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清之逝世后身葬地的考察与论析

郑清之逝世后身葬地的考察与论析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淳祐十一年十一月郑清之逝世后,其身葬于何处?[74]以上四种说法,牵连到郑清之身葬何处、其家族的迁徙繁衍以及有关郑清之的纪念物等,本文只就郑清之逝世后身葬何处做一些考订。郑清之去世一年多,其棺尚未入土。当时,皇帝的诏命是不敢违犯的,郑清之葬身鄞县丰乐乡东山之原,是清楚而确实的。本文只就郑清之及其涉及晚宋史的有关问题做了一点初步考察和浅略论析,希望得到学界师友的赐教。

郑清之逝世后身葬地的考察与论析

淳祐十一年十一月郑清之逝世后,其身葬于何处?目前了解,有在今浙、粤、闽、渝等省市四种说法。

1.浙江宁波

“浙江郑清之墓前石刻。位于(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大岙村东山之西坡,系南宋丞相郑清之墓前石刻造像。该墓道坐东朝西,其范围长约160米,宽约60米”,已于1958年“遭破坏”,“残损石构件有:石马1匹、石马头1件、妇人扇门石构件4件、武将头若干、歇山顶及斗拱构件若干、经幢石雕2节、墓碑残件数块”[69]。“浙江鄞县东山有宋丞相郑清之墓(見《鄞县县志》)。”[70]

2.广东饶平说

“广东郑墓。在饶平县海山镇坂上村三百门大湾山北麓。……淳祐末年,因元兵侵宋猖獗,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奈妄(佞)臣抵(诋)毁,未能实施,故决意隐居。淳祐十一年(1251年)偕樊夫人及四子乘船南下至三百门定居,是年11月11日病疫,葬于大湾山。……现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71]

3.福建永定说

“宋元之交,为避元祸,萧氏婆太携子从浙江鄞县迁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梅溪寨涵水湖(鱼子湖)定居(今永定县城郊乡古二村,即龙安寨村)。……永定境内,现保存有众多完好的从始祖清之公、二世子铸公、三世祖魏公以下的祖茔。宋丞相郑清之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

4.重庆潼南说

《潼南县志》载:“郑清之墓。位于塘坝乡七村郑家湾朝阳山下,俗称‘官坟堡’。1958年垦荒时墓被毁。郑清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年)卒于京师……遗命秘葬蜀中。因曾力荐名将余玠抗蒙,为防蒙军报复,故秘葬于此。”[73]潼南县,原属四川省,1997年重庆市直辖,划入该市,其地宋时属遂宁府。1982年5月,笔者曾去潼南进行历史考察,见到由当时塘坝公社七大队五队郑姓社员家收藏的《郑氏族谱》,系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纂修、清宣统元年续修,上面写道:“郑清之……(淳祐十一年辛亥冬十一月)卒于京。……初,疾笃,遗命密葬西蜀,后世隐名,勿用金玉殉葬,谨避元祸可也。十二年壬子,扶柩至重庆,制置使余玠助资买地,葬遂宁朝阳山,留子孙一支守墓,鲜有知者。宝祐元年癸丑,余玠暴卒。二年甲寅,诏籍其家,守墓人恐祸及。三年乙卯,元人入侵蜀,因避兵,退居荆……迄今附近地名犹传为官坟坝、香奠沟云。”据当地人士介绍,三十年前还留有坟墓及其左侧的郑氏祠、守墓亭。祠门有对联写道:“大宋时来成古户,朝阳山左立新基。”祠内有堂,堂有一幅木刻对联:“在昔原为丞相府,于今却是庶民家。”当时笔者以为:“鄞之郑墓和蜀之郑墓,孰真孰假,尚存疑问,需要发掘更多资料才能解决。”[74]

以上四种说法,牵连到郑清之身葬何处、其家族的迁徙繁衍以及有关郑清之的纪念物等,本文只就郑清之逝世后身葬何处做一些考订。

第一,郑清之在何地逝世?“广东饶平说”云:“淳祐末年,因元兵侵宋猖獗,清之……决意隐居,淳祐十一年(1251年)偕樊夫人及四子乘船南下至三百门定居,是年11月11日病疫,葬于大湾山。”此说称在广东饶平隐居时病逝,则与史籍记载有别。《宋史》载,淳祐十一年“十一月丁酉,(郑清之)退朝感寒疾,危甚,犹以未得雪为忧。俄大雪,起曰:‘百官贺雪,上必甚喜。’命掬雪床前观之。”[75]《行状》所述更为具体:“十一年……十一月丁酉,公奏事,退感寒疾……(再乞罢相)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进封齐国公,提举史馆。疾革,乞致仕,拜太师保宁军昭庆军节度使,依前齐国公致仕。甲辰,薨于丞相府。”[76]从时间上看,淳祐十一年十一月丙戌为朔日初一(公历1251年12月14日),丁酉日是十二日,甲辰日是十九日。十二日,这位76岁高龄的老人还在左丞相的官位上,因上朝奏事而感寒疾,病倒在床,七天以后即逝世。从地点上看,郑清之没有隐居,也没有离开临安,而是卒于丞相府。可见,在广东隐居病逝之说是与史实有出入的。

