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洪秀全早期思想:多种因素与倾向的混合体

洪秀全早期思想:多种因素与倾向的混合体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洪秀全在这个时期中的思想应该怎样分析和评价呢?首先,在洪秀全的早期思想中存在着深刻的农民阶级思想影响。洪秀全正是由于个人的失意才逐步产生反清革命思想的。尤其是洪秀全生活的广东,是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前哨阵地,又是天地会等反清组织活动激烈的地方。

洪秀全早期思想:多种因素与倾向的混合体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洪秀全经历那场“异梦”时,已经是一位二十三岁的青年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梦,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是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不管它怎样荒唐怪诞、离现实多么遥远,归根结底都有它的客观“原形”,是客观世界在人主观世界中的曲折反映。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5]因此,我们若要对洪秀全的“异梦”作出科学的解释,就必须对他以前的生活道路和思想状况作一回顾和分析。

洪秀全于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接受了中国封建传统教育,“七岁入塾读书。五、六年间,他已学过并能背诵四书、五经、古文孝经”。[6]十六岁以后,即从1828年开始,因家贫辍学,在家帮助父兄种田,后又做塾师,并于1828、1836、1837和1843年,四次参加清政府的科举考试。综观这十多年的时间,洪秀全主要做了两件事:应科举、做塾师。

对洪秀全在这个时期中的思想应该怎样分析和评价呢?能否如王庆成同志所认为的那样:“洪秀全多次地参加了这种考试,这一基本的经历,表明这段时期中的洪秀全不可能有推翻清朝、矢志革命的思想?”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思想这个东西是比较复杂而不能简单化一的。尤其是在中国近代,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历史人物都比较复杂,其中的政治家、思想家们更是如此。

作为一代政治家、思想家的洪秀全,自幼受封建正统教育,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给他以深刻影响。四次参加科举考试,表明他确曾存在过通过科举道路入仕做官、施展抱负、光宗耀祖的思想,而这种封建正统思想,是他在此期间的主导思想。看不到这一点,显然是错误的。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由于家庭出身、社会环境与时代氛围的种种影响,洪秀全在接受上述封建儒家思想的同时,还接受了其他形形色色的思想影响,从而构成了他早期思想的复杂性。

首先,在洪秀全的早期思想中存在着深刻的农民阶级思想影响。他出生在农民家庭,自小生活在农村,参加过各种农业劳动,他的亲友乡邻也都是贫苦农民或农村知识分子。因此,洪秀全对封建社会里广大农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生活十分熟悉,对农民阶级仇恨黑暗现实、向往平均平等社会的理想,特别是要求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十分理解与赞成的。正因为这样,洪秀全对清王朝存在幻想的同时,也产生了对这个政权不满与愤慨的思想:“论时事则慷慨激昂……至今二百年,中国之民富者安得不贫,贫者安能守法?不法安得不向伊犁省或乌龙江或吉林为奴隶乎?兴言及此,未尝不拍案三叹也。”[7]正是这些深刻的农民阶级思想影响,奠定了洪秀全后来成为农民思想代言人与农民革命领袖的思想基础,使他后来能和战友一起痛切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殍流离,暴露如莽”,“宦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8],并制订、颁布了代表广大农民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其他许多政策文件。同时,农民小生产者阶级的狭隘、迷信、保守和皇权主义等思想特征,也都在洪秀全的思想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极大地影响了他一生的思想发展。洪秀全早期思想中的这种强烈的农民阶级的影响,正是他区别于同时代许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包括那些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的根本所在。(www.xing528.com)

其次,洪秀全自小不仅读了大量儒家经籍,接受了许多封建正统思想,而且还“自读了中国历史和关于中国文学的一些更奇特的书”[9]。这说明他所接受的书本知识的熏陶是多方面的。史籍中项羽刘邦之流“彼可取而代也”、“大丈夫当如此也”的豪言壮语,朱元璋以一介贫民兴兵复汉、逐胡虏、夺江山、做皇帝的辉煌业绩,黄巾、李闯造图谶、称王称帝的造反斗争,直到《水浒传》中九天玄女授天书、群雄聚义、替天行道的动人故事……都对洪秀全产生了难忘的影响。“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10]从洪秀全后来的许多诗文和著作中,可以找到他早年就接受了夺取江山、称王称帝、取而代之的思想端倪。这种种非正统的甚至是“大逆不道”的政治思想因素,虽说还不稳定,不系统,也不强烈,但确实很早就存在于洪秀全的内心深处了。

