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集成志书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由广西艺术研究所组织编纂。主编周民震,副主编金涛。中国ISBN中心1992年10月出版。16开本。分上下卷,介绍广西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彝、水等10个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况、音乐、造型、服饰、道具、动作、场记及艺人等,并配图例、谱例予以补充。共编入舞种62种、舞蹈108个。是广西第一部史论相结合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著作。
《中国戏曲志·广西卷》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由广西艺术研究所组织编纂。主编周民震,常务副主编顾建国。中国ISBN中心1995年2月出版。16开本。记事上至远古,下至1982年。分综述、图表、志略、传记4部分。综述以历史时期为序,概述广西戏曲历史。图表包括大事年表、剧种表和分布图。志略分剧种、剧目、音乐、表演、舞台美术、机构、演出场所、演出习俗、文物古迹、报刊专著、轶闻传说、谚语口诀行话、诗词楹联等。记载桂剧、壮剧、彩调剧、邕剧、粤剧、丝弦戏、采茶戏、牛歌戏、牛娘戏、鹿儿戏、客家戏、文场戏、唱灯戏、师公戏、壮师戏、侗戏、苗戏、毛南戏及京剧、评剧的形成、发展和现状。是一部比较完善的广西戏曲文献和科研专著。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由广西艺术研究所组织编纂。主编周民震,常务副主编邓如金。中国ISBN中心1995年5月出版。16开本。收录广西12个民族各种体裁(山歌、小调、民俗歌、儿歌与摇儿歌、劳动号子、灯调、生活音调、海歌、叙事歌)的民间歌曲990首。有独唱、齐唱、重唱、对唱、一领众和等形式。除曲谱,还有广西民歌概述和各族民歌述略、歌种释文、歌手介绍等。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西卷》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由广西艺术研究所组织编纂。主编韦壮凡,常务副主编宋德祥。中国ISBN中心2002年5月出版。16开本。分上下卷。分别对桂剧、邕剧、丝弦戏、粤剧、壮剧、侗剧、苗剧、毛南剧、彩调剧、采茶戏、唱灯戏、牛娘戏、牛歌戏、鹿儿戏、鹩戏、客家戏、白话师公戏、平话师公戏、壮族师公戏等19个广西地方戏曲剧种进行概述;收入19个剧种的主要唱腔、曲牌、伴奏音乐,并对各剧种的音乐结构、乐器组合、演唱特点、唱词格式、语言音调等作详细严谨的记述。集成概括广西戏曲音乐的全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广西卷》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组织编纂。主编范西姆,常务副主编梁丽容。中国ISBN中心2005年9月出版。16开本。内容包括广西各民族曲艺综述,壮族的唱师、末伦、唐皇、唱天、卜牙,汉族的文场、粤曲清唱、桂林大鼓、南宁大鼓、木鱼、南音、渔鼓、零零落、龙舟、唱麒麟、老杨公、耍花楼、唱采茶、唱春牛、卖鸡腔以及瑶族铃鼓、苗族果哈、侗族嘎锦、仫佬族古条、毛南族排见、京族哈典国等26个曲种的概述、基本唱腔、器乐曲牌、选段、艺人介绍。集成较全面地介绍广西曲艺曲种,记录音乐曲谱谱例,具有学术、史料、文献价值。
《广西通志·文化志》主编周民震、韦壮凡,常务副主编吴辰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16开本。分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电影、群众文化、图书馆、文博展览、艺术研究及期刊、文化行政9篇32章,另有概述、附录重要历史文献(27则)、大事纪略等。上限因事而异追溯文化事物、文化事业之发端,下限为1985年。全面记述各艺术门类的历史概况及形式特征、各种专业艺术活动与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厅管理机构的职能以及各文化事业单位职能等,对广西的文化历史活动有较为详尽的记录。
《中华舞蹈志·广西卷》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编纂。主编胡勖,执行主编金涛。学林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16开本。分综述、志略、文物史迹、人物传记、图表等部分,系统介绍广西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现状、内容形式、风格特点、衍变情况以及相关的节令风俗和信仰礼仪。按体例要求突出民族性、历史性、史料性、文化性和科学性。是一部史料翔实、内容全面的舞蹈志书。
七部艺术集成志书广西卷
戏剧类
《戏曲唱词浅谈》顾乐真(顾建国)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6月出版。32开本。内容分“唱”是戏曲特有的艺术手段、怎样安排唱段、怎样写唱词、唱词的艺术特点等4个部分。专论把唱词作为戏曲剧本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注重从舞台表演和音乐设计角度考虑问题,知识性与技巧性并重。
《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丘振声、杨荫亭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出版。32开本。记述欧阳予倩抗战时期在桂林文化城对桂剧改革所进行的活动以及对桂剧改革的意见和措施,对桂剧演员的培养、桂剧剧目的编创、修改等。
