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成就广泛用于工业部门,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机械化、自动化,它不仅对生产者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也使生产者的“异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如何使人摆脱机器的奴役,变被动劳动为积极劳动,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另外,由于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他们越来越要求经济上、政治上的民主权利,劳资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改善劳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西方学者开始重视对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
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Mayo 1880—1949年)。他出生在澳大利亚,早年学医,后学习心理学,曾在昆士兰大学讲授伦理学、哲学、逻辑学,1922年执教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金融商学院,1926年应聘哈佛大学。他的著作主要有《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年)《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年)。
从1924年起,梅奥负责指导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的试验研究。他们通过车间照明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各种试验、工作时间和其他条件变化(如休息间隔、工间茶点)变化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各种试验以及与全厂工人的谈话和对有关社会组织的试验分析,提出了他的人际关系学说,其基本观点有如下列内容。
人是“社会人”
梅奥反对以往的管理理论中把人看作“经济人”的观点,认为人不单是追求金钱收入的,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人的思想行为更多地由感情来引导。因此,工资报酬、工作条件并不是影响劳动率的唯一因素,不能单纯从技术、物质条件着眼,而应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生产率。
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影响着劳动生产率。
正式组织就是具有一定的目标,并由规章、制度、方针、政策等规定企业中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一定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就是组织内部的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倾向等共同的社会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这些团体有自然形成的规范,其成员约定俗成地自觉服从。
梅奥认为,非正式组织可以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忽视和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非正式组织涉及每个人。不仅工人中有非正式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也有。(www.xing528.com)
管理人员既要强化正式组织,又不能忽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梅奥从“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的观点出发,认为金钱、经济刺激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起第二位的作用,起重要作用的是工人的情绪和态度,即士气。而士气同人的满足度有关。职工的满足度主要是指对为获取安全的、归属的感觉等。满足度越高,士气越高,生产效率越高。他认为,在传统管理理论基础上形成的领导能力只重视物质、技术因素,不能适应工人社会需求方面的满足。新型的领导能力既要重视技术因素,又必须重视生产中的人的因素,关心团体中的人际关系状况,努力提高工人的满足度,最终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要求管理者按照人的社会特性来改进管理,这不仅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同时也开辟了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和新阶段。在实践上,人际关系学说为调动职工积极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如重视职工的感情因素,努力为他们创造一种愉快的工作环境,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使下级有建议、参与管理的机会等。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学科理论和自然科学的实验、观察方法,研究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行为的因素,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综合性学科。
霍桑试验的成功和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引起了学术界、企业界的极大反响。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一次跨学科会议上,讨论了是否可能利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寻找出人的行为的规律的问题。讨论中,与会者充分肯定了人际关系理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认为在此基础上有可能也有必要建立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经过讨论,最后确定用行为科学这一名称。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科学真正发展起来,并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1952年,美国建立了“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56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期行为科学杂志。60年代以后又出现组织行为学的名称,重点研究企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问题。现在这门学科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部门,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有人称行为科学标志着由以物的管理为中心的时代向着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的时代的转移。行为科学理论也成为管理人员培训的必修课,一些著名大学还设有行为科学系和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