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孝公的东进带来成功,增加了秦人信心

秦孝公的东进带来成功,增加了秦人信心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孝公的东进屡屡成功,大大增加了秦人的信心。秦孝公十一年,商鞅受命率军进攻魏国西长城的北段要塞固阳,最后顺利迫使该城投降。秦孝公十八年,魏惠王邀请宋、卫、邹、鲁等国君主及秦公子少官在逢泽进行会盟。秦孝公得知齐国在马陵大败魏国后,立即听从商鞅的提议,联合齐、赵趁机进攻魏国。秦孝公是继秦穆公之后第二个得到霸主名称的秦国国君。

秦孝公的东进带来成功,增加了秦人信心

魏国在秦献公改革之后,就吃了秦国多次的亏。待到魏惠王时,情况更加糟糕,这从魏惠王建筑长城便可看出。秦孝公四年(前358),魏惠王派大将龙贾率领军队沿西部边境修筑长城。这条长城的修筑,表明魏国对秦国已采取守势,也说明中原的诸侯国开始重新认识秦国这个国家。

这之后,魏惠王还在秦孝公七年(前355)会见了秦孝公,这也足以看出魏惠王确实开始重视秦这个国家了。但是,见了面不代表两人就好起来了。如果秦国和魏国好起来,那秦国还能往哪里发展?因此,就在这次会面的第二年(前354),秦孝公便开始了他的伐魏之路。

这一年,秦孝公趁着魏国大举进军赵国的时候,在后方派出大军进攻魏国。魏国在东方正疲于应付齐赵联军,因此无暇顾及西方战线。最后,秦孝公在元里顺利击败魏军,夺取了长期为魏国占有的少梁。迫于秦国在西方的骚扰,魏将龙贾又受命在阳池一线再筑一道长城。与此同时,韩国也自附近的亥谷接着向南筑了韩长城。显然,这也是为了抵御秦国。

可是长城再高再大再长,也阻挡不了秦国东进的决心。

同一年(前354),秦孝公命公孙壮率军伐韩,最后包围了焦城。只是碍于韩军的拼死抵抗,公孙壮才无法得手。公孙壮见局面僵持不下,遂率秦军转攻其他地方,最后在上枳、安陵、山氏筑城。

秦孝公的东进屡屡成功,大大增加了秦人的信心。秦孝公十一年(前351),商鞅受命率军进攻魏国西长城的北段要塞固阳,最后顺利迫使该城投降。面对秦国雄踞西方的威胁,魏、韩两国的国君也只得低下高傲的头颅,主动来到秦国,向孝公求和示好。

秦孝公取得的成绩令当初唯一看得起他的周天子感到高兴,因此,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在周天子的宣召下,秦孝公会合其他诸侯一起朝见了周显王。这次朝见,秦孝公从周显王那里取得了霸主的头衔。自此,秦国重建了他在西方的霸主地位。与此同时,东方的齐国和秦国遥相呼应,也在这个阶段确立了东方霸主地位。

东西方两霸的崛起令魏国感到恐慌。但是,魏国实力毕竟还是强大的,魏惠王深知这一点。虽然齐、秦在东西方各自确立了霸权,但中原的事务还是得由自己说了算。魏惠王一如既往地自信。(www.xing528.com)

秦孝公十八年(前344),魏惠王邀请宋、卫、邹、鲁等国君主及秦公子少官在逢泽进行会盟。

在这次会盟上,魏惠王摆出了周天子的架势,并在诸侯间趾高气扬地发号施令。与会的诸侯看到魏惠王这种自以为是的姿态,无不感到厌恶。只有秦国派来的公子少官在旁边偷偷地笑着,因为他知道这正是商鞅的计策——麻痹魏惠王,让他的自负为自己树敌。逢泽之会虽然给了魏惠王一个“王”的头衔,但也使得魏国沦为人人厌恶的魔鬼

此次逢泽之会,有两个国家缺席——韩国和齐国。齐国强大,不来就算了,韩国一个小小的国家,凭什么不来参加?这令魏国感到不满,于是引发了秦孝公二十一年(前341)的魏攻韩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韩国难以御敌,最后求得齐国的援救,在马陵大败魏军。

秦孝公得知齐国在马陵大败魏国后,立即听从商鞅的提议,联合齐、赵趁机进攻魏国。面对三军夹攻,魏国派出了公子卬前往西线抵抗秦国。

这个公子卬和商鞅是旧交,商鞅便利用这一点,以叙旧为名,将公子卬骗到秦军军营,继而被俘。魏军失了主将,商鞅便趁机出击魏军,魏军大败。

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一代霸主秦孝公去世了。秦孝公是继秦穆公之后第二个得到霸主名称的秦国国君。他起于秦国的危难之时,以力挽狂澜之势成功挽救了衰退的秦国,为日后的统一献出了不可估量的功劳。

秦孝公的时代结束了,他在发展秦国的同时,其他国家也正在经历着它们的变动期。这之后,一个属于变革的阶段即将结束,一个属于大动荡的阶段应运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