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又称放射思维、辐射思维、扩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犹如光源向四面八方辐射光线一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就像一棵树,如果说一件事情是“树”的主干,那么它的枝丫、叶子、根茎等就是思维迁移的结果。迁移类比能力越强,自然枝丫、叶子、根茎等就越茂盛。这里的营养就是人本身在生活中积聚的见识和认知。这种积淀越深厚,迁移出来的深层认知就越正确,包含也就越广阔。
因此发散思维,是一种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
案例分享
回形针的用处
在一次有中外学者参加的如何开发创造力的研讨会上,日本一位研究专家村上幸雄应邀出席这次研讨活动。他捧出一把回形针说道:“请诸位朋友,动一动脑筋,打破框框,看谁能说出这些回形针的多种用途,看谁想得多而且奇特!”
“回形针可以别相片,可以用来别稿件、讲义。”
“纽扣掉了,可以用回形针临时别起。”
大家七嘴八舌,大约说了十几分钟,村上对大家在不长的时间里讲出20多种回形针用途很称道。人们问:“您能讲多少种?”
村上一笑,伸出3个指头。
“30种?”村上摇头。“300种?”村上点头。
人们惊异,不由得佩服这人聪慧敏捷的思维。村上紧了紧领带,用幻灯片开始讲解回形针的用途……这时只见中国的一位以“思维魔王”著称的怪才许国泰先生向台上递了一张纸条:“对于回形针的用途,我能说出三千种、三万种!”
他走上讲台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回形针用途求解。
他说道,把回形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形状、颜色等10多个要素,再把这些要素与有关的人类实践活动要素相分析,形成信息反应场。这时,现代思维之光,射入了这枚平常的回形针,马上变成了孙悟空手中神奇变幻的金箍棒。
他从容地将回形针不停地组合,推出一系列回形针的新颖用途,如可以把回形针分别做成1、2、3、4、5、6、7、8、9、0,再做成+、-、×、÷符号,用来进行四则运算。
回形针可做成外文字母,用来进行拼读;回形针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回形针是铁元素,分别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则是成千上万种……
实际上,回形针的用途,几乎近于无穷!他在台上讲着,台下一片寂静,与会的人们被这位“思维魔王”深深地吸引着。
这种新的发散式思维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格局,以一个事物为中心,联系它的原型及其各种变化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发散性思考,对于创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资料来源:董青春,孙亚卿.大学生创业基础[M].2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有删改)
(一)发散思维的作用
1.核心性作用
发散思维在整个创新思维结构中的核心作用十分明显。
我们可以这样看: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就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发散思维从一个小小的点出发,冲破逻辑思维的惯性,让想象思维的翅膀在广阔的太空自由地飞翔,创造性想象才得以形成。
2.基础性作用
创新思维的技巧性方法中,有许多都是与发散思维有密切关系的。著名的奥斯本智力激励法中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自由畅想,它要求不受一切限制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参与者进行发散思维。(www.xing528.com)
3.保障性作用
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随后的其他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这些方案不可能每一个都十分正确、有价值,但是一定要在数量上有足够的保证。如果没有发散思维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方案、设想,其他思维就无事可做。可见,发散思维在整个创新思维过程中,实际上是起着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
(二)发散思维的方法
1.一般方法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某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组合成新事物。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n生的各种结果。
案例分享
红砖的用途
可以做建筑材料,如盖房子(包括盖大楼、宾馆、教室、仓库、猪圈、厕所……)、铺路面、修烟囱等。
从砖头的固定形状上考虑尺子、多米诺骨牌、垫脚等。
从砖头的颜色上考虑水泥地上当笔、画画、压碎做红粉、做指示牌、磨碎掺进水泥做颜料等。
还可以从红砖的化学性质(如吸水)上考虑:刻成一颗红心献给心爱的人,在砖上制成自己的手、脚印变成工艺品留念。
资料来源:鄢万春,吴玲.大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有删改)
2.假设推测法
即假设的问题不论是任意选取的,还是有所限定的,所涉及的都应当是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是暂时不可能的或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对象和状态。由假设推测法得出的观念可能大多是不切实际的、荒谬的、不可行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观念在经过转换后,可以成为合理的有用的思想。
3.集体发散法
即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集体发散常用的另外一种方法是“635法”,它是德国人荷力针对德国人惯于沉思的性格特点,在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得出的。其具体运用是首先召开会议,给到会的6人每人发几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标出1、2、3,每人在5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然后将卡片传给右邻的到会者,这样半小时内可以传递6次,一共可以产生108个设想。这个方法可以避免由于数人争着发言使设想遗漏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