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当孔隙水压力进一步消散,冒水终将停止,土的液化过程结束。具体内容如下:4.3.2 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运动使得饱和砂土或粉土颗粒间发生相对位移,土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图3.3.1a)。如果土体本身渗透系数较小,当颗粒结构压密时,短时间内孔隙水排泄不出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将急剧增加。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这种急剧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原先由土颗粒通过其接触点传递的压力(亦称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图3.3.1b)。此时,土体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有如“液体”的现象,即称为“液化”。
液化时因下部土层的水头压力比上部高,所以水向上涌,把土粒带到地面上来,即产生冒水喷砂现象。随着水和土粒不断涌出,孔隙水压力降低至一定程度时,只冒水而不喷土粒。当孔隙水压力进一步消散,冒水终将停止,土的液化过程结束。当砂土和粉土液化时,其强度将完全丧失从而导致地基失效。
图3.3.1 土的液化示意图(www.xing528.com)
为了减少地基液化的危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3.2条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首先,液化判别的范围为,除6度设防外存在饱和砂土及饱和粉土的土层;其次,一旦属于液化土,应确定地基的液化等级;最后,根据液化等级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包括地基处理和对上部结构采取加强整体性的相应措施等。具体内容如下:
4.3.2 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注:本条饱和土液化判别要求不含黄土、粉质黏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