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基的高低及其在建筑艺术中的应用

台基的高低及其在建筑艺术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台基的高低因此成为衡量建筑等级的标准。此外,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五代、唐代中期的壁画中,也可见到这种形式的台基。至此,须弥座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它不仅成为重要建筑和佛像下的基座形式,而且也成为狮子、莲花台座等普遍采用的形式。寺庙中的其他大殿的台基则为直方形式。

台基的高低及其在建筑艺术中的应用

台基是中国建筑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的一个特征。中国古代的房屋从原始时代的地下穴居、树上巢居,发展到地面上建造房屋。人类早期为了使这些房屋(泥土和木材建造)避免受潮,增加建筑的坚固性,多选择地势高的位置建造,或是人工堆造出地面的平台,这两种可以看作是房屋早期的台基。因此,台基的产生是源于人类生活和房屋安全的要求,是房屋上具有实用功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中,建筑物级别越高,其台基也必然增高。相应地,台基装饰也越讲究,因此才有了“高台榭,美宫室”之称。台基的高低因此成为衡量建筑等级的标准。

佛教中,“须弥”为山名。须弥山被誉为“圣山”,是世界的中心。在印度,把须弥山作为佛座,象征着佛坐在圣山之上,更显其神圣与崇高,须弥座建筑台基是由佛像台座演变而来。从目前的资料来看,须弥座原来的样子已不可考,但我们可以从云冈石窟中见到现存古建筑中使用的须弥座的一种,即它的形式是上下较宽,中间较细,呈束腰形向里收缩,形似一个“工”字。此外,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五代、唐代中期的壁画中,也可见到这种形式的台基。

梁思成先生根据宋朝延刊行的《营造法式》“殿阶基”条,绘制了宋代的殿阶基图样。把绘制的图样与现存的台基实例一起观察,可以看出当时须弥座的形式已经基本定型了。制作形制一般自上而下分为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角,每个组成部分的尺寸、比例都有规定。至此,须弥座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它不仅成为重要建筑和佛像下的基座形式,而且也成为狮子、莲花台座等普遍采用的形式。(www.xing528.com)

南山寺中内的台基采用须弥座和直方形两种形式。佑国寺的大雄宝殿、影壁的建筑基座采用须弥座。大雄宝殿基座的上枋、下枋上雕饰“巴达马”浮雕,束腰间隔分布折枝花果纹和吉祥图案,下枋采用素平条石堆砌。须弥座前后各有12幅(部分图案如图2-21所示),左右各有8幅,每幅宽45厘米,高42厘米。雕饰形象有桃树松树、莲花、梅花果树等。在很小的空间内,通过线条粗细的变化,纹样的起伏,塑造出强烈的空间感,表现的图案具有鲜活的生命活力。整座大殿基座装饰具有舒朗、庄严和素朴的特点,与基座上繁复的建筑殿壁及木雕等装饰形成鲜明的疏密对比。寺院中影壁的须弥座采用素平条石堆砌,整体形象庄严、宁静寺庙中的其他大殿的台基则为直方形式。台基艺术是南山寺建筑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是建筑装饰的组成元素,同时也是烘托建筑物等级与气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21 佑国寺大雄宝殿基座束腰部分图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