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同时,它也是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时候,管理的成败主要在于能否实施有效的控制。因为有效的控制是完成计划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措施,是改进工作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高校教育管理必须重视控制。
(一)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控制类型
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控制主要有行政控制、内部控制和社会控制三种。以下则专门对这三种类型进行相应的探讨。
1.行政控制
行政控制主要通过行政工作检查、监察、审计、督导等方式来进行。对于高校来说,行政控制,一方面指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监控,另一方面指高校内部的行政控制,如通过层级结构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行政管理。需注意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监控需要限定在法定的范围内,对高校的行政管理主要体现在依法监督、检查和指导等方面,而不应该也不能够干预高校正常的办学事务和具体的管理事务。行政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控制。
(1)规划控制
是指根据教育规划来实施控制。教育规划,又称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为了贯彻党和政府的教育方计、政策和法规,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发展教育亊业的指导性文件。在高校管理活动中,规划控制处于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2)法规控制
是指根据教育法规来实施控制。教育法规,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运用法规进行控制是当代高校管理法制化的具体体现。高校的法规控制主要体现在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中。
依法行政,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管理高校教育并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或是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地区高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教育规章制度,并要求高校执行这些规章制度。
依法治校,是指高校根据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办学,或是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政策或规定,或是根据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学校的日常运行。
(3)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通过对一个组织中资金运动状况的监督和分析,对组织中各个部门、人员的活动和工作实施控制。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财务控制有预算控制、会计稽核和财务报表分析等。
预算是一种以货币和数量表示的计划,是关于为完成组织目标和计划所需资金的来源和用途的一项书面说明。高校要实施好预算控制,首先就应搞好收支预算,通过收支预算可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获得的经费;其次要对高校教育的规模、设备和服务进行预算。
会计稽核主要是对高校财务成本计划和财务收支计划的审查,以及对会计凭证和账表的复核。通过会计稽核,能够及时发现高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财务报表是用于反映高校计划期末财务状况和计划期内的经营成果的数字表。分析财务报表,能够判断组织的经营状况,以便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4)审计控制
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审计主要指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这种控制可归纳为“检查经济责任的控制系统”[2]。
对高校来说,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就是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这些活动贯穿于高校业务运作的全过程,内容错综复杂,牵涉方方面面,并直接影响高校自身的生存、竞争与发展前途。因此,通过审计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控是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
(5)督导控制
督导,即由教育督导组织及其成员根据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高校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促进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一般来说,教育决策主要由国家权力部门、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的业务和行政控制主要由教育督导部门承担。通过有效督导能够促进教育决策执行效果的提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全面而及时的反馈信息,使新的决策更切合实际。
2.内部控制
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发现偏离计划的行为。当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绩效等与教学计划发生差异时,领导的责任就是立即组织检查,分析和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确定责任归属。
第二,纠正偏离计划的行为,即针对产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归属,提出改进的办法,予以纠正,或进行适当调整,或追究行为人的责任,使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纳入计划轨道,保证计划的正确执行和完成。
上述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是纠正偏差的前提条件,而纠正偏差是计划执行情况检查的后续手段。只有将这两个方面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高校教育管理内部控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控制方式。
(1)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就是指通过高校的教育规章、准则等形式规范与限制高校内部成员的行为,以保证高校管理活动不违背或有利于自身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制度进行控制能够使教育工作者明确哪些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以及怎样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度控制是应用最广泛的控制策略。
(2)激励控制
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激励控制就是指高校管理组织通过激励的方式重点控制管理者及教师员工的行为,使其行为与高校目标相协调。管理者及教师个人的行为动机、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激励控制的诱导和支配。
从层级角度看,激励控制包括高校领导者对中、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中高层管理者对下级管理者及教师的激励机制。激励控制主要以利益导向为基本特征,通过利益约束机制规范管理者及教师的行为。
(3)评价控制