我们还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洪秀全由于少年聪颖、学业良好,他的家庭和亲友们都对他一贯夸奖和寄予极大的期望,“很快,他得到了老师和亲属的喜爱,他们以他的才学而骄傲,确信他将及时取得功名,甚至成为翰林——皇帝就是从翰林院选拔高级官员的,这样,整个家族也将因他的高位而得到荣耀”[11]。洪秀全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成长,自小就养成了自命不凡、满怀抱负、热望成功、性情刚烈的性格特征。开始他带着这种思想性格去参加科举考试,急切地希望功成名就;一旦此路不通,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痛苦与愤恨,必然要对阻碍他的发展道路的社会与制度产生强烈的不满与反抗情绪。洪仁玕后来在谈到洪秀全应考之事时,就指出:洪秀全在“十二、三岁经史诗文无不博览。自此时至三十一岁,每场榜名高列,惟道试不售,多有抱恨”[12]。洪秀全正是由于个人的失意才逐步产生反清革命思想的。这种反清革命思想在1837年前后虽还远远没有成熟与定型,但确实已开始酝酿与萌发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时代潮流和社会氛围给洪秀全以更深刻的影响。在洪秀全从求学到科举应试前后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也就是在洪秀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里,正是中国处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的激烈大动荡时期:西方列强的鸦片与大炮,清朝封建统治的黑暗与腐朽,民族矛盾与阶级斗争的空前加剧……尤其是洪秀全生活的广东,是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前哨阵地,又是天地会等反清组织活动激烈的地方。所有这些,不能不引起年轻的洪秀全的密切注视与深沉思索,使他产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抗情绪。当然,这种不满与反抗情绪在洪秀全当时的思想中是比较隐晦与深藏不露的,只是在同洪仁玕等亲友知己的密谈中才偶有流露:“十八省之大,受制于满洲狗之三省,以五万万兆之花(华)人,受制于数百万之鞑妖,诚足为耻为辱之甚者。兼之每年化中国之金银几千万为烟土,收花(华)民之脂膏数百万为花粉,一年如是,年年如是……”[13]。洪秀全正是从当时的动乱与急剧转折的时代环境里,逐步滋生起反抗侵略、反抗清朝异族腐败统治的思想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早年的洪秀全,既不同于一般的农民,也区别于一般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早期的思想基础是一个有着多种思想因素与倾向的复杂混合体。洪秀全当时思想中的各种复杂因素有着明显的两种倾向:既有引导他走上与清朝统治者合作、入仕做官、忠君兴邦的封建传统道路的正统思想因素,也有引导他走上与清朝统治者决裂直至反抗道路的异端思想因素。历史现象看来就是这么奇怪:如此矛盾与对立的两种思想倾向竟然长时间地同时并存于洪秀全的早期思想中。洪秀全早年思想中的这种内在矛盾,如同列宁分析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内心矛盾时所说:“不是仅仅他个人思想上的矛盾,而是一些极其复杂的矛盾条件、社会影响和历史传统的反映”[14]。具体地说,乃是他所代表的当时中国社会中农民小生产者阶级“两重地位和两重作用”的典型反映[15]。只不过在长时期中,即在1843年以前,洪秀全思想中的封建正统思想倾向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不满与反抗现实社会的异端思想倾向则是隐伏的、受压抑的,只是在遭到重大打击、思想斗争激烈时,才偶然地、公开地流露出来。比如在1837年洪秀全经历的一场“奇异的梦境”就是这种思想斗争的产物。

因此,王庆成同志根据洪秀全在这段时期多次应试的事实,就断言洪此时不可能有反清革命的思想因素,显然是不符洪秀全当时复杂的思想实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