《逢场集》广西戏剧家丛书之一。广西艺术研究所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32开本。为李寅剧论剧作集。收入李寅剧作《春娥教子》《开步走》《小刀会》《一幅壮锦》4部和“漫谈历史剧的创作”“试谈桂剧的传统艺术风格”等评论36篇。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丛书·广西卷》罗明、申辰(吴辰海)编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32开本。选编注重剧种多样、题材广泛、古今并举、大小兼备,并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特点,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作用。结集《金花银花》《灯花》《南洋富翁》《化心石》《边陲碧玉》《女儿媒》《琵琶情》《抢亲》等壮剧、话剧、彩调剧、末伦剧及各民族的舞剧、歌剧、歌舞剧共8个优秀作品。
《广西剧展剧本选》广西艺术研究所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32开本。汇集第1、第2届戏剧展览会包括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木偶剧、仫佬剧、话剧、歌剧、歌舞剧、组合剧等的15个剧目:《泥马泪》《深宫棋怨》《女县令》《玉蜻蜓》《羽人梦》《山风》《凤芸趣录》《乾隆点状元》《潮涨潮落》《夜明珠》《潘曼小传》《四去三进一》《百鸟衣》《蛇郎》《无名县奇人奇事》。
《彩调艺术研究》艺术理论著作。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之一。蔡定国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32开本。分彩调概述、彩调剧目的特色、彩调表演的特色、彩调音乐的特色四章十八节,较全面地论述彩调艺术的特点和某些规律,材料翔实,内容丰富,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广西彩调舞蹈》彩调舞蹈专集。香港好运贸易公司1988年出版。16开本。出版者丘佩锵、唐继,王安楠摄影、插图。由序、前言、赠言、彩调的源流及沿革、彩调的特点、彩调舞蹈动作分类、介绍彩调的几个程式组合、小品表演、常用唱腔60首九部分组成。
《广西戏曲音乐简论》戏剧音乐著作。中国音协广西分会、广西艺术研究所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32开本。以彩调剧、壮剧、桂剧为阐述重点,第1部分为钟泽骐著《彩调音乐简论》,包括彩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分类和用途、群众性和通俗性、规律性和可塑性、演唱和演奏、继承与革新6章。第2部分为韦苇著《壮剧音乐初探》,包括概述,南、北路壮剧唱腔,壮族诗剧唱腔,说唱音乐、民歌小曲和各种曲牌5章。第3部分为朱锡华著《浅析桂剧声腔音乐》,分别举例并略析弹腔、高腔、昆曲、吹腔的音乐结构及其特点。
《壮剧艺术研究》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之一。韦苇、向凡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出版。32开本。作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壮剧艺术创作的实践经验,对广西壮剧的源流、剧目、音乐、表演、舞台美术、壮剧的振兴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壮剧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壮剧改革与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周民震戏剧剧本选》广西艺术研究所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32开本。集子选登《甜蜜的事业》《三朵小红花》《春雷惊狮》《上有天堂》《夜明珠》《苗山颂》《瑶山春》等话剧、彩调剧、木偶剧、京剧剧目7个。
《甘苦集》广西戏剧家丛书之一。顾乐真(顾建国)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32开本。结集作者戏剧艺术研究、戏剧史研究,包括太平天国时期、广西左右江革命时期的戏剧活动和桂剧研究、傩戏研究以及戏剧评论等48篇。
《尹羲表演艺术谈》广西艺术研究所编。刘龙池编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32开本。系尹羲从艺六十年纪念文集。包含题词·贺辞、尹羲著文集萃、尹羲表演艺术研究文汇和附录。《舞台生活六十年回顾》等文是尹羲对自己表演艺术实践的认真总结,《论尹羲的人物创造和艺术风格》等文是其他戏剧工作者对尹羲表演艺术成就的深入研究。
《未了集》广西戏剧家丛书之一。广西艺术研究所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32开本。韦壮凡剧作集。收集话剧、桂剧、彩调剧《没有结束的审判》《泥马泪》(合作)《烽火黎明》(合作)《夫妻行》《山里红》《喜事》《田老满卖瓜》《百年大计》8个剧目,是作者三十年间各个时期代表性作品。
《乡音集》广西戏剧家丛书之一。广西艺术研究所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32开本。系江波、杨爱民彩调剧论剧作集。集子精选作者整理改编的剧目《换子记》《二女争夫》《阿三戏公爷》《双打店》《宝对宝》及“彩调剧编剧浅谈”“谈彩调剧的表演艺术及其他”等6篇论文,从中能窥见两位艺术家四十年来为彩调艺苑耕耘的足迹和为彩调剧发展提高做出的贡献。
《周民震戏剧评论集》广西艺术研究所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32开本。文集选登周民震“时代精神与审美理想的融合”“情与理:戏剧美学生命的支柱”“民族情、阶级情凝成的苗山之春”等京剧、彩调剧、木偶戏、话剧创作评论32篇。
《戏剧运动》抗战时期桂林文化运动资料丛书之一。吴辰海、丘振声、唐国英编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32开本。上下册,收录资料217篇,分剧运论、剧作论、剧改论、新歌剧论、演出论5个专辑。从论文、评论、座谈纪要等,大体上可以看出抗战时期桂林戏剧运动的历史轮廓。
