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70年代以前
《宋史》有瀛国公(㬎)及二王(益王昰、卫王昺)本纪。
明清有少许专门性著述,如明程敏政《宋遗民录》、清万斯同《宋季忠义录》。
抗日战争时期:出版过有关文天祥、陆秀夫的著述,如《南宋亡国史补》(张荫麟)、《钓鱼城访古》(郭沫若)。
20世纪50—70年代:有《钓鱼城史实考察》(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九龙与宋季史料》(饶宗颐)、《余玠评传》(姚从吾)等文、《宋末厓门之役史实补遗》(汤翼海)、《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王德毅等)、《宋末襄樊之战》(黄宽重)等著作。
可见,长期以来专门研究薄弱。究其原因,一是资料少而分散,二是重视不够,创见很少。但在资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www.xing528.com)
2.20世纪80年代以来
研究面扩展,有资料整理工作,也展开研究,研究较系统,在一些问题上较深入,正式发表出版的论著明显增多。著者如:《宋末四川战争史料选编》(1984年)、《文天祥传》(万绳楠,1985年)、《蒙古定蜀史稿》(1985年)、《宋元战史》(台湾地区,1988年)、《宋元战争史》(1988年)、《谢枋得年谱》(1989年)、《宋蒙(元)关系史》(1992年)、《宋理宗宋度宗》(1996年)、《南宋末三帝》(1996年)以及一些学者的系列论文(陈学霖、萧启庆、黄宽重等)。比较集中处是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杭州大学。(我校简况。萧启庆:“四川大学是中国大陆宋史研究的一个重镇,特别是重南宋后期史——尤其是宋与蒙元关系的研究。”《中国史学》第一卷,1991年)
研究成果补充和丰富了宋元史研究,加强和加深了对一些史实、人物的认识,为学界所采用或引起研讨。如何忠礼等《南宋史稿》(1999年)、陈振《宋史》(2003年)。
但学术文化方面弱,经济更弱,政治方面还需拓展、加深,如二王时期、历史人物、历史经验、今日之“赵氏宗亲”等。
2005年,浙江省杭州市社科院立项编写“南宋史研究丛书”,组织全国有关学者(亦有我校老师)参加,丛书内容全面,对晚宋史研究当有很大促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