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成都范度世系列表

宋代成都范度世系列表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代成都范氏家族,成员甚多。范度一支则成员众多,此据文献、文物所载,列《宋代成都范度世系表》于后,为学界提供参考,并望达识者订补。[几点说明]本表用繁体汉字排列。史籍所载仅笼统记述某范姓为“蜀人”、“成都范氏”等,或未确载为范度支系的,均暂不列入。拙文《宋代“世显以儒”的成都范氏家族》亦对范氏世系做过一些清理。

宋代成都范度世系列表

宋代成都范氏家族,成员甚多。其始祖入蜀后,至范昌祐,有璲(一作琢)、璨二子。目前对范璨一支,只了解二三人,难列其世系。范璲有度、祥二子。范祥一支,尚未查见其子孙名字确载,亦不能列出世系。范度一支则成员众多,此据文献文物所载,列《宋代成都范度世系表》于后,为学界提供参考,并望达识者订补。

【宋代成都范度世系表】

[几点说明]

(1)本表用繁体汉字排列。

(2)本表所据基本资料。一是出土文物,即本文所列三方宋代墓志,这是新见的原始资料。一是文献记载,其主要部分,稽据于拙文《宋代“世显以儒”的成都范氏家族》所引过的数十种史籍,于此不再胪列。此次补充之重要者有:《于湖居士文集》、《挥麈录·后录》、《宝真斋书法赞》、《渭南文集》、《和靖集》、《文忠集》、《滋溪文稿》、《三朝北盟会编》、《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耻堂存稿》、《道园学古录》等。同时,也参考和吸收了近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

(3)本表成员,只列男性。鉴于目前对范祥一支的世系了解极少,故本表只清理范度一支的世系。史籍所载仅笼统记述某范姓为“蜀人”、“成都范氏”等,或未确载为范度支系的,均暂不列入。如《方舟集》卷17《范孺人墓志铭》说“(范)廷杰,名仲宝,子二人:子有、子奭,皆佳士。范为蜀名门……”因不知其为范度抑或范祥之后,未列入。

(4)本表所列世系次序,范度以前自上至下、范度以后自左至右排列。表中成员,实线所连,为已见有明确世系记载或经笔者考订的;虚线所连,则其亲缘关系有明确记载但目前尚不明其世系的。□,则为目前不知名字的。表中同一辈成员,除注明外,按已见记载自上而下排列其伯仲顺序。

(5)范祐,“祐”有的版本作“佑”,如《全蜀艺文志·氏族谱》四库本、点校本。本表本文据苏轼《范景仁墓志铭》。

(6)关于范冲孙男范華和范百之四世诸孙范謩、范荪。周必大《文忠集》卷168《泛舟游山录》明言范華是“淳夫曾孙,元长(范冲)之孙”。《氏族谱》的记载,只云范百之“四世诸孙謩,故国子监;孙(即荪)尝位于朝,今知卭州”。尚未查见謩、孙二人的父、祖、曾祖名。又,《四库全书》于《八阵图说(一作论)》作者即署“范孙”(《全蜀艺文志》),又于他处署为“范荪”(《四川通志》),可见此“孙尝位于朝”中的“孙”即范荪。

(7)关于范百禄的孙辈,范祖禹于《范百禄墓志铭》说共13人,其中未见范漼。李石《方舟集》卷15《范叔原墓志铭》载,范叔原名漼,其曾祖为范锴、祖为百禄、父为祖述。范百禄卒于绍圣元年(1094年),范祖禹卒于元符元年(1098年),而范漼生于政和四年(1114年),则范祖禹撰《范百禄墓志铭》时,范漼尚未出生。范漼是范百禄第13孙男外的又一孙男,故列范激之后。

(8)关于范锴诸曾孙中的范洄。“洄”,不同版本的史籍所记有不同,一曰“洞”,如《全蜀艺文志》成都昌福排印本、民国《华阳县志》卷10《华阳范氏世族表》。一曰“洄”,如《全蜀艺文志》四库本和点校本。此据后者,作“洄”。

(9)关于仲芑、仲艺。《南宋馆阁续录》卷8记:“范仲艺字东叔,成都人,乾道五年郑侨榜进士出身。”陆游《渭南文集》卷4《送范西叔序》写道:“乾道壬辰二月,予道益昌,始识范东叔(仲艺)。后月余,遂与东叔兄西叔(仲芑)为僚于宣威幕府。……二君皆中书侍郎荣公孙也。”据此,二人皆范百禄之后人,西叔仲芑为兄,东叔仲艺为弟。

