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朝史:继祖业再奋斗,迁都平阳

秦朝史:继祖业再奋斗,迁都平阳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襄公死后,秦文公继位。文公继位后见载于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他看中了陈仓。为解决心头大患,在秦国实力有所增强之后,秦文公立即将第一目标转移到了戎人身上。嬴立是为秦宪公,在其执政期间,国都再次迁移,这次搬到了平阳。或许秦宪公的迁都是想向秦人表明,他必定会以祖父秦文公为榜样,将秦国推上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宪公去世后,三父废除太子,立太子五岁的弟弟,秦宪公的幼子为国君,是为秦出子。

秦朝史:继祖业再奋斗,迁都平阳

郑庄公在周平王年间四处征伐,全然不顾及周朝的威望,俨然一代霸主。周平王虽心有不满,也只得忍气吞声。后平王郁郁而逝,周桓王即位。桓王一上台,就立即将矛头指向了郑庄公,采取压制庄公的策略。

周桓王十三年(前707),桓王派兵征讨郑国,却被郑国大夫祝聃以弓箭正中肩膀,这就是“射王中肩”的典故。

“射王中肩”意味着周王室已经无力掌控天下,取而代之的地方诸侯,已经慢慢地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实力站在了中心舞台上,历史从此进入了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

面对诸侯掌权的局势,同为诸侯的秦襄公难以和中原老牌诸侯相匹敌。在这种情况下,秦襄公很清楚,若想要如同中原诸侯一般夺取霸权,就必须先发展自己。而发展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占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于是他开始在西方的扩张之路,大举征伐戎人。

秦襄公用十二年的时间将秦地从一个地方小势力推上了诸侯国的行列,并将所占土地大大扩展出去。同时,也是在秦襄公的时候,秦人开始了他们的野心之路,将目光从西戎转移,投向了更远更大的东方。

秦襄公死后,秦文公继位。文公继位后见载于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他看中了陈仓。在迁都之前,秦文公为表示自己的谨慎,特意找来了几个占卜家,看看这块土地是否适合作为秦都。占卜的结果是吉利的,很合秦文公的心。于是,秦文公正式将国都迁到了陈仓。

秦国迁到陈仓之地后,秦文公谨慎管理,学习中原大国的经验,发展经济,教化百姓。在秦文公的一系列政策和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后,秦国步入了发展的正轨,获得了比秦襄公在位期间还大的内政成就。

就在这时,西方一群野蛮的士兵冲入秦人所居之地,将辛苦种下的庄稼抢夺一空。其实,这样的担忧时常萦绕在秦文公的脑海里,西戎一日未平,秦文公就一日不敢死去。

为解决心头大患,在秦国实力有所增强之后,秦文公立即将第一目标转移到了戎人身上。从此,他走上了秦襄公晚年走过却没走完的道路。(www.xing528.com)

秦文公十六年(前750),文公派兵进攻西戎,戎人大败。

秦文公在这场战争后,基本进入了晚年退休状态,历史从此再也没有记载过关于他的出彩事迹。秦文公五十年(前716),秦文公带着人民对他的敬仰,追随他的父亲而去。文公死后,本应该由其长子继位,但文公的长子早于两年前先文公而去,因此,真正接替文公位子的是其长孙嬴立。

嬴立是为秦宪公,在其执政期间,国都再次迁移,这次搬到了平阳。或许秦宪公的迁都是想向秦人表明,他必定会以祖父秦文公为榜样,将秦国推上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秦宪公凭着他的壮志,在即位两年后(前714)即派兵攻灭了西戎一支亳戎,然而他的功绩仅限于此。

在秦宪公晚年,秦国大臣弗忌带领着另外两个野心者,暗中策划着他们的阴谋。弗忌和另外两个大臣官居庶长,秦人将他们统称为“三父”。

庶长是秦国的特有官职,掌握着除君王以外最高的军政大权,其地位相当于周朝的卿。地位一大,就难免自恃功高,全然不把主上放在眼里,何况作为庶长,还统有秦国兵队,所有这些因素都足以令三父猖獗起来。

宪公去世后,三父废除太子,立太子五岁的弟弟,秦宪公的幼子为国君,是为秦出子。没人能指望一个五岁的孩子可以管理好一个国家,这就为三父的摄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由。令我们感到疑虑的是,他们在控制了秦出子六年之后,竟然杀死了他,重新立秦宪公的太子为国君,是为秦武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