评价控制,是指通过对高校管理者及教职员工的工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判而实施的控制。它主要包括战略计划、评价指标(指标选择、指标标准、指标计算)、评价程序与方法、评价报告、奖励与惩罚等环节。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控制,要求学校要有良好的校园文化、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管理素质。
评价控制有明确的控制目标,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及教师据此指导和纠正自身行为,有利于激发其实现评价目标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不过,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是缺少程序或过程控制,不利于随时发现与纠正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奖励与惩罚是评价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通过奖励等手段能够激发高校管理者采取正确行动的内在积极性,诱导期望行为的发生;通过处罚等手段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总之,科学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可以使得评价控制形成良好的循环。(www.xing528.com)
3.社会控制
高校不仅仅受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等的控制,而且还受到市场、社会力量的控制。市场控制主要指教育市场中的竞争环境控制着教育组织的运行。这种控制主要表现为要求高校办学必须向优质发展,要求教育决策必须民主化、透明化和公开化。
按照控制主体的不同,社会控制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公民控制
这种控制主要是通过举报、申诉、控告、走访、行政诉讼和提出建议等具体手段对高校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以及教师进行控制。
(2)舆论控制
这种控制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对教育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报道和分析,以推动教育组织的健康发展。显然,它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来反映公众对教育的意见和呼声。
(3)社团控制
这种控制主要是以团体为单位对高校管理活动实施监控,与公民控制相比,更具组织性,控制力更大,影响力更强。
相对来说,社会控制具有广泛性、及时性、公开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动员广大民众对高校教育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社会控制也不可忽视。
(二)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控制的基本原则
无论在何种控制方式下,要想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控制工作就应当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应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是通过纠偏来保证学校目标的实现的,因此,控制信息要力求准确,控制标准要力求客观、准确。不准确、不客观不仅会影响工作进展,而且会挫伤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坚持客观性原则,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尽量建立客观的衡量方法,对绩效用定量的方法记录并评价,把定性的内容具体化、客观化。
(2)教育管理人员要从学校组织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尽量避免形而上学,避免个人的偏见和成见,特别是在绩效的衡量阶段,要以事实为依据。
2.及时性原则
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实际情况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因此,控制不仅要准确,而且要及时。如果丧失良机,即使提供再准确、再客观的信息也无济于事。当然及时不等于快速,及时是指当决策者需要时,控制系统能适时地提供必要的信息。坚持及时性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准确地提供控制所需的信息,避免时过境迁,使控制失去应有的效果。
(2)事先估计可能发生的变化,使采取的措施与已变化了的情况相适应,即纠偏措施的安排应有一定的预见性。
(3)尽可能地采用前馈控制方式或预防性控制措施,一旦发生偏差,就对以后的情况进行预测,使控制措施能够针对未来,较好地避免时滞问题。前馈控制就是指根据对组织未来的运行预期情况,及时预告组织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醒组织的有关部门和个人准备好对策。
3.灵活性原则
未来的不可预测性总是客观存在的。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具有弹性,则在执行时难免被动。因此,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就要使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贯彻控制的灵活性原则,以下几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高校管理者应制定多种有弹性的和能替代的方案,以保证控制在发生某些未能预测到的情况(如环境突变、计划疏忽、计划失败等)时仍然有效。
(2)高校管理者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控制方式和方法来达到控制的目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如预算、监督、检查、报告等。过分依赖这些方式可能会导致指挥失误、控制失灵。
4.控制关键点原则
客观来说,高校管理者不可能控制工作中所有的项目,而只能针对关键的项目且仅当这些项目的偏差超过了一定限度,足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时才予以控制纠正。因此,控制工作还应遵循关键点原则,也就是抓住活动过程中的关键和重点进行局部的和重点的控制。
首先,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影响教育组织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就是需要控制的关键点。例如,学校是否依法办学、学生质量是否保证、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否调动、学校的效率和效益是否提高等都是控制的关键点。
其次,特别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也是控制的关键点,需要管理者格外关注。
最后,控制过程中的例外情况,也是控制的关键点。例外情况的出现,由于缺乏事先准备而极易措手不及,从而对组织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管理者要集中精力迅速而专门地加以解决。
一般而言,为了使关键点明确和便于操作,管理者应对关键点标准做出具体的规定,可以定出实物标准、定量指标标准、定性无形标准和策略标准。无论何种标准都必须是相对客观的、可以衡量的、可以操作的,不然就无法发挥关键点的作用。
5.经济性原则
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活动。这项活动涉及很多费用问题,因而必须把控制所需的费用与控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经济上的比较。这就是控制的经济性原则。坚持这一原则,管理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实行有选择的控制,全面周详的控制不仅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要正确而精心地选择控制点,太多会不经济,太少则会失去控制。
(2)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提高控制效果,形成有效的控制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