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群众文化机构及成果

广西群众文化机构及成果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有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各市(地区)级群众艺术馆,各县(市)级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等。从1993年开始,连续承担广西国际民歌节组织、策划、实施群众文化活动的任务。2003—2005年承办3届广西社区文化艺术节,每届受众面达2万余人次。2005年底,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办公室,统筹与指导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1992年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先进集体”称号。

广西群众文化机构及成果

广西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有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各市(地区)级群众艺术馆,各县(市)级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等。各级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业务范围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工作,常年举办各种展览,举办培训班,组织辅导各类文化艺术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

1986年编制40人,在职人员36人。设音乐舞蹈部、戏剧曲艺部、美术摄影部、调查研究部、编辑部、经营管理部、行政办公室。1987年1月,成立广西文化系统音像发行站(1993年7月,更名为广西文化音像发行总公司,具有法定代表人资格;1994年年底,脱离群众艺术馆)。1992年增设少儿部,成立群众艺术人才培训中心(1995年7月,改为广西群众艺术职业学校,2000年停办)。1995年2月,设艺术指导部、文化产业开发部、调查研究室、办公室,全馆人员实行岗位聘任制。2004年,增设活动策划部。2005年,从业人员36人,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8人。

1986年至2005年的20年间,组织开展了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其中主办、承办常规性群众文化活动102项,超8000人以上的有32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展的“文化送温暖”下乡活动,每年观众超万人次。先后主办、承办广西群众文艺会演、八桂群星奖文艺会演等自治区各类文艺赛事56次、全国性比赛13次。1990年,配合政府文化部门开始构建“边境文化长廊共建工程”,先后派出近百人次下到凭祥、龙州等市县,与军营、道班、乡镇文化站、村屯文化室联手共建,并购置一辆文化大篷车,为长廊共建点送戏、培训人才。从1993年开始,连续承担广西国际民歌节组织、策划、实施群众文化活动的任务。1997年开始,每年组织各种山歌表演比赛活动,“广西山歌擂台赛”形成品牌,至2005年累计推出自治区级歌王37人,观众总数达数十万人次。1998年承担广西40周年大庆民族服饰艺术展演、民族风情展演、大游行中文艺方块和文艺彩车活动。1999—2002年,承担策划、组织实施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中华民间歌手邀请赛、广西民歌手邀请赛、广西山歌擂台赛、南湖歌坡夜、广西民族风情展演、广西民俗礼仪歌展演等。2000年开始承办历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场宣传演出活动,累计观众数达12万人次;每年举办“六一”系列少儿活动,项目5项以上,每场观众数以万计。2003—2005年承办3届广西社区文化艺术节,每届受众面达2万余人次。

1986年至2005年,采取辅导培训工作下移的措施,通过集体和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下乡蹲点、巡回辅导、开门办学等手段进行基层文艺辅导培训工作。相继组建广西崛起合唱团、广西群星老年艺术团、广西民族鼓乐队、广西民族礼仪团、广西少儿合唱团等业余艺术团体,为社会培养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业余文艺骨干。举办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等培训班达122期,培训地、市群众艺术馆和县文化馆业务人员及农村、厂矿、学校、部队业余文艺骨干1.5万人次。1999年起,先后建立南宁市武鸣县伊岭村、腾翔村和武警广西总队、南宁市菠萝岭社区、广西石化技校、医化技校等联系点15个,为基层群众文化培训工作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1986年,公开发行文学刊物《小草》(1987年停刊);同年9月与广西群众文化学会共同创办内部刊物《广西群众文化园地》。1995年8月创办《广西群艺通讯》(内部发行),至2003年编印34期。2000年1月创办《广西群文快递》(内刊),至2002年编印26期。2000年5月编印《群文决策参考》(内刊),至2005年共编57辑。1986年至2005年,先后合编《少数民族群众文化论文选》《在探索中前进》《拓播集》《沃土撷华》《大潮浪花》《艺圃撷馀》《歌海情潮——广西民族歌曲100首》《群众戏剧曲艺演唱集》等各类专集25种,累计发表论文作品500篇,小戏、小品、曲艺、歌曲、舞蹈台本1200多件。

1995年组织广西民歌风情表演团到天津商业演出,开始了走向文化市场、开发文化产业的尝试。1996年吸纳社会资金主办首届中国广西糖业文化节。1998年与桂林市宇航蓄电池实业公司、深圳市普尔乐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筹建桂林蟠龙谷中华特技苑项目。2005年通过市场竞标方式获得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旅游节“走进德天”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承办权。

21世纪初,开展对全自治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普查调研和挖掘保护工作,2001年至2005年先后对马山、那坡等20余县进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专题调查,了解搜集到大量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料,如搜集到那坡县弄那村寨的黑衣壮民歌原始资料,对马山县古零镇安善村“马山三声部”民歌的挖掘保护调研等。2005年底,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办公室,统筹与指导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

