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十三年(前322)的春天,在秦国如日中天的张仪突然被免去了相职,就在众人感叹真是伴君如伴虎,一朝欢喜一朝忧的时候,张仪起程回到了魏国,转眼之间成了魏相。
本是魏人的张仪,曾经踏破铁鞋都未能入围魏国的政治中心,而今却破天荒被授予了相职,其中巨大变化,恐怕不是张仪的个人影响力使然。
秦国对外宣称免去了张仪的相职,但是,内幕并不像表面这般简单。张仪虽然入魏,实则掌握两国相权,其目的不过是暗中为秦国服务,推行他的连横政策。
入魏国之前,张仪已经预料到事情并不顺利。首先,他的两大政敌并不好对付。张仪主张连横,公孙衍主张合纵,这二人的敌对关系不言而喻,而魏国的当权者惠施也是合纵的忠实拥护者。张仪一入秦国,便与这二人较起了劲。
魏国境内,连横派与合纵派明争暗斗之时,魏惠王一命呜呼,新君魏襄王即位。张仪急忙施展神通,获取魏襄王的信任。“魏国即将四分五裂。”面见魏襄王,张仪便抛出了这句毫无头绪且一点都不动听的话。初听这句话,魏襄王的脸片刻之间就变了颜色,一个完整的国家在自己的手上变得四分五裂,这是多大的耻辱,死后如何见列祖列宗,任是哪一个国君也不愿意背负这样的恶名。
张仪不紧不慢,徐徐道来:“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张仪此话属实,不容魏襄王辩解。魏国在经历了多次战败以后,黄河以西的战略要地统统丧失,而最近与楚国的战争又丧失了八个城邑。说到兵力那更是没有保障,区区三十万军队根本无法与强国相抗衡。
见魏襄王不语,张仪知道说到了魏襄王的痛处,这正是张仪想要的。不过,这样的痛还不够,要让魏襄王认清形势,还需要再加把火力。张仪接着煽风:“地四平,诸侯四通辐辏,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余里,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
这话主要讲魏国的地理条件不利,意思是,魏国地势平坦,没有山川做防御,四面八方的诸侯国均可以从各处攻来而不受阻挡,这样的地理条件难守难攻,稍有懈怠,便会落得四分五裂的下场。(www.xing528.com)
张仪不停罗列事实,却也不全是危言耸听,这让魏襄王越听越觉得张仪所说的是事实,更觉丝丝凉意从心头涌上,不禁打了个寒战。魏国所处境况实在是不尽如人意,魏国以后的道路越来越艰难,魏襄王感觉身上的担子顷刻间重了许多。
眼见魏襄王脸色越来越沉重,张仪知道他的话已经奏效,然而这些依旧不够,张仪仍需要再加火力。“梁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此处“梁”即大梁,乃是魏国都城,代指魏国。此句张仪再叙魏国所处境况之艰难,不与四方各诸侯国处理好关系,便有多处受敌的险境。
魏国的种种不利,张仪一一罗列,吊起了魏襄王急于寻求脱困办法的胃口。就在这时,张仪恰到好处地提出了他的意图,那就是与秦国合作,亲近秦国,以秦国为靠山,那么周围各国便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了。
这是一个诱人的提议,魏襄王不能不被诱惑。在一夜的考虑之后,魏襄王放弃了公孙衍的合纵,转而支持张仪联合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的政策。这是一个迫不得已的抉择,注定也是不会长久的。
魏国通过张仪与秦国结为同盟,秦国拉拢魏国的计谋成功,便利用魏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