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材内容趋吉纳祥
龙、凤形象的出现,一方面体现皇权至上思想,另一方面体现出一种趋吉纳祥之意。吉祥祈福观念是由于古人对自身生命和生活缺乏安定感而产生的一种内心夙愿。《说文解字》中对“吉”的解释为:“善也,祥,福也。”“唐中期后,佛教为了易于民众理解、消化和在民间传播,一方面主动接受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以适应民众往生欢乐的心理,一方面又满足了大众对神秘事物天人感应的热切期望。佛教开始不断揉进符合民众心理的佛教故事、民间文学和民间娱乐,许多世事俗物逐渐模糊了佛教的传统教义,迫使其开始走进民间,接受世俗化,这个过程既是佛教思想的转换,也是吉祥文化额发展。”[33]佑国寺天王殿门上装饰的龙纹、双凤朝阳、牡丹,以及仁、义、信人物故事形象的出现,可以看出其装饰内容主动迎合民众心理,借用各种民众熟悉的祥瑞图案以及人物神灵,寄托了人们对定国安邦的政治主张,满足人们对美满人生的祈祷。不同内容形象的组合排列,形式上消解了宗教建筑的威严之感,打破了佛教神圣庄严的氛围,体现出一幅天降祥瑞、天人合一的佛国净土,体现出装饰图案祈福纳祥的实用功能。
(二)构图饱满
佑国寺天王殿的三门及侧门上共有19块装饰纹样组成,整体构成华丽,构图饱满,人物特征典型。构图饱满是指构图内容基本占据装饰空间,没有大片的空白,笔笔相连,营造出充实满足感,纹样形象生动而富有变化。图案组织形式法则遵循平衡结构,左右基本对称的画面结构具有庄严平静的视觉感受,能够为观者提供一种十分稳定和平衡的视觉感受。图案的整体安排遵循中心对称式,画面和谐、统一。每幅装饰纹样故事情节独立,构图完整,主体形象和故事情节得到完整的表现。在佑国寺天王殿门上的装饰图案形象,暗含人们的理想和信仰,饱满丰厚的构图符合人们的圆满的心理追求。
(三)结语
佑国寺天王殿门上的装饰图案取自百姓中喜闻乐见的形象,装饰图案侧面表现了当时五台山对宗教信仰极其宗教信仰包容性。佑国寺天王殿门上的装饰图案内容丰富多彩,设计师可以运用抽象、夸张等设计手法,大胆采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将图案艺术展现在石材上,给我们留下内容丰富、具有世俗性的装饰图案,以及匠师们随形设计图案的匠心。在新设计理念下(低碳理念、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师应以创意注入为主,利用重构、置换等设计方法,积极对其进行创新设计运用,在区域旅游纪念品、形象宣传上整合、提炼设计元素,展现特有的石雕建筑文化,使现存的石雕图案焕发新的生机。
注释:
[1]雷圭元·雷圭元图案艺术论[M].杨成寅,林文霞,整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21.
[2]崔贻彤.南北朝墓葬中的“皿花”图像与佛教[J].大众考古,2015(7):45.
[3]黄永川.中国插花史研究[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12.
[4]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16.
[5]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132.
[6]唐家路,孙磊.中国吉祥装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1.
[7]李东风.中国民间美术时空欢[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77.
[8]谢琼梅,袁惠敏,刘乐君.图案基础[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2:89.
[9]谢琼梅,袁惠敏,刘乐君.图案基础[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2:91.
[10]雷圭元·雷圭元图案艺术论[M].杨成寅,林文霞,整理.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51-52.
[11]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M].柳扬,岑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12]吴山.中国纹样全集:宋·元·明·清卷[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52.(www.xing528.com)
[13]吴山.中国纹样全集:宋·元·明·清卷[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53.
[14]李诫.营造法式[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6.
[15][16]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卷.清代建筑[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507.
[17]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109.
[18]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D].苏州:苏州大学,2005:152.
[19]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89.
[20]楼庆西.砖石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0.
[21]张悦.政治文化向度与制度选择[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21.
[22]张颖.“福寿康宁”——康熙景德镇官窑陶瓷吉祥图案微探[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4):123.
[23]徐恒醇.设计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66.
[24]王文源.中国吉祥图说:民间吉祥百态图说[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3-4.
[25]周丽丽.瓷器宗教纹样、吉祥图案综述[G]//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集刊:第7期,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126.
[26][28][29]任志录.中国花瓶的早期形式——以石刻图像为中心[R/OL].(2016-08-28)[2017-09-27].http://www.yangqiu.cn/wymuseum/3801143.html.
[27]马大勇.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情境漫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27.
[30]高濂.遵生八笺(重订全本)[M].王大淳,校点.成都:巴蜀书社,1992:639.
[31]李熊熊.明清瓷器“花捧字”纹样的起源与演变[J].收藏界,2017(2):41。
[32]商亚敏.论中国武将门神画的艺术特征[J].山西档案,2014(3):30.
[33]孔紫君.修定寺唐塔装饰图案特色赏析[J].大舞台,2014(4):2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