1992年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先进集体”称号。2001年3月获“全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5年10月,获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市级群众艺术馆

市(地区)级群众艺术馆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单位,隶属各市文化局。一般下设调研编辑部、文艺辅导部、培训部、活动部和办公室等部门。1986年全自治区有13个市(地区)级群众艺术馆,其中有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5个市群众艺术馆,有南宁地区、柳州地区、桂林地区、梧州地区、玉林地区、河池地区、钦州地区、百色地区8个地区群众艺术馆,职工共287人。各市(地区)群众艺术馆均具有一定规模的活动场所,常年坚持组织具有示范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培训文化馆、文化站及具有一定水平的文艺团队业务骨干人员;组织、辅导、研究和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并编辑、出版群文刊物;组织开展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活动;搜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开展对外群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1986年全年举办展览84个,举办讲座报告会54次,组织文艺活动122次,举办训练班141次。1995年全年举办展览57个,组织文艺活动119次,举办训练班375次,录像放映3440场。

2002年之后,广西行政区划改变,撤销地区改成立为市,原地区群众艺术馆随之改为市群众艺术馆。

2004年,据文化部公布《全国首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评估定级名单》,广西有群众艺术馆一级馆3个: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北海市群众艺术馆、桂林市群众艺术馆。三级馆2个: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梧州市群众艺术馆。

至2005年底,全自治区共有市级群众艺术馆14个:分别为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崇左市群众艺术馆;从业人员253人,有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100人。公用房屋建筑面积3.16万平方米。是年,举办展览84个,组织文艺活动289次,举办训练班453次,下基层服务832次,组织各类理论研讨活动20次、各类讲座15次。

南宁市群众艺术馆 一级群众艺术馆。位于南宁市五一东路1号。占地1.04万平方米,有活动大楼、教学大楼各1栋,总建筑面积5160平方米。有歌舞厅、影视厅、展览厅、排练厅及露天旱冰场等文化娱乐设施,面积约2500平方米;办公室、资料室、琴房、教室、仓库等35间,约2000平方米。1986年有职工41人,举办展览3个,举办讲座报告会4次,组织文艺活动3次,举办训练班64次。1995年举办展览4个,组织文艺活动21次,举办训练班220次。2000年起连续承办南宁市元宵节大型广场舞会。2005年从业人员45人,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5人。举办展览3个,组织文艺活动16次,举办训练班64次,下基层服务64次,组织各类理论研讨活动4次。先后获自治区文化系统先进单位、南宁市文化系统先进单位、首府“树立广西新形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先进单位、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先进单位等称号。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 一级群众艺术馆。位于桂林市正阳路7号。拥有活动场所4582平方米。1986年有职工37人,全年举办展览4个,举办讲座报告会2次,组织文艺活动5次,举办训练班7次。198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漓江之声”活动,1985年后发展为舞台演出、广场演出、社区演出、村屯演出等多种形式。1989年组织广西“三月三”广场艺术、文艺演出、文艺游行活动。参与组织举办春节群众文化活动和农村新春文化活动月。1995年举办展览9个,组织文艺活动12次,举办训练班67次。2005年有职工44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9人。全年举办展览10个,组织文艺活动11次,举办训练班39次,下基层服务120次,组织讲座2次。1990年被评为广西群众文化先进点、广西群众文化先进馆;1991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被评为广西城市群众文化先进点,同年获文化部、财政部颁发的“以文补文”金马奖。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 一级群众艺术馆。位于北海市海城区长青路24号。馆舍建筑总面积为8400平方米,其中活动场所4100平方米。1986年有职工20人,全年举办展览13个,举办讲座报告会5次,组织文艺活动18次,举办训练班8次。1995年举办展览10个、训练班26次。以广场文化为龙头,每年举办大型广场文艺晚会50场以上。注重发展文化产业,下属北海市广告公司获“重合同,守信誉”和“全国公益广告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核定编制37人,其中财政全额拨款25人,自收自支12人,实有在编人员30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全年举办展览23个,组织文艺活动40次,举办训练班178次,下基层服务170次,组织各类理论研讨活动3次。2004年8月,北部湾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www.xing528.com)

