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层岩性分析:岩溶隧道地层岩性及突水力学机理研究

地层岩性分析:岩溶隧道地层岩性及突水力学机理研究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地层岩性分别如下:第四系全新统。该组地层主要分布在中硐河以西,为隧道主要揭露地层之一,总厚度为1 014 m,岩性以泥岩、泥灰岩及灰岩为主。④泥灰岩、白云岩夹泥岩:该组地层上部为灰、深灰色泥灰岩,下部为灰、深色薄层状泥灰岩夹薄层泥岩、白云岩,可见0~0.9 m玻屑凝灰岩或水云母页岩,底部含硬石膏,其强风化带一般厚4~8 m。

地层岩性分析:岩溶隧道地层岩性及突水力学机理研究

小三峡隧道总长18 954 m,最大埋深890 m。隧址区内局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Q4)地层,基岩大多裸露,出露地层有中统巴东组1~4段(T2b1-4)、下统嘉陵江组1~4段(T1j1-4)、下统大冶组1~4段(T1d1-4)地层。各地层岩性分别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

第四系全新统土层主要由人工堆积层、坡残积层、崩坡积层、冲洪积层等成因类型的块、碎石土、角砾土、漂石土、圆砾土、砂土及粉质黏土等组成,其中:

①人工堆积层()主要分布于集居区、中硐桥水库坝址区、隧道进口带采石场和局部乡村道路施工沿线,为工程施工弃渣或石灰石矿渣堆积、生活垃圾堆积,分布面积小,厚度一般为2~8 m。

②坡残积层()的砂黏土、粉质黏土等主要分布在缓坡平台一带,覆盖较广,厚度不大,一般为0~2 m,局部可达1~4 m。

③崩坡积层()以块、碎石为主,分布于斜坡坡麓或陡坡、陡崖坡脚一带,成分以灰岩、泥灰岩等块、碎石为主,一般厚度为5~20 m,局部可达40 m。

④冲洪积层()主要集中分布于白家沟、石马河、中硐河溪沟及大宁河河床沿线,部分溪沟支流沿线有零星分布,以块、漂石以及卵、砾石为主,成分为灰岩、泥灰岩等,厚度一般为3~10 m。

⑤漂石土():灰色、灰白色,结构松散—稍密,潮湿—饱和,石质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及泥灰岩类,漂石块径大小一般为20~200 cm,占60%,卵石大小为6~20 cm,占25%,其余为粗圆砾及砂类土充填。磨圆度较好,厚度一般为2~8 m。

(2)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www.xing528.com)

该组地层主要分布在中硐河以西,为隧道主要揭露地层之一,总厚度为1 014 m,岩性以泥岩、泥灰岩及灰岩为主。

①泥岩、砂岩夹泥灰岩、白云岩(T2b4):主要为紫红色中厚—厚层砂质泥岩,夹同色钙质泥岩,局部夹薄层泥灰岩、灰岩,厚19~157 m。强风化带一般厚2~6 m。

②泥质灰岩夹灰岩、页岩(T2b3):主要为灰、浅灰色薄—中厚层泥质灰岩,夹钙质页岩及白云质灰岩,局部具波痕构造,厚292~372 m,底部夹有一30 m的白云质灰岩或灰岩,为该层段主要的岩溶发育段,岩溶一般发育,局部有小型溶洞或岩溶泉,洞泾一般为0.5~1.3 m,多无充填,主要分布在可溶岩底部。

③泥岩夹砂岩(T2b2):主要为紫红色泥岩,夹同色薄—中厚层石英粉砂岩,局部夹泥灰岩透镜体,底部普遍夹硬石膏及含铜砂岩透镜体,厚200~296 m。强风化带一般厚3~5 m。

④泥灰岩、白云岩夹泥岩(T2b1):该组地层上部为灰、深灰色泥灰岩,下部为灰、深色薄层状泥灰岩夹薄层泥岩、白云岩,可见0~0.9 m玻屑凝灰岩或水云母页岩,底部含硬石膏,其强风化带一般厚4~8 m。

(3)三叠系下统T1

①嘉陵江组(T1j):该组地层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不发育,根据岩性差异可划分为4段,但是各岩性段无明显分层标志,总厚533~1 041 m,地表岩溶中等发育,地表形态以溶沟、漏斗、落水洞及溶蚀槽谷为主。根据岩性差异该层可以划分为白云夹岩溶角砾岩(T1j4),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泥灰岩(T1j3),白云岩夹灰质白云岩、岩溶角砾岩(T1j2),白云岩及灰岩(T1j1)。

②大冶组(T1d):该层分布于中部齐岳山背斜轴部一带,与上覆T1j无明显分界标志,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地层,总厚341~771 m,依其岩性特征可以分为4个岩性段,地表岩溶中等发育,地表形态以溶沟、漏斗、落水洞及溶蚀槽谷为主。根据岩性差异,该层可分为灰岩夹泥灰岩(T1d4)、灰岩夹页岩(T1d3)、泥灰岩灰岩夹页岩(T1d2)、泥灰岩灰岩夹泥岩(T1d1)等4个岩性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