《秋爽集》文艺理论评论集。柴立扬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32开本。收录《人生两歧:戏剧回找生命之源》《寻找戏剧现实性》《喜剧小品形式感和时代意义》等论文多篇。
《跋涉集》广西戏剧家丛书之一。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32开本。收梧州市赵灼华、谈路、龚平章、苏诗桂、李丹云的话剧、粤剧剧作《让我为你唱支歌》《月到中秋》《冬夜》《成功之后》《红岩》《百鸟衣》等。
《学艺集》文艺理论评论集。王敏之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32开本。收入《变革戏剧发展的大趋势》《情与理:戏剧美学生命的支柱——谈周民震戏剧创作的一个特征》《它的实质在于悖理逆行——对荒诞剧的浅谈》等论文19篇。
《飞花集》广西戏剧家丛书之一。柳州市文化局艺术研究所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32开本。结集陶业泰、王超、符又仁、吴源智四名剧作者不同风格、不同剧种的剧作《文成公主》《奇媒缘》《夕阳在山那边》《苗山妹子》等12个。
《山风集》广西戏剧家丛书之一。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32开本。系王志梧戏剧专集。收《五子图》《山风》《双上吊》《人情债》等11个剧目入集。从这些作品中可看出作者自成一格的风貌和“俗而不俗”的艺术追求。
《羽人集》广西戏剧家丛书之一。顾乐真(顾建国)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32开本。结集梅帅元1987—1992年的剧作《羽人梦》《哭嫁歌》(合作)《红铜鼓传奇》《壮锦》《醉酒英雄》。
《耕耘集》广西戏剧家丛书之一。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32开本。系王其鹏戏剧专集。收录牛娘剧、彩调剧、采茶剧、粤剧《亲家》《鸡笼》《工地相逢》《春暖花开》等11个群众喜闻乐见具浓郁泥土气息的剧作。
《寸心篇》周民震著。漓江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32开本。系作者创作之余的部分文论、随笔,亦是创作生命的心血,有经验,有议论,有探索,有懊悔,有叹息,有辛酸。集“探索人物形象的真实性”“戏剧在复苏中萌动”等文论32篇,体现作者的思想、观念、情感、风格、趣味、技巧和文笔。
《仫佬剧的诞生》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之一。老锐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32开本。论述仫佬剧的产生及其与仫佬族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的关系,介绍国内学者对仫佬剧发展走向的讨论和广西文艺工作者对仫佬剧的实验探索。(www.xing528.com)
《谢民剧作选》漓江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32开本。集子选登《我为什么死了》《一个火葬女工的情史》《微笑的梦》《朝阳》4个话剧剧本及胡树琨、沙叶新、张润增等对谢民悲喜剧创作的评论文章和国内外报章评论。
《常剑钧剧作选》作品集。漓江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32开本。集子收《老街》《哭嫁歌》(合作)《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王二接妻》《物归原主》《红绳结》《哪嗬咿嗬嗨》(合作)4个大戏3个小戏。
《风雨集——胡仲实剧论剧作选》广西戏剧家丛书之一。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32开本。探索篇收录作者“谈桂剧脚色”等剧论12篇,独犁篇选登剧作《楚汉春秋》等4个,耕耘篇收入合作剧目《桃花扇》等4个。
《得失寸心知》刘沛盛、王敏之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32开本。系韦壮凡戏剧创作研究专集。选登论文32篇,论者多是北京、广西的戏剧评论家和戏剧界同行,一是对剧目《泥马泪》的评论,二是对作品集《未了集》作总体评价和研究。论文从各个方面对韦壮凡的戏剧作品进行多侧面而全方位的探讨和研究。
《戏韵》桂林文场戏研究专著。何红玉、苏兆斌著。漓江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32开本。内容有大事记、代表性剧目简介、曲牌唱腔精选、机构、论著、人物等,全面记述文场戏的历史与现状。
《彩调剧词典》工具书。《彩调剧词典》编委会编。主编顾建国、蔡立彤。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32开本。收入词目2291条。分音乐、剧目、表导演、舞台美术、人物、论著选著、团体、演出场所、名词术语·班规习俗9类。内容全面、细致,资料翔实。2000年获第4次广西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
《广西戏曲史论稿》顾乐真(顾建国)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32开本。收入广西地方戏曲及话剧的部分论稿。其中《广西戏曲发展概论》《皮黄在广西的传播与发展》《广西采茶、彩调和唱灯的源流与演变》《藉民间宗教而传存的农民艺术——师公戏》《晚清广西地方戏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戏曲文学》《左右江革命时期的戏剧活动》《田汉在桂林时期的戏曲活动初探》等,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见广西地方戏曲发展的脉络,可供地方戏曲研究者参考。
