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津楼下,驾登京城东京梦

【宝津楼下,驾登京城东京梦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驾登宝津楼,诸军百戏,呈于楼下。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古时过年用火燃竹发出爆炸声,用来驱邪,称爆竹。后火药发明,就用纸卷火药制成炮,称爆杖或炮杖。皇上御驾登上宝津楼后,禁军各部的百戏表演就在宝津楼下开始了。其村夫者以杖背村妇出场毕,后部乐作,诸军缴队[7]杂剧一段,继而露台弟子杂剧一段。合曲舞旋讫,诸班直弟子、常入祗候子弟所呈马骑。或以身下马,以手攀鞍而复上,谓之“马”[10]。

【宝津楼下,驾登京城东京梦

驾登宝津楼,诸军百戏,呈于楼下。先列鼓子十数辈,一人摇双鼓子,近前进致语,多唱“青春三月蓦山溪”也。唱讫,鼓笛举。一红巾者弄大旗,次狮、豹入场,坐作进退,奋迅举止毕。次一红巾者手执两白旗子,跳跃旋风而舞,谓之“扑旗子”。及上竿、打筋斗之类讫,乐部举动,琴家弄令,有花妆轻健军士百余,前列旗帜,各执雉尾、蛮牌[1]、木刀,初成行列拜舞,互变开门夺桥等阵,然后列成偃月阵。乐部复动《蛮牌令》,数内两人出阵对舞,如击刺之状,一人作奋击之势,一人作僵仆。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杖”[2],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有假面披发,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着青帖金花短后之衣,帖金皂袴,跣足,携大铜锣,随身步舞而进退,谓之“抱锣”。绕场数遭,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杖,乐部动《拜新月慢》曲,有面涂青碌,戴面具金睛,饰以豹皮锦绣看带之类,谓之“硬鬼”。或执刀斧,或执杵棒之类,作脚步蘸立[3],为驱捉视听之状。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4],如钟馗像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继有二三痩瘠,以粉涂身,金睛白面如髑髅状,系锦绣围肚看带,手执软仗,各作魁谐[5]趋跄举止若俳戏,谓之“哑杂剧”。又爆仗响,有烟火就涌出,人面不相睹,烟中有七人,皆披发文身,着青纱短后之衣,锦绣围肚看带。内一人金花小帽,执白旗,余皆头巾,执真刀,互相格斗击刺,作破面剖心之势,谓之“七圣刀”。忽有爆仗响,又复烟火出,散处以青幕围绕,列数十辈,皆假面异服,如祠庙中神鬼塑像,谓之“歇帐”。

