2]平天冠:冕的俗称。一般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采色为组缨。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旒,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的冕为十二旒,二十四旒为祭服的规制。

[3]中贵:指“中贵人”,也就是天子所亲信的内侍。

[4]昊天上帝:即天帝。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昊天上帝,称为“类”。在殷商甲骨文中,昊天上帝是“帝”,或称“上帝”,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臣工。

[5]登歌:指举行祭典及大朝会时乐师登堂奏歌,其所奏的歌名叫“登歌”。

[6]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

[7]扁:原本作“褊”,应为“扁”字。

[8]节鼓:古代乐器,状如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9]矟:古同“槊”,长矛。

[10]铜灶突:灶突,即灶上的烟囱。这里指像烟囱形状的铜质乐器。

[11]柷:古代打击乐器,像方匣子,用木头做成,奏乐开始时击之。

[12]敔:古代打击乐器,奏乐将终时,演奏停止击之。(www.xing528.com)

[13]大礼使:北宋制,天子祭祀时主持礼仪的大臣,有“五使”,宋初以宰相为大礼使,太常卿为礼仪使,御史中丞为仪仗使,兵部尚书为卤簿使,知开封府为桥道顿递使。其后,太常卿、御史中丞、兵部尚书或阙,则以翰林学士及其他尚书或丞、郎为之。

[14]亚献终献:三献礼是祭祀的礼节。古代郊祭时,陈列好供品之后行三次献酒,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三献礼由此而来。

[15]燕、越王:即宋神宗第十子燕王赵俣,第十二子越王赵偲。

[16]饮福:古礼,饮福酒,即古代祭祀时祭余之酒。

[17]玉册:亦作“玉策”,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天或上尊号时使用。用玉简制成,故称玉册。

[18]点唱:古时在祭祀临结束时要焚烧祭品,此时有一人站在炉边,高声报告投入大火中的祭品的名称。

[19]回:疑为“四”。前文有“坛面方圆三丈许,有四踏道”。

[20]十二宫神:古代音律有十二宫调,分别对应一年的十二个月,其主管之神为十二宫神,又称“十二官辰星君”:天秤宫尊神、天蝎宫尊神、人马宫尊神、磨蝎宫尊神、双鱼宫尊神、宝瓶宫尊神、白羊宫尊神、金牛宫尊神、阴阳宫尊神、巨蟹宫尊神、狮子宫尊神、双女宫尊神。

[21]立班:古代官员上朝时依品秩而排队站立。

[22]鼓吹: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的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其初常用鼓、角、箫(排箫)、笳等乐器,曲目中常有歌词,可供歌唱。特指汉魏以来,宫廷、军府、官府中与仪仗、宴飨有关并见于乐府或太常等机构编制的乐种。