历史研究要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同时要充分重视文物考古资料,本文所举三方出土的墓志铭,为宋代成都范氏家族世系研究提供出的新资料即一例证。宋代成都范氏是一名门望族,绵延时间长、人员众而卓者多、家族内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盘错纷杂,对其家族世系的清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史料需求甚大的研究工作,还需要继续深入。在宋史研究中,像重视宋代文献一样重视宋代文物,特别是砖、石铭文,并将二者结合起来,科学地加以清理、辨析、利用,将会取得更多更深入的新进展、新成果。

(载《蜀学》第四辑,巴蜀书社2009年版;《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注释】

[1]参见胡昭曦《宋代“世显以儒”的成都范氏家族》,载《胡昭曦宋史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又载胡昭曦《宋代蜀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2]《氏族谱》的作者,一般题为元人费著。有学者认为此书成于南宋时期,后经费著删补。参见谢元鲁《〈岁华纪丽谱〉等九种校释·前言》,《巴蜀丛书》第一辑,巴蜀书社,1988年,第91~97页。

[3]民国《华阳县志》(点校本)卷10,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年。

[4]笔者仅见王德毅《宋代的成都范氏及其世系》,载《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陈剑《师友交游与宋代华阳范氏家学》附录《唐宋时期华阳范氏世系表》(未刊稿)。拙文《宋代“世显以儒”的成都范氏家族》亦对范氏世系做过一些清理。

[5]“革”,电子文本作□,经与原拓图像对照,“革”字可读。

[6]与墓志同时出土的还有买地券和镇墓真文券,其中《郭氏墓镇墓真文券(中方)》云“郭氏行年七十五岁”,与墓志所云“享年七十三”不同,此依墓志。(www.xing528.com)

[7]电子文本作“百之及进士第乙太常博士终”,经与原拓图像对照,“乙”实为“以”,清楚可识。

[8]范元嘉夫妇的两方墓志石面,近十多年来风化严重,文字多漫漶。本文所列,均据笔者所存1994年抄录件加以订补。

[9]范祖禹:《范太史集》卷44《资政殿学士范公(百禄)墓志铭》、卷37《祭资政(范百禄)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四库本);《氏族谱》。

[10]李石:《方舟集》卷10《自叙》,四库本。

[11]《方舟集》卷15《范叔原墓志铭》、卷17《范孺人(范廷杰之妻)墓志铭》,四库本。

[12]据尹焞《和靖集》卷8《年谱》,四库本。

[13]范祖禹:《资政殿学士范公(百禄)墓志铭》。

[14]范度,王铚《默记》卷中云:“范景仁,父名文度,为蜀孔目官。”(四库本)存此备考。

[15]《范太史集》卷42。

[16]《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83,四部丛刊本。

[17]《东坡全集》卷88《范景仁墓志铭》(四库本)云:“公晚家于许……以元祐四年八月己未葬于汝之襄城县汝安乡推贤里。”苏天爵:《滋溪文稿》卷28《题诸公赠范伟可访寻祖墓诗后》(四库本)写道:“范蜀公(镇)之墓在今许州襄城县房保村,九世孙范伟可独能访知其处而拜谒之。”

[18]《晦庵集》卷81《书张氏所刻潜虚图后》,四库本。参见邓广铭《〈稼轩词甲集〉序文作者范开家世小考》,载《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19]《方舟集》卷17《范孺人(廷杰妻)墓志铭》。

[20]《方舟集》卷15《范叔原墓志铭》。

[21]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卷4《劝范东叔饮》,四部丛刊本。

[22]《全蜀艺文志》卷53《氏族谱·范氏》,线装书局点校本,2003年。

[23]《东坡全集·范景仁墓志铭》。

[24]如范祖禹写道:“昔先考大夫与公亲虽父子,义实朋友,并游太学,同年登科。某自为儿童,居公膝下,抚育教诲,均于所生。不幸早孤,公实哀念。及夫既冠,再至京师,猥以艺文……从仕以来,教之忠义。”(《范太史集》卷37《祭蜀公文》),参见《范太史集》卷44《资政殿学士范公(百禄)墓志铭》。

[25]参见王德毅《宋代的成都范氏及其世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