【注释】

[1]蛮牌:盾牌

[2]爆杖:爆竹。古时过年用火燃竹发出爆炸声,用来驱邪,称爆竹。后火药发明,就用纸卷火药制成炮,称爆杖或炮杖。

[3]蘸立:踮起脚跟站立。

[4]靴简:靴笏。

[5]魁谐:诙谐。

【释文】

皇上御驾登上宝津楼后,禁军各部的百戏表演就在宝津楼下开始了。先排列了十几个击鼓手,其中一人手里摇动着双鼓子,走到台前说了些迎宾的颂辞。大都是唱“青春三月蓦山溪”这样一首曲子。他唱完之后,鼓和笛子就一起开始演奏。一个头上戴着红头巾的人舞动一面大旗,接着狮子和豹子入场,在驯兽者的指挥下做蹲坐、进退以及奔跑、扬爪等动作之后退场。接着又出来一个头戴红头巾的人,双手各执着一面白色的旗子,在台上又是跳跃,又是打旋,这个表演叫“扑旗子”。还有爬竿、翻筋斗之类的表演,之后乐队开始演奏,琴师抚琴,弹奏小令曲。这时,有一百多个穿着花衫、年轻健壮的军士上场,队前排列着旗帜,军士们各执雉尾、盾牌和木刀,排成队列,向观众行礼和跳舞,接着开始变换队形,摆出开门、夺桥等阵势,然后排列成“偃月阵”。乐队又奏起了《蛮牌令》一曲,队列中走出两人,在阵前相对而舞,好像是互相击刺的样子。一个人做奋起攻击的姿势,另一个人做被刺中而直挺挺地扑倒在地状。出来表演的军士有五到七对,或者是用长枪对盾牌,或者是用剑对盾牌。这时突然发出一声如霹雳的巨响,这个巨响名为“爆仗”,那些持盾牌的人都从台上退了下去。台上烟火大起,出现一个戴着面具、披头散发、口吐狼牙烟火、状如鬼神的人。他身穿青色帖金花短后襟的上衣,下身是帖金黑色长裤,赤着脚,手上提一面大铜锣,晃着身子跳跃舞蹈,或进或退,这个表演叫“抱锣”。他在台上绕了几圈,有时候停下来放一通烟火。又一声爆仗响起,乐队开始奏《拜新月慢》。台上出现一群面上涂着青绿颜色,戴着面具,金色眼睛的角色。他们身上披的是豹皮,腰上系着绣花的锦带,这叫“硬鬼”。有的手拿刀斧,有的拿杵棒,脚尖踮地而立,像是在对鬼怪进行驱赶、捕捉、寻觅、探察的样子。这时又是一声爆仗响起,一个戴着面具,长着长胡须,穿着绿色的展裹袍子,脚蹬快靴,钟馗模样的角色上场了。旁边有一个人敲着小锣配合着舞步。这叫作“舞判”。接着走上台的是两三个光着背的瘦子,浑身上下都涂上白色的粉末,金色眼睛雪白的脸孔,就像髑髅的样子。腰间系着锦绣肚兜和条带,手里拿着软杖,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步履踉跄,好像在演俳戏。这个表演叫“哑杂剧”。又一声爆仗响过,台上涌起一股烟火,人在对面都看不见。在这股烟雾中,冒出七个人,个个披头散发,身刺文绣。他们穿着青纱短后襟的上衣,腰间围着条带和锦绣兜肚。其中一人头戴一顶金花小帽,手中拿着白旗。其余六人都戴头巾,手中拿的都是真刀,在台上相互格斗击刺,做出破面、剖心的姿势,这个表演叫“七圣刀”。突然间爆仗又响,又有烟火冒出,烟散处用青色的帐幕围绕,排列几十个人,都戴着面具,穿着奇异的服装,看起来就像庙里的神鬼塑像,这个表演叫“歇帐”。

又爆仗响,卷退。次有一人击小铜锣,引百余人,或巾裹,或双髻,各着杂色半臂,围肚看带,以黄白粉涂其面,谓之“抹跄”,各执木棹刀一口,成行列,击锣者指呼各拜舞起居毕,喝喊变阵子数次,成一字阵,两两出阵格斗,作夺刀击刺之态百端讫,一人弃刀在地,就地掷身,背着地有声,谓之“扳落”。如是数十对讫,复有一装田舍儿者入场,念诵言语讫,有一装村妇者入场,与村夫相值[6],各持棒杖互相击触,如相殴态。其村夫者以杖背村妇出场毕,后部乐作,诸军缴队[7]杂剧一段,继而露台弟子杂剧一段。是时弟子萧住儿、丁都赛、薛子大、薛子小、杨总惜、崔上寿之辈,后来者不足数。合曲舞旋讫,诸班直弟子、常入祗候子弟所呈马骑。先一人空手出马,谓之“引马”。次一人磨旗出马,谓之“开道旗”。次有马上抱红绣之球,系以红锦索,掷下于地上,数骑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谓之“拖绣球”。又以柳枝插于地,数骑以刬子箭[8],或弓或弩射之,谓之“蜡柳枝”[9]。又有以十余小旗,遍装轮上而背之出马,谓之“旋风旗”。又有执旗挺立鞍上,谓之“立马”。或以身下马,以手攀鞍而复上,谓之“马”[10]。或用手握定镫裤,以身从后鞦[11]来往,谓之“跳马”。忽以身离鞍,屈右脚挂马鬃[12],左脚在镫,左手把鬃,谓之“献鞍”,又曰“弃鬃背坐”。或以两手握镫裤,以肩着鞍桥,双脚直上,谓之“倒立”。忽掷脚着地,倒拖顺马而走,复跳上马,谓之“拖马”。或留左脚着镫,右脚出镫离鞍,横身在鞍一边,右手捉鞍,左手把鬃,存身直一脚顺马而走,谓之“飞仙膊马”。又存身拳曲在鞍一边,谓之“镫里藏身”。或右臂挟鞍,足着地顺马而走,谓之“赶马”。或出一镫,坠身着鞦,以手向下绰地,谓之“绰尘”。或放令马先走,以身追及,握马尾而上,谓之“豹子马”。或横身鞍上,或轮弄利刃,或重物大刀、双刀百端讫,有黄衣老兵,谓之“黄院子”,数辈执小绣龙旗前导,宫监马骑百余,谓之“妙法院女童”,皆妙龄翘楚,结束如男子,短顶头巾,各着杂色锦绣捻金丝番段窄袍,红绿吊敦束带,莫非玉羁金勒,宝镫花鞯,艳色耀日,香风袭人。驰骤至楼前,团转数遭,轻帘鼓声,马上亦有呈骁艺者。中贵人许畋押队招呼成列,鼓声,一齐掷身下马,一手执弓箭,揽缰子就地,如男子仪,拜舞山呼讫,复听鼓声,马而上。

