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云:“朴,木素也。”“拙,不巧也。”“朴”“拙”即未经雕琢、纹饰的事物的本来状态。老子之谓“见素抱朴”“大巧若拙”,庄子所谓“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明确表达了道家的哲学境界和审美思想。儒家的最高理想是“白贲”。贲卦专门讲解装饰,重点分析文质并存、相生相济的内容。“白贲”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即最高的装饰使“无饰”。“《贲》象穷白,贵乎反本。”平淡是感动人心的真情,唯有真,才可以在石牌坊的雕饰中不见斧凿痕迹,体现出拙是“淡”“真”的外衣,具有艺术的生命力。这种装饰手法可以使信徒忘却外界现实世界的困扰、忧虑,由对外在事物的追逐中返回到关注内心,感受内心自由、自然的状态,获得内心坚守的淡泊。“中国美学以‘拙’为至高的生命境界,提出了要复归于拙,复归于真实的生命之道。真实的生命所蕴含的自然、自由、活泼的精神,是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7]南山寺山门前的汉白玉石牌坊(图6-1),其造型特点拙朴和谐,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其外观为三间四柱三楼,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整体建筑只有在屋脊、戗脊上饰有装饰,整个装饰尽显简洁古朴之美。整个牌坊外部突出表现汉白玉的块面,利用斗拱等结构形成装饰,着重整体结构、气势的表现,垂直简约的柱子与牌坊的顶部形成鲜明的疏密对比,产生一种稳定的质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宗教色彩浓厚。结构上的巧妙与装饰上简洁,洗净铅华,减尽物欲,任素而往,直截根源,在朴拙中展现金刚不灭的本色美。在装饰形象之间的相互补充,形成疏密、曲直对比,整体效果上形成一种气象圆融、形式完美的和谐景象,结构与图形、装饰与审美达到和谐的审美表现,具有一种朴拙的装饰审美,给参观者留下区别于五台山其他寺院牌楼的装饰风格的印象。
对于当下的视觉设计来说,设计过程既要有视觉的“饰”,又要有隐含的内容——“质”。在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在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等的影响下,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图像的简单复制、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不断接近“无饰”的现象,作为设计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少饰多质”或“无饰而有质”中如何体现内涵,对于今天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文化建设、社区环境的提升和美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图6-7 南山寺山门前的汉白玉石牌坊
注释:
[1]王达人.中国福文化[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5.(www.xing528.com)
[2]宋立达.具象吉祥 图说中国传统吉祥文化[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7:21.
[3]李珂.明清时期隆昌青石雕刻装饰艺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42.
[4]居阅时,瞿明安.导论:从现象到本义——象征文化及研究[M]//居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4.
[5]李轶南.论中国器物的象征性特征[G]//李砚祖.中国艺术学研究:张道一教授七十华诞暨从五十年文集.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2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