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冬至前三天,皇帝驾临大庆殿停宿

冬至前三天,皇帝驾临大庆殿停宿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冬至前三日,驾宿大庆殿[1]。冬至前三天,皇帝圣驾在大庆殿停宿。进入大庆殿中侍候的人,每人给一个黄色、方形的号牌,其余在殿外侍候的人员的通行号牌是黄色长形的,或红色长方形的,牌上标明能到达的位置。排列在大庆殿门里门外及御街上远近各处的禁军兵士,都全副武装,出动数万人,部署在皇宫四周。当天夜里,除了大庆殿的卫兵外,还出现了头戴镶有织锦边的小帽、身穿锦络缝制的宽衫的士兵。

冬至前三天,皇帝驾临大庆殿停宿

冬至前三日,驾宿大庆殿[1]。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尽列法驾[2]仪仗于庭,不能周偏。有两楼对峙,谓之“钟鼓楼”。上有太史局[3]生测验刻漏[4]。每时刻[5]作鸡唱,鸣鼓一下,则一服绿者执牙牌而奏之,每刻曰“某时几棒鼓”,一时则曰“某时正”。宰执百官,皆服法服[6],其头冠各有品从。宰、执、亲王加貂蝉笼巾[7]九梁,从官七梁,余六梁至二梁有差。台谏增廌角[8]也。所谓“梁”者,谓冠前额梁上排金铜叶也。皆绛袍皂绿,方心曲领,中单[9],环佩,云头履鞋。随官品执笏。余执事人,皆介帻[10]绯袍,亦有等差。惟御史台加方心曲领尔。入殿祗应人给黄方号,余黄长号、绯方长号,各有所至去处。仪仗车辂,谓信幡[11]、龙旗、相风乌[12]指南车、木辂、象辂、革辂、金辂、玉辂之类。自有《三礼图》[13]可见,更不缕缕。排列殿门内外及御街,远近禁卫、全装铁骑,数万围绕大内。是夜内殿仪卫之外,又有裹锦绿小帽、锦络缝宽衫兵士,各执银裹头黒漆杖子,谓之“喝探”。兵士十余人作一队,聚首而立,凡十数队。各一名喝曰:“是与不是?”众曰:“是。”又曰:“是甚人?”众曰:“殿前都指挥使高俅。”更互喝叫不停,或如鸡叫。又置警场[14]于宣徳门外,谓之“武严兵士”。画鼓二百面,角称之,其角皆以彩帛如小旗脚装结其上。兵士皆小帽,黄绣抹额,黄绣宽衫,青窄衬衫。日晡[15]时、三更时,各奏严[16]也。每奏先鸣角,角罢,一军校执一长软藤条,上系朱拂子,擂鼓者观拂子,随其高低,以鼓声应其高下也。

【注释】

[1]大庆殿:皇宫中的正殿。

[2]法驾:皇帝的卤簿计有三种:大驾、法驾、小驾。法驾为皇帝自己所乘之车。

[3]太史局:宋初沿唐制,管理天文的机构称“司天台”,太宗端拱元年改名为“司天监”。元丰改制,称“太史局”。

[4]刻漏:中国古代计时器。用铜制作大壶,壶底有孔,壶中储水并一刻有度数的箭形浮标。水从孔中漏出渐少,箭上的刻度便会显露出来,这样可以知道时辰。

[5]时刻:古代的计时单位。一天当中有十二时,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天有一百刻,按照节令,不同的季节昼夜的刻数是不同的。夏至日昼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冬至日昼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春分与秋分日昼五十五刻半,夜四十四刻半。

[6]法服:根据礼法规定的不同等级的服饰。

[7]貂蝉笼巾:貂蝉,古代王公官冠上的饰物,始于汉代。系织藤漆上,形正方,如平巾帻。饰以银,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为三小蝉,衔玉鼻,左插貂尾。貂蝉、貂尾与蝉羽,皆古代显官的冠饰。

