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 李绪洪教授与邓其生教授带领研究生在做古村落保护规划方案
本项目将高校培养的研究生“回归”到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中,探索高校专业课程与中小学美术课如何接轨。在高等艺术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将高校研究生培养成为拉动中小学艺术课的纽带,并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以读研和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为目标的,采用“教学实践”的培养模式;以从事设计行业为目的,采用“应用实践”的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高校研究生提供成才的途径。根据教学实践,推动了《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大纲(2010年版)》的调整,我们适当把专业课往一、二年级拉前,改变了原来一、二年级的“后高考”的课程状态。(www.xing528.com)
通过教学实践。第一,打破了原来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与中小学美术课不对接的状态,在“普及教育”中实现“精英教育”。第二,将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混合在一起讨论、设计和制作,互相学习,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活跃,高年级学生制作能力强,通过互补,集思广益,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气氛,与常规课堂不一样,从娱乐到专业学习,从感性到理性思考,激发学生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兴趣。第三,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播放五彩缤纷的传统和现代建筑,展示模型,刺激学生的思路,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第四,在制作大的点的模型,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与个人组织能力。第五,课程是实操的理性思维,是情商和智商的锻炼,是美学和结构应力的运用,给学生以启发。
通过教学实践,打破了原来高校艺术设计与中小学艺术课程不对接的状态,在“普及教育”中实现“精英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整合资源,立了优秀生的培养机制。通过教学实践,打破独自闭门研究的习惯,邀请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市少年宫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单位共同参与教学研究和实践,丰富了艺术设计教学形式和理论提高。结合“广州市少年宫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整合资源,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为社区艺术教育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