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博士生主要是课程学习和准备论文撰写,而且由于经费紧张,不大可能远行参加学术活动。然而,参加学术活动,则是扩大知识面、培养科研能力的好场合。因此,导师提倡博士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就近参加校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
一种情况是导师安排或组织博士生参加,这是教学要求的一个部分。如先后参加在成都举行的“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六次年会”、成都地区宋代研究座谈会、我校宗教研究所两届6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会,以及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专访指导教师时的学术座谈会。指导教师到台湾参加学术会议后,向博士生介绍学术动态。一位在我系专业毕业的硕士,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和香港中文大学攻博,返蓉休假时,也安排他们一起进行了座谈。
另一种情况是由博士生自选参加,有校内外不定期的学术讨论,也有定期学术讨论会,如本校历史系多次举办的学术论坛等。
在这些学术活动中,博士生们也作过发言,或者提交论文,但更多的是了解各种研究成果,向师友请教。
以上这些做法,对博士生扩充知识面、加强基础、增长科研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其长远效果,还有待于今后综合考察。
值得注意的是,强调博士生的“博”并非漫无边际,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要求的“在本门学科”上“坚实宽广”、“系统深入”,以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这个基点和目标是不能分割的。孟子曾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3]要求人们博学于文而详说其理,目的是融会贯通以达至约之地。宋代著名学者张栻也说:“但旁观博取之时,须常存趋约之意,庶不至溺心。又博与杂相似而不同,不可不察也。”[4]“博取”是为了“趋约”,“博”与“杂”是有区别的。张栻所总结的经验,可以为今日之借鉴。在培养博士生时,既要重视并强调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又要处理好博观与约取、厚积与薄发、博大与精深的关系。
(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编:《博士生培养纵横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www.xing528.com)
【注释】
[1]《论语·雍也》。
[2]《朱子语类》卷11。
[3]《孟子·离娄下》。
[4]张栻:《南轩集》卷25《答胡季履》,四库全书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