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治史者缺乏将原有的太平天国史研究纳入新的视角研究的自觉,视野的狭窄和视距所限导致了相关研究多停留在表层叙述,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论证。学界研究的取径往往是自下而上,从否定清政府的初衷出发,站在清政府的对立面,着意于感性层面上的批评、指责政府,努力寻觅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等等,类似的问题将次第而生,这也体现了该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史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史学研究者思维的嵌入。
治史者缺乏将原有的太平天国史研究纳入新的视角研究的自觉,视野的狭窄和视距所限导致了相关研究多停留在表层叙述,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论证。仅有的几篇如夏春涛的《金田起义前夜的广西社会》[48]、陈开江的《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科举制之关系探讨——兼论清廷推行捐纳举措的得与失》[49]、楚双志的《太平天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力再分配格局的形成》[50]、付志宇、缪德纲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财政危机与财政对策探析》[51]、崔岷的《广西“匪患”与金田起事——基于清方军事部署的考察》[52]等文章,虽然论述了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政策及其影响,但也多是就事而论,简单的批判与否定,至于清政府如何解决行政不作为问题,以及除了采取这些“失当”的策略之外还能采取哪些更为有效的举措,则鲜有提及。学界研究的取径往往是自下而上,从否定清政府的初衷出发,站在清政府的对立面,着意于感性层面上的批评、指责政府,努力寻觅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其实,就太平天国史研究而言,若从政府的角度看,则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如果清政府不采取征收厘金、放权督抚的政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清政府是否作出了最佳的选择?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它对太平天国的政策?太平天国运动终究被镇压下去了,究竟是清政府政策的成功还是失败?等等,类似的问题将次第而生,这也体现了该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史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史学研究者思维的嵌入。我们需要用大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这场运动的前前后后,给予更加准确、客观的评价和深思。(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