《广西新时期优秀剧本选》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编。李启瑞主编。漓江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32开本。荟萃《歌王》《哪嗬咿嗬嗨》《泥马泪》《瑶妃传奇》《妈勒访天边》《白莲》《瓦氏夫人》《太阳童谣》《商海搭错船》《风采壮妹》《喜事》《漓江燕》《烈火南关》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广西剧展桂花奖的13部优秀剧本。这些剧本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以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别具一格的地域色彩,强烈的民族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戏剧美学的新追求,展现了与时俱进的广西戏剧工作者为建设戏剧强省所进行的艰苦不懈的努力,展现了广西文艺以戏剧突破为龙头,促进全面繁荣的精品战略的实绩。
音乐 舞蹈类
《壮族舞蹈研究》舞蹈研究论文集。金涛、岑云端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32开本。文集包括古代舞蹈研究、民间舞蹈研究、民间舞蹈比较研究、当代舞蹈研究几个部分,较全面地反映壮族舞蹈研究状况,呈现壮族舞蹈研究的成果。
《桂东瑶舞探秘》舞蹈论文集。刘小春、丁战、苏斌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32开本。分《长鼓风韵》《盘王古舞》《桂东舞海》三部分共23篇目,对地处广西东部的瑶族民间舞蹈的源流、文化内涵、本体形态等方面作理论的探讨和研究。
《歌海情潮——广西民族歌曲100首》歌曲集。广西国际民歌节组委会文艺部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32开本。辑录广西各地各民族比较有代表性、民族特色浓郁、个性鲜明的民歌及广为流传、影响较大的改编创作歌曲。
《舞韵探踪》舞蹈论文集。金涛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32开本。集作者数十年对舞蹈的研究、编创、评论于一体,内容包括对广西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比较和总结,对民族舞蹈、舞剧和大型歌舞的创作现状、发展方向及思路进行探讨,对各级艺术团的演出情况和舞蹈表演特色进行评述。
《黎承纲歌曲选集》八桂音乐丛书。漓江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32开本。汇集曲作者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民族歌舞、民族戏曲、民族音乐创作《青山里流出一条红水河》《这回主任迟到了》《甜甜的乡情》等51首音乐作品成册。
电影 曲艺类
《远方》周民震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32开本。选登电影剧本《心泉》《春晖》《远方》学生三部曲。
《周民震电影剧作评论集》顾建国、王敏之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32开本。文集选登周民震各个时期、各类电影如《学生三部曲》《瑶山春》《甜蜜的事业》《三朵小红花》等的剧本创作、影片观后“带回一掬邕江水”等评论75篇。
《瑞狮抢彩》曲艺作品集。中国曲艺家协会广西分会、广西艺术研究所、广西群众艺术馆、泗顶铅锌矿联合编辑。刘业锦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32开本。选编1958年至1988年广西壮、汉、瑶、苗、侗、京6个民族24个曲种的作品《情深意切》《慈母心》《敬酒》《新官上任》等54个曲目。
《爱的女神》曲艺作品集。李侃著。学林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选入广西文场、零零落、桂林渔鼓、快板书文学脚本作品《春兰吟》《情深意切》《爱的女神》《腊梅花与“点子多”》《老劳模三让住房》等及曲艺理论研究文章22篇。曾被广西艺术学院选为教学参考书。
《曲韵》广西文场音乐研究专著。何红玉著。漓江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32开本。著者对广西文场音乐唱腔曲牌、器乐曲牌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其流变,规范其功能,并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创见。
《心韵》曲艺作品集。何红玉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32开本。系作者根据广西文场、零零落、桂林渔鼓、广西大鼓等桂北曲艺音乐编曲的作品选集,有《榕湖春暖》《五娘上京》《情深意切》《春兰吟》《月圆情深》《敬酒》《新官上任记》《老鼠欠债小猫偿》等22个曲目。题材广泛而丰富,曲调法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 他
《铜鼓艺术研究》民间文艺研究著作。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之一。蒋廷瑜著,吴崇基绘图。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32开本。分13章:绪言、广西铜鼓、铜鼓的造型艺术、铜鼓上的雕刻艺术、铜鼓上的画像艺术、铜鼓上的抽象艺术、铜鼓上的几何纹样、铜鼓与宗教意识、铜鼓上的世俗观念、铜鼓上的汉字铭文、铜鼓音乐、铜鼓舞蹈、回顾与前瞻。对铜鼓的产生、起源、价值和是否仅仅是个乐器等问题作了全面阐释,对铜鼓的历史及其类型、音响、装饰艺术特征等进行论述。随文有100多幅铜鼓拓片和照片。
《广西傩艺术论文集》广西艺术研究所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32开本。文集选编论文22篇,从不同角度介绍广西师公戏的渊源历史及特点,有的文章是对傩活动的考察记录,有的则从傩音乐、舞蹈、面具、戏剧等艺术方面进行论述。