[8]廌角:“廌”即“豸”的本字。豸即獬豸,代指豸冠,古代朝廷执法大臣头戴此冠。

[9]中单:亦作“中禅”,古时朝服、祭服的里衣。公卿以下祭服,里有中衣,即中单。(www.xing528.com)

[10]介帻:一种长耳裹发巾。始行于汉、魏,即后来的进贤冠。

[11]信幡:古代用于显露官号和彰显符信的旗子。

[12]相风乌:皇帝乘坐的一种车,车上立有一根长竿,竿上有乌鸦形状的风向仪。

[13]《三礼图》:书名,原为东流郑玄、晋阮谌等人所撰,皆名为《三礼图》,共六种,都失传了。现存世的是宋代著名学者聂崇义所撰《三礼图》二十卷,参照前朝几种《三礼图》编写的。

[14]警场:指负责警夜守鼓的卫士。

[15]日晡:即申时,即今下午3点到5点。

[16]奏严:奏乐严鼓。在古代,夜里戒严即称为“严”,因而把夜间戒严的更鼓也称为“严”。

【释文】

冬至前三天,皇帝圣驾在大庆殿停宿。这个殿的厅堂大而宽敞,可以容纳几万人。即使把皇帝的全部法驾仪仗都搬来,也占不满这个厅堂。大殿外面有两座楼,东西相对,称“钟鼓楼”。楼上有太史局的官员,每天观察记录刻漏。每一时中的每一刻,都会像鸡鸣那样击鼓一下,这时就会有一个穿绿衣手拿牙牌的属员高声报告时间。如果是“刻”,他就会说“某时几棒鼓”。如果是“时”,他就会说“某时正”。宰相和百官都必须穿法服,而戴的冠冕显示出官阶和级别。宰相和亲王加戴貂蝉冠,冠上有九梁,从官为七梁,其余官员为六梁到二梁不等。台谏官要戴解豸冠。前面说到的“梁”,是指镶嵌在冠的前额上的金片或铜片的数量。朝官都穿绛色官袍镶黑边,袍子前有方形图案,圆领,腰间有单环的玉珮,脚蹬云头朝靴。不同官阶的人分别执不同的朝笏。除了官员以外,其余各部门的人员都是戴头巾,身穿红袍,也显示出不同的级别。只有内宫阎门使和御史台的官员,才能穿胸前有方形图案并为圆领的朝服。进入大庆殿中侍候的人,每人给一个黄色、方形的号牌,其余在殿外侍候的人员的通行号牌是黄色长形的,或红色长方形的,牌上标明能到达的位置。皇帝的仪仗和车驾,有信幡、龙旗、相风乌、指南车、木辂、象辂、革辂、金辂、玉辂等,这些仪仗车驾的规制和形式在《三礼图》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再一一说明了。排列在大庆殿门里门外及御街上远近各处的禁军兵士,都全副武装,出动数万人,部署在皇宫四周。当天夜里,除了大庆殿的卫兵外,还出现了头戴镶有织锦边的小帽、身穿锦络缝制的宽衫的士兵。这些士兵手里拿着银裹头的黑漆的木棍,他们被称作“喝探兵士”。他们十几个人一队,挨肩站立,共有几十队。每个小队里都会有一个队长喊口令道:“是与不是?”大家一起应声答道:“是。”这个人又问:“是什么人?”大家一起应声答道:“殿前都指挥使高俅。”就这样来回不停地问答,或者模仿鸡叫。另外在宣德门外还布置了一个“警场”,这叫作“武严兵士”。他们携带了二百面画鼓,还配了号角。这种号角都是用彩帛制作如小角旗的样子装饰在上面,这些武严兵士都头戴小帽,黄绣巾裹头,身上穿的是黄绣宽衫,宽衫里面是青色窄衬衫。申时及夜里三更时,这些士兵就要吹奏一阵表示戒严。先吹号角,号角吹过,就会有一个军校走出来,手里拿一根长而软的藤条,藤条上系了一团红缨子。擂鼓的士兵望着红缨子,随着它的高低起落,用鼓声呼应,整齐而有节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