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屡立大功,成为秦惠文王的新宠,可谓春风得意。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秦惠文王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那曾风光一时的公孙衍颇有谋略,却因心术不正而备受冷落。
公孙衍是天生不能安于寂寞的人,光鲜地站在舞台上是他的毕生追求,只要能够尽情演绎他的人生,公孙衍从来都不会在乎这个舞台是谁提供的。
公孙衍毫不留恋地离开秦国,去了魏国,魏惠王便任其为相。公孙衍以他对各国形势的认识与了解,很快便提出了合纵的外交战略,这一战略把矛头指向了秦国。
秦惠文王更元元年(前325),公孙衍入齐国,向齐国大将田盼推广他的合纵政策。二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共同攻打赵国,两国国君也应允了出兵之事。齐、魏两国联军兵分两路,左右包抄,大败赵国。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公孙衍干劲十足,立即着手准备下一轮的合纵,打算把楚国拉入同一个阵营中来。
齐国、楚国、魏国三国一旦联合,对秦国的威胁那是不可估量的,张仪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他一边命使臣前往拉拢齐、楚两国,一边又亲自领兵攻打魏国。
秦国使臣到了齐、楚,会见了两国的大臣,以利诱兼威逼,迫使两国断绝与魏国的友好关系,转而亲近秦国。在军事上,魏国节节败退,无奈之下,也不得不向秦国靠拢。
公孙衍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将目标转向了燕国、赵国、韩国、中山。四国对当前形势的认识非常明了,只有广结大国,才能与强国相抗衡。公孙衍将五国联盟之事一提,便得到了各国的纷纷响应,赵国一马当先,向魏国回以友好的表示。
当年魏国联合齐国一同将赵国打得丧兵折将,还占领了赵国的领地,这份仇怨,赵国不知还记否?能够让赵国舍弃前嫌,加入五国阵营之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公孙衍的能耐。(www.xing528.com)
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前323),公孙衍主导发起“五国相王”事件。“五国相王”是公孙衍合纵战略的又一成功案例,令各大国甚是不安,秦国、齐国、楚国纷纷站出来反对,使尽浑身解数来拆散这一同盟。
齐国首先发出了反对的声音,理由是中山资格不足,尚不配称王。同时,齐国还试图以割地的形式来拉拢燕国、赵国共同攻打中山国。但燕赵洞悉了齐国分裂五国联盟的阴谋,不为利益所动。
燕国、赵国的做法与其说是讲义气的行为,不如说是有远见的做法,因为从长远来看,一旦他们接受了眼前的小利益,背叛了同盟,转而攻打中山,那么中山的结局就是他们的下场,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是懂得的。
齐国的计谋没有得逞,便用关闭与中山往来的通道相要挟。中山毕竟是一个小国,商旅往来多有借道齐国之处,齐国如此做法令中山王甚为不安,于是连忙命重臣张登带着重礼去拜访齐国权臣田婴。
张登是个能言善辩之人,一番说辞便将田婴哄得心花怒放。田婴随即面见齐威王,要求允许中山称王。其实,田婴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哄骗之人,他的考虑是此时送给中山国一份恩情,中山国必定会与齐国亲近,他日若是能借他的军队攻打魏国那就成了易事。齐威王听了田婴所说,认为田婴言之有理,便应允了中山王称王之事。
齐国灰溜溜地退下,楚国举着大刀出马了。这令魏国十分不安,但考虑到“五国相王”的成功,魏国满怀期待他国的相助。但实际上,魏国虽然拉拢了燕国、赵国、韩国、中山四国,但是在对抗齐国、秦国、楚国三个大国的过程中,魏国的实力并没有太大的增强。
结局可以想象,魏国损兵折将,败得一塌糊涂。楚军势如破竹,连破八座城池而归。
军事上的大败,让为合纵而做的努力成了泡沫,公孙衍本人也被弃之一边,再次坐上了冷板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