【注释】

[6]相值:相遇。

[7]缴队:结队。

[8]刬子箭:箭头扁平如铲形的箭。

[9]蜡柳枝:以柳枝插于此,数骑以刬子箭,或弓或弩射之,谓之蜡柳枝。(www.xing528.com)

[10]马:马上的一种技艺,骑者以身下马,以手攀鞍复上。

[11]鞦:络于牛马股后的革带。

[12]鬃:马的颈项部位。

【释文】

爆仗又响了,这几十个人依次退场。接着,一个人击着小铜锣上场,招引上来一百多人,有的用头巾裹头,有的梳着双髻。这些人穿着杂色的坎肩,腰里围着围肚和条带。他们的脸上搽了黄色和白色的脂粉。这叫“抹跄”。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把木刀,在台上排成整齐的行列。敲小铜锣的人开始指挥,各自拜舞起立后,随着指挥变换了好几次阵势,然后,又排成一字长蛇阵。两两出阵,进行格斗表演,做出夺刀、击刺的动作。等这些表演都结束之后,一个人把手中的木刀往台上一扔,身体就地摔下,他的背部与台面相撞发出沉重的声响,这叫作“扳落”。像这样陆续有几十对刀手来进行表演。在这些表演结束之后,台上出现一个扮成农夫模样的人入场,他在台上念诵一番开场白后,一个扮成村妇的人上场来。他俩见面以后,手持棍子,相互攻击并有肢体接触,好像在打架。最后,那个农夫用手中的棍子把村妇挑起来,背在自己的背上,退下台去。这时乐声大作,各军士结队演出一段杂剧,然后外边露台的戏班子也演出一段杂剧。出场的名角有萧住儿、丁都赛、薛子大、薛子小、杨总惜、崔上寿等人。其他的就不值一提了。露台弟子演出合曲和舞旋,接着禁军各部人员入场,为他们做助手的一些年轻人牵来了马匹。最先出场的一个人,空手骑马遛了一趟,这叫“引马”。接着有一人骑在马上舞动着一杆旗出场,这叫“开道旗”。接下来有一人骑在马上抱着一个红绣球上场,球上系着一根红色的锦索,他把球掷到地上后,几个骑手追赶着用箭射这个红球。用左手指来拉弓弦射箭叫“仰手射”,用右手的叫“合手射”。这种追射红绣球的活动叫“拖绣球”。接下来,有人把柳枝插在地面上,几名骑手上场,他们用刬子箭或普通弓弩射柳枝,这叫“蜡柳枝”。又有一人将十多面小旗装在一个轮子上,把这个轮子背在自己的背上,骑马奔驰,这叫“旋风旗”。又有一人手执一面旗子站在马鞍上,这叫“立马”。有人飞身下马,又用手攀住马鞍,跃起再上马,这叫“马”。有人用手握牢马镫套裤,然后身体从马后鞦盖的位置跳上跳下,这叫“跳马”。又有骑手的身体离开马鞍,右脚抬起并挂到马脖子上,左脚却还留在马镫里,只用左手抓住马鬃,这叫作“献鞍”,又叫“弃鬃背坐”。或者用两手握住马镫套,肩顶在鞍桥上,两脚垂直向上竖起,这种叫“倒立”。忽然双脚着地,呈倒拖姿势顺着马跑,一会再跳上马,这叫“拖马”。或者让左脚留在马镫里,右脚脱开马镫,屁股离开马鞍,身体横放在鞍子一侧,右手抓住马鞍,左手抓住马鬃,身体固定,直着一只脚,顺着马向前跑,这叫“飞仙膊马”。又把身体蜷在鞍子的一侧,这叫“镫里藏身”。或者用右臂搂住马鞍,两脚着地,顺马而跑,这叫“赶马”。或者一只脚在脱出马镫之后往后伸去,下坠着身体挂在后鞦上,向下用手抓地上的物品,这叫“绰尘”。或者放任马往前跑,然后追上去抓住马的尾巴,纵身跃上马背,这叫“豹子马”。或者把身体横在马鞍上,轮番舞弄刀剑,或者耍弄着重物、大刀、双刀等。各种马术表演结束后,有一个穿黄衣的年老的军士,叫作“黄院子”的几个人,手执小绣龙旗在前面引导。内宫的皇家马队一百多匹马出场了,这叫“妙法院女孩”。骑在马上的女孩子,青春年少,姿容美丽,打扮得如同男子一般,头上戴着短顶头巾,穿一身杂色锦绣捻金丝番段窄袍,红绿两色的吊敦束带。每匹马的笼头上都镶着玉石,马嚼子全是金色的。马镫子上镶了宝石,连鞍垫上都绣了花。个个美艳照人,香风袭人。马队一路奔驰到宝津楼前停下,缓缓地转了几圈,一阵清晰的鼓声响起,女骑手中便有人出来表演马术。内监中贵人名叫许畋的担任马队的领队,他一发号令,表演者便排成队列。这时鼓声响起,所有的女骑手同时跃身下马,一手持弓箭,另一手揽着缰绳,在原地像男子一样跪拜皇帝山呼万岁。礼毕,鼓声又响起,她们飞身上马。