《广西当代艺术理论研究丛书》王敏之等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分戏剧、电影、电视、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书法、摄影10个卷本。各卷选编1978—1993年全国各种报刊有关广西的艺术理论研究与评论文章,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广西艺术科研的成就与观点上的变化,同时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壮族生殖崇拜文化》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之一。廖明君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32开本。全书从生殖崇拜文化的角度切入,广泛运用神话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材料,对壮族生殖崇拜文化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内容丰富,材料充实,涉及面广而不乏独到之见。
《广西的改革开放·文化艺术卷》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编。主编李格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16开本。全书设序言、综述、专题、典型、大事记、统计资料、文件等部分,记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8年广西文化艺术事业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进程。
《红水河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报告集。唐正柱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收录文章53篇。内容包括研究区域文化、开发文化资源、推进先进文化的意义,红水河文化考察与研究,红水河源头考察,红水河民族文化品牌的营造,红水河流域民间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人文文化,红水河旅游文化与经济文化的开发等;提出“红水河流域是广西土著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是广西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摇篮”的观点。
《壮族自然崇拜文化》壮学丛书之一。廖明君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32开本。论著以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的理论为指导,以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全面、系统、深入地考察与研究壮族自然崇拜文化,通过壮族自然崇拜文化群、壮族自然崇拜文化丛、壮族自然崇拜文化圈等概念的提出,揭示出壮族自然崇拜文化的特点类型以及所蕴藏着的生殖崇拜文化和“那”文化的文化内蕴。
《大山里的黑衣壮》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之一。廖明君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24开本。作者以走进那坡、石头山上有人家、岜岭的秘密、感驮岩访古、黑色的海洋、马独人的生死界、边境线上的“国酒”、独特的盎元民居等多视角,考察那坡黑衣壮文化艺术。
《穿越红水河》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之一。廖明君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24开本。作者以自己在考察研究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理性思考和生命感悟来叙述红水河诸多的文化事象,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红水河,认知、感受红水河文化的神秘性、神奇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红水河民族文化艺术考察研究》广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丛书之一。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6开本。结集18篇论文,对红水河流域稻作文化、铜鼓文化、舞蹈文化、情歌审美等进行专题性考察研究。
《千山万㟖红水河》广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丛书之一。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16开本。通过走进河池、南丹的魅力、神秘的天峨、东兰纪行、巴马风物、走过大化与都安等篇章的图文叙述,呈现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艺术考察成果。
《广西文化发展新探索》文化研究论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开始每年编辑出版一卷。2003年卷收录文章58篇,分发展规划、领导专论、理论研究、对策措施、经验交流、调查报告和重大项目等部分。2004年卷收录文章71篇,有领导专论、文化创新思维、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民族文化保护、艺术创作生产、对外文化交流、干部队伍建设、典型经验报告和特色项目介绍等内容。2005年卷收录文章73篇,主要有领导专论、文化综合研究、专业学科实践、农村文化建设、文博图书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和谐文化构建等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