县级文化馆

县(市)级文化馆是组织指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培训业余文艺骨干及研究群众文化艺术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场所。1986年全自治区有县级文化馆95个,职工1162人。公用房屋建筑面积6.02万平方米。全年举办展览355个,举办讲座报告会192次,组织文艺活动1398次,举办训练班568次。至1990年,有县级文化馆96个,职工1240人。全年新建设县级文化馆设施面积10万平方米。1995年,有县级文化馆98个,职工1280人。全年举办展览316个,组织文艺活动1288次,举办训练班932次,录像放映60905场。2000年,县级文化馆增加到99个,职工1273人。2004年文化部公布全国首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评估定级名单,广西有一级文化馆1个:桂林市叠彩区文化馆,二级文化馆4个:岑溪市文化馆、浦北县文化馆、钟山县文化馆、临桂县文化馆,三级文化馆18个: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象州县文化馆、融安县文化馆、柳城县文化馆、阳朔县文化馆、武鸣县文化馆、昭平县文化馆、灵川县文化馆、兴安县文化馆、玉林市玉州区文化馆、灌阳县文化馆、凭祥市文化馆、柳江县文化馆、田林县文化馆、凌云县文化馆、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崇左市江州区文化馆、南丹县文化馆。

至2005年,全自治区县(市)级文化馆100个,从业人员1216人,有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307人。公用房屋建筑面积12.66万平方米。2005年举办展览340个,组织文艺活动2249次,举办训练班1167次,下基层服务4570次,组织各类理论研讨活动188次,组织各类讲座171次。

乡镇文化站

乡镇文化站集科、教、文、卫、体于一体,常年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活跃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业务上接受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的指导。1986年全自治区有乡镇文化站1190个,从业人员1702人。其中有藤县太平文化站、藤县蒙江文化站、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文化站为国办文化站,共有职工6人。1995年有乡镇文化站1412个,人员1835人。

2000年至2005年,政府主导、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实施“边境大会战”和东巴凤(东兰、巴马、凤山)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各级财政共投入1.4亿元,兴建了505个乡镇文化站和400个村级示范图书室,并为新建的乡镇文化站各配备了价值3万元的图书和器材,向村级示范图书室赠送了3000册以上的农村实用图书。

2005年底全自治区共有1139个乡镇文化站,其中设施面积400平方米(含400平方米)以上的有506个,占总数的44.9%;400平方米以下(为不达标的)有621个,占总数的55.1%。全自治区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2273人,平均每站2人,平均年龄38.8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832人,有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132人,初级职称837人。2005年举办展览1653个,组织文艺活动7898次,举办训练班3130次,下基层服务1.08万次。

业余组织

1986年有文化户2581户,民间职业剧团283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5542个。这些业余团体自编自导自演身边的人和事,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成为深受农民欢迎、永远不走的文化工作队。梧州、玉林等市农村主要是各村屯自办粤剧醒狮队等有桂东特点的民间业余剧团和文艺队,桂林、柳州、来宾等市则结合当地群众喜爱的彩调芦笙山歌等形式,将自办文化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古占瑶族绝技村,表演上刀山、下火海、吞筷子、踩火垌等节目,每年接待观众几万人次。融水苗族自治县几乎每个村都有芦笙队。截至2005年,有40支民族风情表演队在全国各地表演。梧州市藤县禤村的民办狮队在国际大赛上获得金奖,享誉东南亚。

1990年9月,由17个县(市)6个民族共91名演员和业余文艺骨干组成广西花山民族民间艺术团,赴北京参加亚运会艺术节,表演女子高台舞狮和壮族民间舞蹈《板鞋舞》《扁担舞》《歌坡情》、瑶族服饰展舞蹈《瑶山巧歌》及根据传统彩调改编的舞蹈小品《三看亲》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目。演出14场,首都群众和国外嘉宾数万人次观看演出。有13人被邀请进中南海参加国庆节联欢活动,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艺术团演出的《板鞋舞》。

1990年底,灵川县九屋乡27名青年农民自发组成灵川县九屋乡农民艺术团,这是桂北农村第一个农民艺术团。拥有1.2万元财产,购置有灯光、音响设备、电声乐器、演出服装和其他道具。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农忙下地种田,农闲出门唱戏,深受农民欢迎。1991年,先后在灵川县各乡和邻近的兴安、全州、临桂等县巡回演出70多场,创收1.5万元。

1993年1月,《广西三江农民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展出作品90多幅。1994年,《广西三江侗乡农民风情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展出作品113幅。

1995年9月,北流市民乐镇农民儿童文化园落成并交付使用。

1995年有文化户528个,民间职业剧团3789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5500个。

2005年5月,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自治区体育局联合开展农村小康文化示范户评选活动。武鸣县锣圩镇板新村潘立德户等100户被评为自治区农村小康文化示范户。同时,自治区文化厅开展优秀村(屯)文艺队评选活动。在各市推荐名单的基础上,经综合考评,8月,横县校椅临江壮歌剧团等40个文艺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村(屯)文艺队。

2005年有各种类型的文化户30495户,业余文艺队3888个,山歌队4384个,民办剧团673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