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和、蓝朝鼎领导的西南地区民众起义,于咸丰九年(1859)九月,因反抗官府苛征“洋药厘金”和迫害烟帮,在云南昭通府大关县牛皮寨揭竿而起,然后北上入川,先后进攻叙府、犍为、自贡等川南富庶之地,控制盐场,震动西南。清廷征调四川、甘肃两省清军围剿,仍然无法抵挡起义军的凌厉攻势。咸丰十年(1860)夏,起义军发展至30万人,横扫川南、川西和川东40余州县,并在犍为铁山和垫江鹤游坪建立据点。咸丰十一年(1861)春,湖南巡抚骆秉章率湘军入川,旋接任四川总督,经一年多的拼力围剿,始将义军主力击溃。义军余部转入陕甘鄂一带坚持抗争,直至同治四年(1865)夏。历时六年的李蓝起义,活动遍及滇、川、陕、甘、鄂等省,尤其在四川的反清斗争牵制了大量清朝军队,为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农民起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成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一次引人注目的民众起义。[2]
直接反映李蓝起义反满倾向的历史文献非常稀少,现存文献仅有《檄文》和《求贤诏》两篇。
《檄文》系四川垫江县文化馆于1958至1960年走访鹤游坪周围乡村85~93岁的高龄老人所整理的口碑资料。“尽管谭伯贤、夏旦初、瞿国珍三位老人反复回忆,互相补充,但仍有几处无法记起”。据胡汉生先生考证,《檄文》的作者为李蓝起义军的另一重要首领周绍涌,周氏为道光年间一位不得志的举人,参加起义后任顺天军统领,他率部在鹤游坪建立根据地时,队伍众至十数万人,号称二十万,并发布了这篇《檄文》[3]。留存的《檄文》主要内容如下:
为伐暴救民,以彰天讨而快人心事:
窃闻夏桀无道,成汤起南朝之师;商纣不仁,周武阵牧野之旅。以有道灭无道,自古皆然;以仁伐不仁,于今尤烈。一时奋雷霆之怒,千载沐甘霖之恩,盖不待人事之景也,而亦天时相迫耳!身膺景命,诚有不能治已者。
念自大明,悼丧舆图,伪清垂涎得志。既以夷乱华,二百年之天日莫睹。复以邪乱正,六七作之政治日非。虫文鸟篆,敢背前圣之典章,马首牛头;致沦人道于禽兽。而封豕其心,豺狼成性;卖官鬻爵,待士何恩?残民以惨,苛派繁征。大兴土木,频开劳费之河,人民之受害者非浅;兵用汉满,何得粮饷各别?士卒之含愤者久深。下民久罹其殃,上天早厌其德。隘口关津,无处非纳贿之地;纳妺杀兄,有损国家之誉。州厅府县,胥尽属贪酷之徒……(下阙)此夷之所以窃踞燕京,我豪杰之义举于西蜀者也。
我帅主悯斯民之憔悴,奉上帝之名威,义兴南滇,旋征西蜀;壮士如云,谋臣如雨。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扫此胡腥,挽回二百年之社稷;翦此丑类,整顿一十八省山河。义旗所指,准尔壶浆以迎,天兵所过,自然秋毫无犯。上自缙绅,下逮士庶,各安本业,无示惊惶。子女皆吾一体,何敢欺凌?房屋赖以棲身,奚堪焚毁!特为怜尔而来,原宜输诚以献。愿从征者,领赏记功;愿捐饷者,平民受爵。大勋既及,平地可期。若其敢为抗衡,专事防堵……(下阙)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4](www.xing528.com)
《求贤诏》为当时李永和开科取士的榜文。最先为1957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犍为调查组从曾雨生处摘抄的舒元凯家藏本。1963年四川省志调查小组赴犍为调查期间,获得了《求贤诏》的三种稿本:一是罗城王槐三抄录稿本,二是《犍为新县志》稿本(按:即舒元凯本),三是《罗城场乡土历史》稿本。[5]1986年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再次较大范围征集李蓝起义的史料时,又征集到眉山周本,此本来源据眉山政协人士说明:“(眉州)张坎廪生周秀夫,将贴在境内李家大院的榜文全文照抄,秘藏于家,其子周瑞武(增生)也恪秉父志,从此子孙相传。此次我县编史修志,征集文史资料,其侄孙周克贤(退休中医)将该文抄送我室。”这四个稿本都有文字讹误,且有不合四六骈文体者多处,遂由四川乐山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前主任、作家李伏伽先生据罗城王本和眉山周本勘订。[6]全文如下:
为旁求俊彦,以亮天工事。
窃谓请罪有夏,戮力则元圣聿求;于征伐商,戡乱则仁人既获。四川青黎旧壤,黑水名区。传道德之经,仙吏推犹龙老子;赋清平之调,天才仰倚马长庚。巴子国前,九龙挺秀,蜀丁山外,五虎齐辉。功盖三分,自古争传诸葛;文超八代,而今犹重三苏。
兹者,清夷失道,海内沸腾。粤人既据江南,洋鬼复燃燕北。读古战场文,伤心已将近代,诵《阿房宫赋》。至哀犹在后人。
公等或娴文德,或擅武功;或从事而失时,或怀玉而待贾;或先忧后乐,卓有范秀才之襟期;或物与民胞,素怀孔圣人之志量。其道独行,帝心之简任谁属?斯人不出,苍生之仰望何依?所望贤士大夫,轸念时艰,关心民瘼。毋匹夫匹妇之为量,尚群策群力以相从。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乐尧舜道,岂忘斯民。转王前为士前,毋曰枉己;易无道为有道,须念同群。班定远投笔封侯,谁无壮志?苏武安上书拜相,谅有同情。有志未能,咫尺便宜吐气;怀才欲试,于今正好出头。大丈夫原贵识时,严将军之头可断;真英雄自能择主,管仲父之仁又谁如?欲三顾而未能,毛遂何遂妨自荐?若五就而不恤,孟轲莫待先容。素怀百万甲兵,何分大范小范?能驭八千子弟,不计善将善兵。栈道依然,好重上出师之表;益州犹是,待陈括地之图。问谁良驷高车,才追司马?知有纶巾羽扇,品重卧龙。志在匡王,山定早筹六出;存心扶汉,夷曾密计七擒。慕徐元直荐友之殷,谁仍走马;效汉先帝得人之庆,我亦如鱼。塞上将军,齐怀义愤;山中宰相,共念公忠。莫谓子何能为,不过马上天子;须知时可利见,当为虎变大人。羽翼为臣,作朕股肱耳目;忠言重禄,其敷心腹肾肠。从谏如流,我作舟楫;求贤若渴,尔为盐梅。休休有容,谁是相臣一个?多多益善,漫云国士无双。功名多在少时,莫负丁年冠剑;豪杰务投明主,早动甲帐经纶。用夏变夷,此固责乎本帅;拨乱反正,是所望于群公。君其策杖而出,我当拥彗以迎。合正德利用厚生为三军,予一人矢志靡他,上和亲康乐安平为一书,尔多士明以教我。[7]
这两篇文献集中反映了李蓝起义的反满倾向,我将在后文中结合义军的其他口号以及与太平军的反满倾向作比较时再略予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