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主义思潮是现在西方一种最广泛的哲学思潮,由孔德、穆勒、斯宾塞等实证主义者开创,并和实证方法结合称为科学实证主义思潮,其中包括马赫主义、实用主义、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主要形式的各种类型的分析哲学以及当代科学哲学。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历史上一直作为两种主要哲学思潮对立地发展着,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两者互相融合、互为消长。
1.关于科学主义
严格地说,科学主义应界定为把自然的常规视为其他社会科学的常规;社会科学的知识,唯有经由科学方法之后而得之。
科学主义否定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从而否定哲学应当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否定哲学应当研究整个世界的基础和本质,否定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要求把哲学改造成像实证科学一样的科学,或成为与世界观无关的科学方法论。
科学主义思潮借口要避免、超出或拒斥“形而上学”而回避对世界观、本体论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企图把哲学变成与世界观无关的纯粹认识论或者科学方法论。
2.关于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思潮企图将科学与人统一起来,按照现代科学的精神来解释人以及有关人的问题,一般不把人的本性、本质看作是某种神秘的、非理性的东西,而往往企图用某种自然科学的理论来对人作出说明,使关于人的理论具有某种理性的和自然主义的色彩。
在汉语中,“人文”与“天文”相对。人文是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核心是贯穿在人的思维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人格和审美情趣,人文的核心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文精神”,是人文的精髓。人文主义反映在教育管理上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情感力量的巨大价值。人文精神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许多感觉、精神方面的事物是无法用科学来精确衡量的,因此要用人文主义弥补科学主义的缺憾。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区别还体现在以下方面:如在方法论上,科学主义重视理性,注重经验和逻辑分析法,人文主义强调直觉体验和解释等方法;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前者注重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后者注重情感、意志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运用,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使科学主义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反思科学主义的过程中为人文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也表现出互相融合的趋势,人们将科学的价值和人的价值辩证地对待,不再片面地、绝对地强调某一个,使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在充分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的同时,促进自然、生态、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和融合反映在教育管理方面,就是要在教育管理中,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教育管理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教育管理者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在各项教育制度、政策、目标的制定与选择上,要以教师、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教育决策、教育管理中要积极鼓励教师、学生的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建立尊重的理念。同时,在教育管理研究和创新中,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为指导,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教育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发挥科学技术的现实作用。
(二)集体与个人
教育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主要也是人,即个人和集体,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作用,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www.xing528.com)
个人,即普通个人。对普通个人的理解,更多地是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表现出来。集体是指由某种共同纽带联系起来的人群共同体。维系集体的纽带不是单一的,经常起作用的有经济、政治、思想、血缘等关系,集体就是一定数量的个人由这些关系联结而成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集团。总的来说,个人是集体的基础;从根本上说,集体是个人活动的产物,集体依赖于个人。而当一定的集体形成以后,又作为一种既成的力量,制约和影响着个人的发展。
马克思曾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另外,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提到:“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许多教育家如马卡连坷、克鲁普斯卡娅等都非常重视集体教育,他们都认为集体主义教育是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
个人对集体的作用具体表现为:集体中个人的质量、能力的状况,是整个集体的状态和功能的基础。个人的素质高、能力强、表现积极,会感染、带动周围的人,使集体的状况和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反之,就会使人离心离德,使整个集体软弱涣散。个人力量发挥的程度影响着整个集体的力量:在集体协作中,当所有成员都积极发挥个人力量,齐心协力有机配合时,整个集体的力量就能得到增强;反之,集体的力量就会分散和削弱。
集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集体是个人得以存在的条件和方式;集体使个人的利益得到满足。无论在何种集体中,集体总是要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其成员的个人利益,否则,这种集体既不能存在,也不能维持。从总的趋势上说,正是集体使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发展:集体中个人的力量形成新的联系,使个人的力量得到发挥和增强。马克思曾经说过,个人是微弱的,整体就是力量;不同性质的集体中,个人的作用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挥。在虚假的共同体中,由于集体是独立于个人的,个人的作用总是得不到很好的、充分的发挥,而在真正的共同体中,集体和个人都是统一的,因而个人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个人和集体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例如,在教学中,必须调动集体与个人两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教育管理中,要认真领会集体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含义,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例如,在教育管理者及普通教师的聘任上,要严格考核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选拔出真正适合岗位需要的具备一定管理才能和特质的领导者和具备教师技能、技巧的教师。另外,在领导队伍建设中要使不同才能、不同特长、不同个性特征的管理人员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在年龄、性格、专长等方面搭配合理的队伍结构,使集体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又如,在教育系统的组织关系处理上,要正确对待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并注重培养个人的组织荣誉感和忠诚度,使教师个人或教育管理者个人在组织中发挥重大作用。另外,在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问题上,教育管理者要从利益均衡出发,尊重个人的利益实现,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个人利益,使他们在利益满足和实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集体服务等。
(三)事实与价值
价值论是哲学理论的有机部分,是哲学元理论层次上的一个分支,“价值”是一个很古老、十分广泛的概念。价值论是关于价值及其意识的本质和规律的学说。价值从定义上来说,特指主客体关系的一种内容,这种内容就是:客体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否同主体一致,为主体服务。
在价值论研究中,许多西方哲学家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将价值哲学划归为人文科学,认为价值判断只能应用于道德、宗教等方面;有的对价值论进行层次划分,认为经济价值是最低级的价值,宗教价值是最高级的价值;有的提出了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等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最早提出事实和价值区分的是休漠,他认为事实的知识是从经验观察得来的,并且是由经验验证的,是靠得住的,但是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知识,即价值的知识,不是从经验得来的,也不可能由经验来证明和反证,是不可捉摸的,无所谓真理与非真理。随后,康德和黑格尔对休谟的价值论进行了批判。康德主张绝对价值,造出一个先验的真理性的价值根据。而黑格尔虽然将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但却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关于价值的定义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的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取决于客体,是客体的主体效益,是客体对主体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关系。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辩证统一的,也只有统一起来才能科学地说明价值中的诸多客观问题。事实和价值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一个事物的两方面,但是,从其最终的结局来看,这两个方面总是要统一起来的。价值与事实的界限非常分明,两个领域的规则也迥然不同,在价值领域追问原因那是找错了地方,在事实领域寻找价值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过分强调价值与事实的区别是错误的,价值问题是在事实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价值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事实问题的解决。正确的态度是重视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按其各自的特性研究并解决价值问题和事实问题。
理性主义者总是割裂事实与价值的关系,而实用主义者又把真理说成是获得“满意的结果”,又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把事实和价值混为一谈。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才能正确地解决事物的真实性与合理性的复杂关系。
事实是客观的,而价值是主体选择的,事实和价值紧紧缠绕在一起。例如,“一年有四季”这个命题是一个事实描述,而在春夏秋冬的选择上每个人的喜好是不同的,这就涉及到价值判断。又如,“这是一支红色的花朵”这个命题是纯粹的事实描写,而“红色的花朵给人以热情奔放的感觉”这个命题就是一个价值判断。
在教育管理中,许多管理问题都涉及事实与价值的问题,因此要正确理解事实和价值的区别与统一,辩证地看待价值问题,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实践活动是实现事实与价值统一的基础,把认识论和价值论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