大抵禁庭如男子装者,便随男子礼起居。复驰骤团旋分合阵子讫,分两阵,两两出阵,左右使马,直背射弓,使番枪或草棒交马野战。呈骁骑讫,引退,又作乐。先设彩结小球门于殿前,有花装男子百余人,皆裹角子向后拳曲花幞头,半着红,半着青锦袄子,义襕束带,丝鞋,各跨雕鞍花鞯[13]驴子,分为两队,各有朋头[14]一名,各执彩画球杖,谓之“小打”。一朋头用杖击弄球子,如缀,球子[15]方坠地,两朋争占,供与朋头,左朋击球子过门入孟[16]为胜,右明向前争占,不令入孟。互相追逐,得筹谢恩而退。续有黄院子引出宫监[17]百余,亦如“小打”者,但加之珠翠装饰,玉带红靴,各跨小马,谓之“大打”。人人乘骑精熟,驰骤如神,雅态轻盈,姸姿绰约,人间但见其图画矣。呈讫。

【注释】

[13]鞯:马背上衬托马鞍的垫子。

[14]朋头:队长。

[15]缀球子:球子。大概是因为球子上镶有图饰,所以称缀球子。

[16]孟:每队被攻击的靶点,相当于足球门。

[17]宫监:即“宫监马骑”,指刚才进行表演的女子马队。

【释文】

其规矩大致上是,在皇宫大内中身着男装者,日常活动就随同男子的礼仪。女骑手上马后,又在宝津楼前盘旋绕圈,或分或合表演一番,然后,分成两个队列。两两出阵,左右催动马匹,直身转体射箭,或者挥动北番的长枪,或者舞动棍棒,二马相交进行战斗,英姿雄健,骁武勇猛。表演结束,按照指挥退场,乐队又开始演奏起来。在宝津楼前预先设置了五彩绾结的小球门。有一百多个身穿花衣的男子出场。他们头上裹着角子向后拳曲的花幞头,有一半人穿的是红色的锦袄子,另一半人则穿青色的锦袄子,义襕束带,脚上穿着丝鞋,各骑一匹驮着雕花鞍子、绣花鞍鞯的驴子。上台以后,他们分成两队,每个队有一个队长。队长手里拿彩绘的球杖,这叫“小打”。节目开始,一方的队长用球杖击弄球子,如果这个缀球子落地,两个队的人便过来抢球。谁把球抢到手,就立即把它传给自己的队长。左队击球子突破右队球门,进入“盂”中,就算是赢了。右队则奋力阻挡,不让球子入“孟”。这样争来夺去,一方得胜拜舞叩头谢恩后就退场。接着,有黄院子引领宫中女子马队的一百多人,也像刚才“小打”的规则一样,所不同的是这些人都是珠翠装饰,腰间都围着玉带,脚上穿着红靴,骑着小马,这叫“大打”。她们的骑术非常精纯,往来飘忽若神,姿态优雅,动作轻盈,美艳绝伦,普通人只能从画中看到她们的形象了。表演到此便结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