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太平天国文物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譬如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对天王府、东王府等重要遗址都作了较好的保护。馆园合一的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和瞻园一直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经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有太平天国历史文物4000余件,一级藏品600余件,以及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图书,是收藏太平天国文物最多、史料最丰富的专业研究机构,已成为全国太平天国史的文物中心、资料中心、陈列中心。其他地区也对太平天国的一些重要遗址设立了文保单位,对太平天国的王府建筑、壁画、文物等方面加以保护。
在保护单位的级别上历年来也有所提升和增加,1961年3月4日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广西金田起义纪念地、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1982年2月23日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南京太平天国天王府;1988年1月13日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浙江省金华市太平天国侍王府、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的洪秀全故居。曾是太平天国东王府和幼西王府所在地的瞻园,则于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一些省区的地方政府对太平天国文物保护也比较重视,将一些太平天国建筑和遗址遗迹列入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比如广西、广东、江苏等省区就做得比较好,近年来广西已修建了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纪念馆,广东对洪秀全故居也做了很好的保护与展览,江苏对太平天国文物的保护在经费和力度上也加大了投入。据报道,河南省也将太平天国北伐军围攻怀庆府指挥部旧址列入了第二批省级文保单位名录,福建省漳州市也将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入闽驻扎漳州时的侍王府于1988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来,对太平天国文物和一些重要遗址遗迹的保护一直是比较重视的,成效也是明显的。但不容回避的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发生的一些情况甚至是令人十分担忧的。
例如苏州的太平天国忠王府遗址,1961年3月4日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文革前夕由于批判“忠王不忠”,1964年10月26日即被撤销。后来拨乱反正,1981年10月16日经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上报国务院核准,重新恢复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先后拨款559万元加以修复。[1]现在苏州忠王府是“中国现存太平天国王府中最完美的建筑”。其实苏州还有其他一些太平天国王府,如听王府、纳王府等,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苏州市区共有14处太平天国遗址遗迹,遗憾的是这些遗址遗迹都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有的长期成为民居,有的改为单位办公地,有的正面临拆迁,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也逐渐消失。又如浙江省金华市的太平天国侍王府,1988年1月13日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先后拨款285万元对建筑和壁画做过维修。[2]2008年,一位男子因不满单位将其辞退,纵火焚烧侍王府,导致西厢房被焚之一炬,而一壁之隔的两幅国宝级壁画虽然逃过了火劫,却依然被水“淋伤”。后来虽经修缮,但对壁画的寿命仍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上面列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发生过如此令人痛心的问题。还有一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或级别稍低的太平天国遗址,保护状况就更差了。如安徽省安庆的太平天国英王府,就未得到应有的保护。英王府旧址早已被鉴定为危房,周边环境也被完全破坏,已成为被现代建筑包围的一座孤岛,英王府内的居民住户也一直未能迁出。文博工作者虽多次呼吁加强对英王府的保护,仍无结果。其实太平天国英王府是安庆非常重要的一处近代遗址,加以很好的保护规划,可以打造为当地一张文化名片,对提升当地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对太平天国壁画的保护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是中国近代壁画艺术中的奇葩,价值极高,弥足珍贵。但因经历了百余年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这些壁画残损情况大都十分严重。由于南方潮湿,保存壁画的民居因为年久失修,屋面漏水、山墙渗水、地面排水不畅,使得壁画常年处于潮湿环境中,已经超过百岁的壁画艺术大都存在表面剥落、起皮等现象。因居民长期居住,煤烟、油污对壁画侵蚀严重,致使其昔日色彩绚丽的画面变得暗淡无光,并出现霉变、粉化、空鼓、开裂等现象。如何有效保护这些壁画,已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
