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86—2005年文化科技研究成果及保护研究项目

1986—2005年文化科技研究成果及保护研究项目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桂林碑林的保护研究,协助中国文化所对“花山崖画”进行保护研究,该项目被列入国家文物局的重点研究项目。随后,相继成立河池地区民族乐器研究所、广西自然博物馆、广西舞台设备技术研究所、广西文物研究所,广西的文化科技研究机构初步健全,在舞台艺术、乐器改革、艺术医学、图书防护、文物保护研究、电影技术等各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科学技术研究,还连续多年同自治区科技部门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

1986—2005年文化科技研究成果及保护研究项目

从1978年开始,文化系统有关单位建立了相应的科技研究机构。如自治区博物馆建立化学实验室,开展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先后进行了饱水漆木脱水试验,古画受化学药剂伤害的技术处理,石刻防风化处理,利用传统技术修复、复制了一批陶器、瓷器、铜器等。对桂林碑林的保护研究,协助中国文化所对“花山崖画”进行保护研究,该项目被列入国家文物局的重点研究项目。河池地区民族歌舞团开始进行对民族民间乐器的研制、改良工作。

1983年,广西经济比较发达的玉林地区,由行署解决编制,建立了玉林地区文化局舞台美术研究所,研究所从事业费中拿出15万元,先后进行D型投影幻灯机等5个项目的研制,均获文化部奖励,得到推广应用。

1984年,自治区直属文化系统相继成立“嗓音研究室”“舞台美术科研组”。对自治区直属8个剧团中的7个团进行化妆性皮炎普查工作,普查演员429人,在广西药物研究所的协助下,利用本地草药试制了药性上妆油和抗过敏定妆粉,对80多人进行临床试验;自治区电影公司的“非晶态录音磁头”科技项目获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奖。1985年,广西图书馆自行设计、施工,建立了500平方米的视听室,为非印刷型资料如何在图书馆收藏、利用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1987年“广西文化艺术科技情报站”建立,并同中南五省二市文化科技站联成网络。随后,相继成立河池地区民族乐器研究所、广西自然博物馆、广西舞台设备技术研究所、广西文物研究所,广西的文化科技研究机构初步健全,在舞台艺术、乐器改革、艺术医学、图书防护、文物保护研究、电影技术等各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科学技术研究,还连续多年同自治区科技部门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

1987年,河池地区民族歌舞团使用经过改革的乐器编排成两台节目,参加国内外各类文艺演出。桂林市歌舞团研究的大型侗族乐改项目——燕乌琴《天魂》,受到文化部、国家民委及有关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1988年自治区电影公司开发研究的“微机统计系统软件”,全部汉字化,功能齐全,能自动进行数字汇总、数字平衡校验和错误检测,获列入广西科学技术委员会成果登记。(www.xing528.com)

1989年广西河池地区民族歌舞团研制的定音铜鼓系列获文化部文化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广西歌舞剧团研制的壮族吹管乐器啵咧,获文化部器乐研制科技进步重大贡献奖。

1993年广西歌舞剧团研制的壮族弦乐马骨胡、京族独弦匏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广西艺术学院研制的乐谱模板,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8年桂林图书馆研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历时五年半完成的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及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实施的《科学技术与艺术教育携手融合,创建一流中等艺术学校》,均获文化部首届创新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