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全自治区有歌舞(剧)团17个,演职员1209人。其中自治区级1个,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剧团,270人;地市级11个,为南宁市艺术剧院歌舞团、柳州市歌舞团、桂林市歌舞团、梧州市歌舞团、北海市轻音乐团、南宁地区民族歌舞团、河池地区民族歌舞团、柳州地区民族歌舞团、梧州地区歌剧团、玉林地区歌剧团、右江民族歌舞团,共823人;县级5个,为上林县民族歌舞团、都安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金秀瑶族自治县歌舞团、贺县歌剧团、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共116人。至2005年,全自治区有歌舞(剧)团32个,演职员1341人,其中有高级职称180人、中级职称323人。自治区级团体1个,221人;市级及县级团体31个,1120人。
各级歌舞表演团体创作上演了大量的音乐舞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区性文艺会演等艺术活动,获多项奖项,并出国作访问和商业性演出,受到广泛好评和赞誉。
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剧院 1986年时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剧团,有演职员270人。设有歌舞分团、歌剧分团、管弦乐分团。1996年成立广西交响乐团,是广西唯一的正规化的职业交响乐团,有成员60人,其中一级演奏员6人,二级演奏员12人。交响乐团以弘扬交响乐艺术为己任,致力于在祖国的南疆普及、推广高雅艺术。乐团成立之后,每年都举办新年音乐会,并坚持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2001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2004年8月歌舞剧团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剧院(简称广西歌舞剧院)。设有歌舞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舞美艺术制作中心、演艺培训中心、铜鼓演艺中心等实体。2004年剧院开始使用电脑灯,电脑灯理论上有225种颜色,极大地丰富了舞台的灯光色彩。舞台灯光色彩可渐变式过渡,各颜色可以实现无缝对接,舞台色彩区可固定、可移动、可变化,真正做到了舞台色彩的灵活多变。2005年开始使用投影机,投影机可以在舞台上投影出运动图像,可以构塑转换时空,可在舞台上形成一个表演空间与影视空间复合的舞台空间,对渲染舞台气氛有特别的效果。电脑灯与投影机的投入使用是舞台科技的进步,也体现出时代科技的进步。至2005年剧院有演职员221人,其中高级职称73人,中级职称30人。
1986年至2005年的20年间,剧院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演出活动,有小分队到乡村地头的演出,有拥军慰问演出,有到高等院校普及交响乐的演出,有代表广西出国的演出。除坚持自治区内外的公演、巡演外,圆满完成了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历届广西国际民歌节开幕式、闭幕式歌舞晚会以及其他重大庆典晚会的创作演出。还代表广西赴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加拿大、日本、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访问演出。这一系列的演出活动是与剧院的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的,既拓展了剧院的业务范围,又提高了剧院创作人员和演职人员的能力。
20年间剧院创作演出代表性作品有舞蹈《打棍出箱》《瑶山孕》《打磨秋》《秋歌》《海恋》《担》等,歌曲有《中午的太阳》《茶林晨曲》《乡村社戏》《山歌牵出月亮来》等,器乐曲《侗寨狂欢夜》《山歌好比春江水》《山道弯弯见矮马》《喜讯》、交响幻想曲《歌仙·刘三姐》、交响曲《壮乡和韵》等,大型歌舞《骆越神韵》《民族之光》《漓江诗情》等,大型音乐剧《阳朔西街》。多部作品在全国、全自治区的文艺会演和比赛中获奖,不少演员、演奏员获得好名次。2001年创作的大型歌舞《漓江诗情》获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创作、演出、舞美三大金奖,并获得12个单项奖,2006年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南宁市艺术剧院歌舞团 1986年南宁市艺术剧院有演职员121人(包括歌舞团、话剧团)。2005年有演职员148人。代表性剧(节)目有大型舞剧《妈勒访天边》,舞蹈《姑娘不穿鞋》等。《妈勒访天边》2000年获第6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2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决赛舞剧金奖第一名和7个单项奖;2001年获第8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台好戏奖,第4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02年获第10届文华新剧目奖、编导奖、表演奖。2005年被评为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2005年在各类艺术专业比赛中多次获国家级、自治区级专业奖,并先后赴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缅甸、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塞浦路斯、土耳其、阿曼等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2001年南宁市艺术剧院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www.xing528.com)
柳州市歌舞团 1986年有演职员70人。2005年有演职员76人。1998年创作演出了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音乐剧《白莲》,1999年9月—11月受文化部派遣,组成广西民族歌舞团出访瑞士、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1999年进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礼演出,获优秀剧目奖;2000年6月获第9届文华新剧目奖,第2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白玉兰”奖;2001年获第7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奖,获第4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精选片段在央视《东西南北中》栏目多次向全球播出。2003年创作演出大型民族音画《八桂大歌》,2004年获第11届文华大奖,同年被评为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2005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桂林市歌舞团 1986年有演职员132人。2005年有演职员121人。代表性剧(节)目有大型舞剧《漓江情韵》、儿童音乐剧《太阳童谣》等,多次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专业比赛中获奖。《漓江情韵》1994年应邀赴京参加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展演,1997年获第3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太阳童谣》2000年获第5届广西戏剧展览会桂花金奖及优秀编剧奖等多项奖,2001年获第4 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03年获第9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台好戏奖。
梧州市歌舞团 1986年有演职员74人。2005年有演职员61人。创作演出有舞剧《白牛角》、轻音乐话剧《让我为你唱支歌》、瑶族舞蹈《瑶山妹》等剧(节)目。《白牛角》1986年获第2届广西戏剧展览会优秀剧目奖。曾受邀赴中国香港地区和法国等国家进行演出。
北海市歌舞团 1986年为北海市轻音乐团,有演职员30人。2005年有演职员51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编了一系列富有海洋文化的民族风情歌舞节目,参加自治区和全国的多种文艺会演和音乐舞蹈比赛,应邀参加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的艺术节,曾出访日本、越南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演出交流活动。1986年创编的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获全国创作歌曲一等奖。1997年创作的大型舞蹈诗《咕哩美》获广西民族音乐舞蹈调演特等奖及28个单项奖;1998年获第8届文华新剧目奖、音乐创作奖、舞美设计奖;1999年获第7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台好戏奖;2000年获第2届中国“荷花奖”舞蹈大赛铜奖、优秀舞美设计奖;2001年获第4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00年创作的京族舞蹈《红背带》获第10届孔雀奖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三等奖。
右江民族歌舞团 1986年有演职员75人。2005年有演职员59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致力于民族音乐舞蹈的创作和演出。主要有《拧》《出寨》《打磨秋》《秋狂》《扁担舞》《摆嘎摆》《抹黑脸》等民族舞蹈和《五月南疆雨》《金色的腾龙》等歌曲,并在自治区音乐舞蹈会演、比赛和全国性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比赛中获奖。中央电视台录制了《百色民族歌舞》专辑播放。
1986年,由中国文联和中国舞协推荐,参加塞浦路斯的利马索尔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布尔萨、萨姆松两国4市的国际艺术节和国际民间舞蹈节,并对伊拉克等国家进行顺访演出。1995年由文化部派遣赴加拿大,参加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国际艺术节。之后还到过澳大利亚、美国等国演出。两次进京参加国庆演出活动,赴香港参加艺术节的演出。
1988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1991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基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