第二,郑清之身葬何处?《行状》明确写道:“以宝祐元年(1253年)十一月壬寅奉公柩窆于鄞之丰乐乡东山之原。”郑清之卒于淳祐十一年(1251年)十一月,两年后才于鄞县丰乐乡东山之原入土下葬。刘克庄对郑清之甚为了解,这是郑清之下葬后10年(景定四年,1263年),在“魏卫国谢夫人(郑清之夫人)年八十八贻书”请托之下,“摭实书之”的郑清之《行状》[77],其说应该是准确的。而且,在郑清之下葬之前,宋理宗还有明确的诏令,《宋史全文》载:宝祐元年“九月戊子,诏:‘郑清之旧学云亡,朕切念之,远日有期,可令庆元府里葬,从其厚’”[78]。郑清之去世一年多,其棺尚未入土。宝祐元年九月有宋理宗此诏之后,十一月就入土了,而且地点就在庆元府所属之鄞县境内。当时,皇帝的诏命是不敢违犯的,郑清之葬身鄞县丰乐乡东山之原,是清楚而确实的。

本文只就郑清之及其涉及晚宋史的有关问题做了一点初步考察和浅略论析,希望得到学界师友的赐教。近二十多年,宋史研究有了很大发展,相对而言,对于晚宋历史的研究仍然相当薄弱,需要努力加强。在研究中,既要注意宏观研究、综合研究,更要注意微观研究、个案研究,进一步推进晚宋史研究向纵深发展,期冀更为全面地准确地认识和借鉴两宋时期的历史。

(载《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注释】

[1]郑清之:《元照律师开元寺戒坛誓文跋》,载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卷7036,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08册,第251页。

[2]史载,郑于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任右丞相,端平元年(1234年)十一月任左丞相,端平三年(1236年)九月罢相。淳祐七年(1247年)四月任右丞相,淳祐九年(1249年)闰二月任左丞相直到淳祐十一年(1251年)十一月逝世前几天。

[3]自端平三年(1236年)十二月至淳祐四年(1244年)十一月,首尾皆跨年,连计虚算则为九年。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70《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四部丛刊初编本,以下简称《丞相忠定郑公行状》)说,郑清之“营小圃曰安晚……与朋友啸咏其中者九年”,乃为连计虚算,实计应为七年十一个月。

[4]《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5]《宋史》卷245《镇王竑传》,中华书局,1977年。

[6]《宋史》卷419《余天锡传》。

[7]《宋史》卷422《程珌传》。

[8]《全宋文》卷7036,第308册,第243~244页。此文中有“臣端平去国”,“臣爵位已极,光阴无几”等语,其撰写时间当为淳祐七年再相以后。

[9]《宋史》卷245《镇王竑传》。

[10]《宋史》245《镇王竑传》。

[11]何乔新:《椒邱文集》卷7《奉帝为游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四库全书本)。

[12]《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13]《宋史》卷41《理宗纪》。

[14]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14《内制·拟御笔褒郑清之》,四部丛刊初编本。

[15]《宋史全文》卷32《理宗》,绍定六年九月辛酉条,四库全书本。

[16]《宋季三朝政要》卷1《理宗》,四库全书本。

[17]《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18]赵汝腾:《庸斋集》卷6《提刑郑吏部(伯昌)墓志铭》,四库全书本。

[19]《宋史》卷411《蒋重珍传》。

[20]《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21]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12《安晚先生丞相郑公文集序》,四库全书本。

[22]《宋史》卷438《汤汉传》。

[23]方回:《监簿吕公沆家传》,载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79,四库全书本。

[24]陈起:《江湖后集》卷5“郑清之·序文”,四库全书本。

[25]《四库全书总目》卷162《安晚堂诗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下册,第1395页。

[26]《宋史》卷414《郑清之传》。

[27]《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28]《宋史》卷414《郑清之传》。

[29]《宋史》卷414《郑清之传》。

[30]《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31]《宋史》卷42《理宗纪》。

[32]《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20《乙未秋七月特班奏事》。(www.xing528.com)

