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天国天京倾覆下,败退漳州的太平军余部已失去精神支柱而沦为流寇。为了求得生存和补给,他们不惜流窜掠杀扰民,给漳属民众带来空前浩劫和惨痛灾难。漳州城作为太平天国南方大本营,以及清军与太平军攻防重点,战祸远比其他地方更为惨烈。有关太平军入漳带来的灾情,光绪新增本《龙溪县志·纪兵》、《漳州府志·灾祥》均载:“同治三年九月,粤逆伪侍王李世贤由汀州永定一路窜入漳境,十四日陷郡城,大肆焚杀,城乡男妇老幼不屈死者数十万人。”纵观古今战争,攻城者对坚持抵抗的城池以“屠城”来强张声势。太平军在漳州和漳属云霄、漳浦、诏安等地实施的屠城,杀戮人口的数字骇人听闻。
据道光九年(1829)统计人口,漳州府城所在龙溪县总户数22.2万户,人口1496138人,“是有史以来人口最多时期”[1]。事隔35年后的漳州破城前,龙溪县人口不少于这个数字,应有150万人或更多。加上大量民众涌入处于战乱状态的漳州城,以及太平军在郊区实施的暴行,死人巨众是不争的事实。战后,漳州城及属地遍野白骨,左宗棠在漳州芝山山顶结营,并在城内开设善后局,依托府道筹资,赈济与抚恤流亡灾民。同时,左宗棠在漳城郊野发动漳厦士绅捐资设埋骨义冢义祠6处,所埋遗骸多则万计,少则千计。如天宝六房社福宁寨兴建忠义祠,祀同治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该寨首领陈穹等民人妇女7002人,杂姓黄建等民人妇女1003人,共8005人。(www.xing528.com)
在漳州城,由巡道朱明亮、郡绅林广迈、魏有璋,厦绅蔡文澜等相继于郊野捐置埋骨义冢多处,既有无辜百姓,也有双方兵员。一在北厢南坑社,朱明亮收投井遗骸6000余罐,合埋一大冢。二在北门外南坑社后,林广迈收骸有颅者3000余具合骨同埋。三在南门外,林广迈捐建。四在西门外塔山,魏有璋也收遗骸万具合葬[2]。五在西门外西湖社,厦门绅士蔡文澜收有颅者1万余具合埋,并请闽浙总督左宗棠为义冢石柱题写联额。光绪三年(1877)清廷敕建“忠义祠”于漳州霞井巷,祠前立石坊一座,由晋江陈启仁题写碑记。碑中镌载入祀者2285人,且只限于绅衿和享有一定名望的士民及节妇烈女[3]。太平军破城时,漳属一带罹难女性难以胜计,仅获清廷具名封赠并附祀于漳州节孝祠的“烈女”,以及同治十年旌表并祀于忠义祠的“甲子殉难节烈”妇女就达160人[4],只可惜这些史迹已经不存。太平军之役罹难者公墓,幸存至今的仅有云霄县“万善同归”、诏安县“节义千秋”两座公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