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经过多次修缮,借鉴了“敦煌壁画保护技术”,并综合了江南特殊天气条件制订了保护方案,基本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而南京如意里的太平天国壁画是南京市文保单位,因级别低,长期身处破屋陋室,据2010年12月19日新华网的社会频道转引报道:“太平天国壁画‘隐身’废墟中多年无人维护(图)”,差点遭城市建设的毁坏。时隔两个月后,据2011年2月18日新华社电,南京市文物局透露,如意里的两幅太平天国壁画的保护维修工程即将启动,文保人员将像做“植皮手术”一般,将壁画从墙上揭下,易地迁入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加以保护(实际保护情况如何目前不详)。2009年6月9日新闻界亦报道,《李家台门太平天国壁画命运堪忧》,因建筑年久失修、雨水渗漏、空气阴湿,李家台门太平天国时期壁画已严重霉变、剥落。因媒体报道的影响,据2011年4月13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透露,当地已启动李家台门的修复工程,加强对壁画的保护。这些壁画得以加强保护,都是值得欣慰的。但还有很多太平天国的壁画,仍无人照顾,境况堪忧,这方面的例子仍有很多。
更值得关注的是太平天国的遗迹,不少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长期处于漠然置之的状态,有的遭到无知者的人为破坏,还有的遭到了开发性毁损。比如湖北省阳新县半壁山太平天国古炮台遗址,虽是省级文保单位,却被违规建筑和垒砌的猪圈所包围,猪圈的一面墙就建在古炮台上,粪水四溢,荒草掩埋,文博人员交涉7年仍无结果,《法制日报》与人民网对此就有《太平天国古炮台被圈建猪舍七年难拆除》的专文报道。还有情况更严峻,遭到破坏或损毁而未经报道的诸多事例。(www.xing528.com)
广西是太平天国首义之地,如贵港、桂平、平南、藤县、蒙山等地都有许多太平天国起义初期的重要遗址遗迹。这些遗址遗迹的保护状况,也很令人担忧。首先,这些遗址遗迹分布在2市4县,各地自行管理,缺少统筹规划,保护水平不一,也极少沟通协调;其次,自治区文管部门一直未制定太平天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的政策和制度,以至太平天国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不尽如人意;其三,由于经费十分短缺,多处遗址遗迹缺乏维修加固,已经濒临损毁状态,亟待修复。相关的文保单位碍于经费拮据,只能勉力维持遗址遗迹安全,免遭破坏和损毁,很难有进一步的积极作为。要做好太平天国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尚需政府的加强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大经费的投入。广西的有识之士对此已有较多的呼吁。
从全国范围来看,太平天国遗址遗迹保护不力,现状堪忧,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太平天国遗址遗迹的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缺少关注,其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对辛亥革命和后来的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导致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数量较少,大多保护级别较低,形成了保护不力的情形。有些甚至漠然置之,任其自生自灭,随着时间的推移遭到自然和人为的不同程度的毁损,乃至消失。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也是最令人痛心的现状。
二是保护措施不到位。有些地方的太平天国遗址遗迹虽然被列入了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既缺少保护管理,又无具体的保护措施,长期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湖北太平天国古炮台遗址被猪圈粪水所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比这更严重的例子,其实很多。由于保护措施的缺失,而导致很多重要的太平天国遗址遗迹岌岌可危,有的已濒临毁坏消失的境地,这种情形已经非常严重了。
三是投入经费不足,致使很多太平天国建筑和遗址遗迹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特别是缺少征集太平天国文物的专项经费,致使很多宝贵的文物流散民间,或被文物贩子倒卖,导致逐渐消失,或被破坏湮灭。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也导致太平天国文物的展览与宣传常常力不从心。
四是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缺乏。在全国很多文保单位中大都是行政人员居多,而专业的文物保护人才偏少,特别是既懂历史,又懂文物考古,更懂得科学保护的高水平人才就更是匮乏,这一因素直接影响到对太平天国文物和遗址遗迹的有效保护。比如对太平天国壁画的保护就有很多教训,因缺少专业保护人才和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在壁画保护方面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正是由于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匮乏,也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此重视不足,而使保护不力,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是建设发展中对文物建筑和遗址遗迹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所产生的破坏性比以前还要严重。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各地的城市和城镇面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很多过去的记忆都被拆迁而荡然无存,一些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必要保护的文物建筑和遗址遗迹也随之消失。城市繁荣了,日新月异,但旧的文物建筑全没有了,这一现象不仅需要各界人士警惕,更应该引起执政者的深思和反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