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四川商业市镇特点

宋代四川商业市镇特点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较之唐代,宋代四川地区农村商品生产有显著发展,城市的商业更加繁荣。(二)商税的增加宋代四川地区商税的增加,其具体数额尚难全面了解,但从官府设置的征收商税的场务数量,可以看到其概况。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频繁,宋代四川地区的集市场镇蓬勃兴起,有的是在原有集市的基础上发展为市镇的,有的则是新兴的市镇。

宋代四川商业市镇特点

较之唐代,宋代四川地区农村商品生产有显著发展,城市的商业更加繁荣。

(一)交子的出现

北宋初期,由于商品交换的需要,在成都出现了纸币“交子”。宋初,按照北宋政府的规定,川峡地区不准使用铜钱,只能使用铁钱,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始开禁,规定“每铜钱一当铁钱十”[191],但铜钱短缺,仍以通行铁钱为主。铁钱有大小两种,“小钱每十贯(1万文)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以致“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192]。如“市罗一匹,为钱二万”[193],以小钱计,买两匹罗即需要重达130斤的铁钱;以大钱计,也重达24斤。显然,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商业的发展,于是在成都府出现了纸币“交子”。《宋史·食货志》载:“真宗时,张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194]据此一般认为交子始于宋真宗时(998—1022年)。实际上,它早在宋太宗时就已出现。《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先是,益、邛、嘉、眉岁铸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乃诏知益州张与转运使黄观同议,于嘉、邛二州铸景德大铁钱……每钱直铜钱一、小铁钱十,相兼行用,民甚便之。”[195]这说明至迟在王小波李顺起义期间(宋太宗淳化四年到至道元年),四川就已出现交子。

关于交子的制作和发行,李攸在《宋朝事实》中写道:“始益州民十余万(引者按:万为衍字)户连保作交子……书填贯,不限多少,收入人户见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万百贯。街市交易,如将交子要取见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每岁丝蚕米麦将熟,又印交子一两番,捷如铸钱。收买蓄积,广置邸店、屋宇、园田、宝货。”[196]到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交子改为官营,官府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市)正式设立交子务。官营交子,自一贯至十贯文,每张各有固定的票面金额。每三年发行一次,谓之一界,最初每界以1256340贯为额。仁宗以后,交子的使用也推广到陕西、河东、京西等地区。

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正式使用,在货币发展史上有重大的意义。

(二)商税的增加

宋代四川地区商税的增加,其具体数额尚难全面了解,但从官府设置的征收商税的场务数量,可以看到其概况。据《宋会要辑稿》所载,川峡四路各地设置的商税场务如下表[197]

续表(www.xing528.com)

续表

续表

从上表可见,川峡四路商税场务达321处,反映出商业活动的繁荣。其中成都府路116处,梓州路80处,利州路67处,夔州路58处,说明川西、川中、川南一带是宋代四川地区商品交换较为繁荣的地区。

(三)城市和集镇的发展

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宋代四川地区的城市更为繁荣,农村的集镇也蓬勃兴起。

“素号繁丽”的成都,这时已成为“西南大都会”。在这里,“万井云错,百货川委,高车大马决骤于通逵,层楼复阁荡摩乎半空。绮縠昼容,絃索夜声,倡优歌舞,妩媚靡曼,裙联袂属。奇物异产,瑰琦错落,列肆而班布。黄尘涨天,东西冥冥”[198],呈现出城市繁荣、商业发达的景况。唐末五代在这里兴起的季节性贸易,已发展为按月令季节售物的贸易集市,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在成都城内,各种专门商品市更多了,规模更大了,开市的时间更长了,且大都有固定地点,最经常的就是大慈寺和玉局观。由于店肆增多,一些铺户所设店肆向街心发展,因此官府强行征收“侵街钱”。史载宋神宗时:“天下州县,遂打量街道,分擘沟渠,虽是已出租税之地,但系侵占丈尺,并令别纳租钱。若不承认,则彻屋剪檐,然后获免。西川州郡,有一处岁入八百贯以来,推之四海,掊敛甚多。”[199]高宗绍兴时,成都始将泥土路面的街道改用砖砌,长达2000多丈。孝宗淳熙时,范成大再次砌街,“以丈计三千三百有六十,用甓一百余万,为钱一千万”[200]。梓州(今四川三台)在唐代虽为东川节度使治所,是四川地区的又一政治中心,但在经济上远不如成都发达,“民物之产,曾不及西川一大县”[201]。到了宋代,梓州已有“机织户数千家”[202],形成了以梓州城为中心的又一个新兴的纺织业中心,而且商业贸易也相当发达,熙宁十年(1077年)商税额为55000余贯,在川峡地区仅次于成都府[203],成为“与成都相埓”[204]的另一个经济中心。此外,果州、遂州、嘉州、合州、叙州、泸州、利州、渝州、夔州、绵州等城市的工商业都比唐代有很大发展。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频繁,宋代四川地区的集市场镇蓬勃兴起,有的是在原有集市的基础上发展为市镇的,有的则是新兴的市镇。上述熙宁十年增加的79个征收商税的场务,大多是设在新兴的市镇上。据《元丰九域志》所载统计,元丰(1078—1085年)初年,川峡四路共有688个镇,其中有6个镇以上的县是:眉山、彰明、汉源、阳安、平泉、仁寿、郪县、中江、小溪青石南充西充、相如、磐石、内江、安岳、安居、乐至、大足、昌元、永川、石照、汉初、巴川、赤水、铜梁、威远、流江、邻水、邻山、金水、渠江、岳池、新明、富顺监、新政、西水、营山、伏虞、通川、永睦、新宁、江津,共43个县(监)[205],占川峡四路166个县(监)的35.9%。集市场镇的兴起,反映出农村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状况,其兴起同时又促进了农村商品生产和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