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进口地处大宁河右岸斜坡中下部,由嘉陵江组三段和四段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组成,节理较发育,岩体结构破碎,开挖时易产生岩体垮塌现象,但岩溶不发育,对于进洞段自稳能力差的Ⅴ级围岩地段,采用超前大管棚(图6.6)。其处治方法如下:导向墙采用C20混凝土,纵向长度为1 m,厚度为1 m(拱脚处为1.5 m),环向长度可根据具体工点实际情况确定,导向墙基础需置稳定基础或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导向墙基础需嵌入管棚作业平台不小于0.5 m,必要时应加深或进行加固处理。导向墙施工前,应先施作管棚施工作业平台以上型钢钢架。
图6.6 超前大管棚注浆(单位:cm)(www.xing528.com)
大管棚采用热轧无缝钢花管,外径108 mm,壁厚6 mm。导管环向设置间距应根据地层性质(裂隙、地下水等)、地层压力、导管设置部位、钻孔机具性能及隧道开挖方法等条件确定,一般为30~50 cm,外插角以1°~3°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注浆材料选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当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时,为调凝需要,可部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要求浆液强度等级不小于M10。采用单孔注浆结束标准:
①注浆压力逐步升高,当达到设计终压并稳定10 min。
②注浆量不小于设计注浆量的80%。
③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1/4。大管棚每环施作长度以15~35 m为宜。钢管分段安装,分段长度为4~6 m,两段之间采用套管连接。单环或终环大管棚尾部5 m范围一般宜设小管棚搭接;纵向两组管棚间的搭接长度视开挖空间大小、掌子面封闭与否确定,一般为5 m。大管棚预支护施作后,开挖过程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其中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洞内外观察为必测项目。根据检测反馈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导管上钻注浆孔,孔径10~16 mm,孔间距15~20 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小于150 cm的不钻孔的止浆墙。注浆压力一般为1.0~2.0 MPa,具体浆液配合比和注浆压力由现场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试验确定,钻孔长度=大管棚根数×单根管棚长度,注浆量=加固围岩体积×地层充填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