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领导反清武装斗争著称于世,胜利地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早在少年时期就仰慕洪秀全,称他为反清“第一英雄”,并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表示要继承洪秀全敢于起来革清朝命的伟大事业,颠覆清王朝。果然,因洪秀全的反抗斗争而动摇的清朝大厦,不到半个世纪便被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力量所颠覆。
在洪秀全因科场屡屡失败而萌发反清思想的时候,中国社会因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而翻开了近代历史的第一页。从那时起,中国,尤其是洪秀全的家乡广州,除了固有的社会矛盾之外,又增添了新的中外民族的矛盾。尽管洪秀全由于宗教的原因而长期认洋人为“兄弟姊妹”,但是民族矛盾始终是不以他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正是这一矛盾,使与清朝政府势不两立的洪秀全,不但断然拒绝了列强以“平分中国”为条件的帮助太平天国打倒清王朝的诱惑,而且当这些外国侵略者显露真容,公开站在清朝一边与太平天国为敌的时候,他敢于面对现实,起来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为此,洪秀全挑起了“反帝反清”的两副重担。虽然作为天王的洪秀全已经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而消亡,但是他“反帝反清”的英雄形象却永留史册。正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不但延续了近代以前历次农民武装反抗斗争,而且继承和发扬了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不畏强暴的抗英斗争精神。这是历史赋予洪秀全及其太平天国不同于过去中国所有农民武装斗争的时代特色。(www.xing528.com)
洪秀全既反清又反帝的这一特色,即使在几十年之后,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在中国都是难觅知音的。孙中山无疑是洪秀全“反清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但他并没有甚至不曾想过像洪秀全那样扎根农村、发动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参加反清斗争,而是把自己“颠覆”清朝的斗争局限于一隅和一小部分人群如会党之中,因之旋起旋灭。孙中山及其革命派领导的革命队伍,就规模而言,是无法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同日而语的。至于“反帝”斗争,众所周知,更是孙中山的一大弱点,他后来的某种反帝表现,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有的。因此孙中山虽然自称是“洪秀全第二”,但是在反清斗争的规模和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方面,却是远没有洪秀全的魄力和胆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