[33]吴昌裔:《论郑清之误国疏》,载傅增湘辑《宋代蜀文辑存》卷85,香港龙门书店影印本,1971年,下册,第1074页。

[34]《宋史》卷418《吴潜传》。

[35]吴泳:《鹤林集》卷12《端平三年罪己诏》,四库全书本。《宋史》卷416《王万传》云此诏“吴泳起草”。

[36]吴昌裔《论郑清之误国疏》,载《宋代蜀文辑存》卷85。

[37]吴之振:《宋诗钞》卷98《郑震清隽集钞》,四库全书本。

[38]《宋史全文》卷32,端平二年九月己巳条。

[39]赵汝腾:《庸斋集》卷6《提刑郑吏部(伯昌)墓志铭》。

[40]方回:《监簿吕公沆家传》,载《新安文献志》卷79。

[41]《宋史》卷418《程元凤传》。

[42]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郑清之》,中华书局,1988年,第293页。

[43]《宋史》卷414《郑清之传》。

[44]《宋史》卷437《真德秀传》。

[45]《宋史》卷415《程公许传》。

[46]《宋史》卷424《黄师雍传》。

[47]《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48]参见胡昭曦《论宋理宗的“能”与“庸”》,载《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1期;胡昭曦、蔡东洲《宋理宗宋度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

[49]《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14《内制·拟御笔褒郑清之》。

[50]《四库全书总目》卷162《安晚堂诗集提要》,下册,第1395页。

[51]《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52]《四库全书总目》卷162《安晚堂诗集提要》,下册,第1395页。

[53]《江湖后集》卷5“郑清之·序文”云,传世的《安晚集》有诗十二卷,“缺五卷,惟第六卷至第十二卷存,今葺自《永乐大典》者分为二卷,共诗一百七十九首,乃(陈)起所选入《江湖集》者”。四库全书本。

[54]《四库全书总目》卷162《安晚堂诗集提要》,下册,第1395页。

[55]《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56]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12《安晚先生丞相郑公文集序》。

[57]参见舒大刚主编《宋集珍本丛刊》第108册《书目提要·安晚堂诗集》,线装书局,2004年,第231~232页;李之鼎《安晚堂集辑补》,《宋集珍本丛刊》第75册第605~610页;《四明丛书》第八集第四册。

[58]载《秘殿珠林》卷16《名人书·道氏经卷》,四库全书本。

[59]载雍正《浙江通志》卷43《古迹·宁波府》,四库全书本。

[60]世界郑氏网社区bbs“郑氏文化”文中引用的郑清之诗全文,2005年10月8日发表。

[61]《全宋文》卷7036,第308册,第243~244页。

[62]郑清之在《元照律师开元寺戒坛誓文跋》一文的落款写道:“嘉熙己亥秋初吉,安脱(晚)居士郑清之。”《全宋文》卷7036,第308册,第251页。

[63]《元照律师开元寺戒坛誓文跋》,《全宋文》卷7036,第308册,第251页。

[64]《劝修净土文》,《全宋文》卷7037,第308册,第265页。

[65]《全宋文》卷7036,第308册,第246~248页。

[66]阎若璩:《潛邱札记》卷5《补正日知录·跋太上感应篇》,四库全书本。

[67]《全宋文》卷7037,第308册,第254页。

[68]《全宋文》卷7037,第308册,第260页。

[69]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浙江郑清之墓前石刻”,2006年4月25日。

[70]《关于宋丞相郑清之》,客家风情网,2006年6月15日。

[71]《晓阳旅游网·人文风物》;又载《龙君娱乐网站·潮州旅游景点大全》,2006-5-16。

[72]《关于宋丞相郑清之》,客家风情网,2006年6月15日。

[73]1993年修《潼南县志》22《文化·其他古迹》,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51~752页;参见郑德宗、滕云章《宋丞相郑清之墓》,《潼南文史资料》,潼南县政协文史资料工委编印,第3辑,第104页。

[74]胡昭曦:《四川古史考察札记》,重庆出版社,1986年,第237~243页;胡昭曦:《巴蜀历史考察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第195~199页。

[75]《宋史》卷414《郑清之传》。

[76]《丞相忠定郑公行状》。从这一记载看,淳祐十一年十一月丁酉(十二日)至甲辰(十九日)之间,因郑清之病重时之请,理宗已允其致仕。

[77]《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78]《宋史全文》卷34《理宗》,宝祐元年九月戊子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