[23]赞一拜:即“赞拜”,祭祀时的朝拜、礼拜的礼仪,就是司仪大声唱出的行礼的仪式。

【释文】

三更天时,皇帝御驾前往郊坛行祭礼。祭坛的外围有三重矮土墙。御驾出了青城,之后向南走,经过一个直角拐弯再往西走一里多路,就到祭坛了。御驾由外围墙的东门进入。到了第二道土墙里,便有一个面南设置的大幕帐,这叫“大次”。进了大次后,皇帝更换祭服:头戴二十四旒的平天冠,身穿青色的衮龙服,外罩中衣,朱红色的鞋,戴纯玉佩。接着,两名中贵上来搀扶着他,一直走到祭坛前。祭坛下面有一个四周用帷幕围起来的小的殿房,这叫“小次”,里面设有御座。坛共三层,有七十二级台阶。祭坛的平面方圆三丈多,有四道登坛的阶梯踏道。正南方向的踏道叫“午阶”,东面的叫“卯阶”,西面的叫“酉阶”,北面的叫“子阶”。在坛的顶层设有两方黄褥,一个在坛的北部,朝南,是“昊天上帝”的灵位;另一个在东边面南,是“太祖皇帝”的灵位。坛上只摆放两张矮桌,桌案上陈列着各种祭品。坛上有十几个唱登歌的道士,排列着两架钟磐,还有歌色以及琴、瑟之类的乐器,服务人员不过三五个。祭坛前还摆着宫廷架乐,前面排列着编钟、玉磬。宫廷架乐的木架和平常乐队的乐器架子差不多,只不过方响架子更高大一些。编钟的形状稍扁,上下排两层,挂在架子上,架子的两角都有流苏装饰。玉磬形状如曲尺,用绳子系在它拐角的尖上,也用乐架,分上下两层挂着。还排列几架大鼓,每三面或五面大鼓为一组,用木条连接起来,放在驾座上。还有名叫“景钟”的大钟,又有叫“节鼓”的鼓。还有一种乐器像琴而琴身更长一些的,样子像筝而比筝大一些的,还有一种像箫的横吹乐器,看起来像是截断的竹管但两头保留着竹节,还有用土烧制成圆蛋形而开孔的,还有像笙但比笙大一些的,像箫而多增加一管的。有歌手在歌唱,他的声音很清澈,不似郑、卫的靡靡之音。宫廷乐架前竖着两根竿子,乐工都头裹头巾像官帽一般,身穿红色的宽衫,束着丝织的腰带。有两个跳舞的人,头戴紫色的冠,冠上有一条横板,穿黑色上衣、红色的裙子和鞋子。当乐声响起以后,先跳文舞,两个人的手里都拿一个紫色的布囊,囊中装着笛管并有结带。接着是武舞。舞者一只手拿短稍,另一只手持小盾牌。比文舞增加了几个人。伴奏乐器是击打铜铙和响环,还击打一个铜质的、样子像灶上的烟突的乐器。还有两个人,一起提着一个铜瓮样子的乐器就地敲打起来。跳舞的人做出击刺的动作,如同乘云飞行,又如同分手,都是舞蹈动作。音乐又响,首先击祝。祝是木质的,像个四方形的壶,表面上画了山水风景的图案。每次奏乐时就敲击祝,敲击内外共九下。音乐终止时就击敔,敔的形状就像一只趴着的老虎,背脊像是一条有齿的锯条。乐曲终止时,乐工就用一块竹片刮这条锯齿一下。礼直官走过来叩请皇帝登坛。前导官都躬着腰,侧身在一旁引路,直到把皇帝带到祭坛前为止。只有大礼使一人随皇帝登上祭坛。皇帝先面向正北的“昊天上帝”的灵位拜,然后下跪、献酒。跟随的殿中监面向东下拜,给皇帝递送酒杯,皇帝再拜一次,起立。再往东边的“太祖皇帝”的灵位拜祭。皇上登上祭坛时,宫廷架乐的音乐停止,祭坛上的音乐奏响,皇帝走下祭坛时,宫廷架乐又开始奏响。此时,武舞的表演开始了。皇帝回到小次中。方才皇帝的拜祭为初献,而亚献、终献的礼仪和初献的礼仪相同。由燕王赵俣进行亚献的拜祭,越王赵偲进行终献的拜祭。第二次登坛时,奏乐情况和初献时一样。跪下敬酒之后,由中书舍人宣读皇帝祭天、地、神祗的祭文,祭文由两个人共同举着,由中书舍人跪着宣读。走下祭坛,回到小次中。亚献和终献的礼仪同前面的程序一样。再次登坛,有官进玉杯,皇帝饮下杯中的福酒。亚献和终献完成后,燕王和越王走下祭坛,皇帝在小次的门前站立,祭坛上所有祭品、币帛和玉册通过西面的酉阶踏道搬下来。在南矮墙门外面有一个燎炉,它离祭坛有一百多步远,高约一丈。各种祭品被送上一个高的平台,一个人高声地逐件唱出物品名字,同时把它们推入燎炉里焚烧。祭坛的三层四踏道之间,共有十二座神龛,祭的是十二官神。内矮墙外祭祀的是众星神。服务人员和陪祠官员都按各自的职位列好队,面北而立。宫廷架乐奏罢,鼓吹乐器还没有响起,祭坛内外参与祭祀大典的几十万人恭敬而安静地立着,只听见柔风吹动环佩叮当作响。这时,一位掌礼官喊口令道:“赞一拜!”所有的人一齐躬身下拜。祭祀大典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