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朝史:合纵再起,东方联盟亡秦之势

秦朝史:合纵再起,东方联盟亡秦之势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国战败是张仪连横政策的一大失败,紧接而来的是形势的变化,魏国境内主张合纵政策的势力见有机可乘,又纷纷抬头,活跃起来。公孙衍先是秘密派人到韩国,告知秦国、魏国结盟的真正目的乃是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韩国。公孙衍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他将一贯倡导的合纵政策再次拿上台面。这个时候,公孙衍挺身而出,再倡合纵,这一主张立即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毕竟强秦都打到家门口了,再不联合起来就要亡国了。

秦朝史:合纵再起,东方联盟亡秦之势

在张仪一番唇舌之下,事实非常残酷地摆在了魏襄王眼前,不容逃避,且硬拼蛮干也于事无补。在这种境地之下,魏襄王屈服了,通过张仪与秦国站在了同一条战线。

魏襄王被迫屈服,却也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利用秦国的力量来防备齐、楚两个大国。事实证明,魏襄王的如意算盘跟秦国的意图背道而驰。秦国关心的只是他的连横魏国只是第一步棋,接下来就是吸收韩国乃至更多的国家加入自己的阵营。事实确也如此,韩国很快就加入了秦国的阵营。

魏国、韩国被拉入同一阵营,秦国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了,遂将下一个目标转向了齐国。齐国、楚国是可与秦国同日而语的大国,在尚能够与秦国对抗之时,他们是不肯轻易投降的。

秦国要攻打齐国,要途经魏国、韩国,而将这两个国家拉入自己的阵营,就等于为攻打齐国铺好了道路。但是,事情并没有计划的那么顺利,齐威王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在齐国顽强的抵抗之下,秦军大败,这样的结局是秦国始料未及的,秦魏同盟也由此开始动摇。

魏襄王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屈服,通过张仪与秦国结盟,而齐国、秦国一战让魏襄王重新看到了希望。魏国虽处于困境之中,其他诸侯国又何尝不是,而且秦国也不是坚不可摧、不可战胜的。

秦国战败是张仪连横政策的一大失败,紧接而来的是形势的变化,魏国境内主张合纵政策的势力见有机可乘,又纷纷抬头,活跃起来。

公孙衍先是秘密派人到韩国,告知秦国、魏国结盟的真正目的乃是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韩国。这一消息犹如一块巨石,在韩国激起了千层浪,各种谣言百花齐放,人心也开始变得躁动起来。

韩国重臣公叔本就不赞成与秦国结盟,这下更有了反对的理由,韩国境内驱逐张仪的呼声逐渐高涨起来。公叔与公孙衍交往频繁,对公孙衍的才华十分赏识,常常宴请公孙衍商讨国家大事,有委以重任的趋势。(www.xing528.com)

公孙衍针对韩国处境,提出了保韩国的万全之策,第一步就是拆散秦国与魏国的联盟。秦、魏联盟一旦被拆散,韩国就安全了,如此一来,魏国无暇自顾,根本无力攻打韩国,而秦国出关又有魏国抵挡,也无法攻打韩国,这可谓针对韩国与周边形势提出来的一个上策,韩宣王也不禁叫绝。

韩宣王明确了目标,便马不停蹄为之奋斗,先是将国家重任委以公孙衍,随后又任其为相国,全权办理外交事务。公孙衍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他将一贯倡导的合纵政策再次拿上台面。此次,他的意图是首先拉拢齐国,齐、韩结盟以后,凭借齐国、楚国的铁杆关系,楚国必然也会加入进来,赵国燕国自然也会很识相地尾随而至,这一计策不仅完美,而且可行。

其实,不需要公孙衍的拉拢,齐国、楚国就已经与秦、魏联盟势不两立了。秦国、魏国的结盟,让齐国、楚国甚是不安,对他们来说,一个秦国就已经难以应对,再加上魏国那更是雪上加霜。于是,齐国、楚国公开反对张仪,要求公孙衍担任魏相,在这样的呼声之下,魏襄王开始动摇,最终下令驱逐张仪。

秦国见张仪的连横政策没能奏效,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了,秦惠文王决定出兵攻打魏国。秦军气势汹汹,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开进魏国。这个时候,公孙衍挺身而出,再倡合纵,这一主张立即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毕竟强秦都打到家门口了,再不联合起来就要亡国了。

此次联盟有六个国家:楚国、齐国、赵国、韩国、燕国、义渠。义渠乃是西方少数民族政权,与秦国相邻,时战时和,关系十分不稳定。当年秦国趁乱攻入义渠,自此义渠成为秦国的属地,但是这种隶属关系同样不稳定,秦国不得不随时应对义渠的叛乱。

公孙衍能够将义渠拉入六国阵营,这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一步棋。义渠在秦国后方,秦国东进不得不有所顾忌,而东方各国又可与义渠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这对秦国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