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材料的取得主要是通过对现存的建筑装饰石雕的位置、内容、尺寸等进行观察与记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者对寺庙自然环境、建筑特色、石雕图案所处环境的全面、完整、详细地拍摄与记录,建立具有信度和效度的田野调查。
(一)寺庙的环境
南山寺建在五台山台怀镇南面3千米的弓步山的山腰,海拔1 700米,悬于陡峭山坡,枕山面水,林木浩瀚,环境优雅。沿登山古道盘桓而上,幽静曲折,树密寺隐。整个寺院依山而建,共有七层,属梯田式格局。寺庙从低到高依次是下面的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的一层是善德堂,上面的三层为佑国寺。站在佑国寺望峰台上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周围群山挺立,寺内建筑院中套院。三寺之间利用台阶进行连接,寺内石凳、石桌等形象组成寺庙内的园林景观小品,与庙宇内部庄严的殿堂形式、色彩形成鲜明对比。
南山寺依山而建,居高临下,寺院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下三层的极乐寺,中间一层的善德堂,上三层的佑国寺。“三寺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形式,轴线布设主体建筑,两侧布设附属建筑。附属建筑的布置方式则采用排叠、偏正、围合等建筑组合方式,形成寺中有寺、院中套院,既有寺院布局的宏敞,又有园林布局的幽深。”[8]寺院中现存的18座不同形态寺庙院落。营造之时,灵活利用寺庙地势优势,结合寺庙建设需要,形成不同大小院落。院落内依据主体建筑位置或横向或纵向配设的殿堂、僧舍,最终形成变化多样、曲折深邃的整体造型形态。南山寺寺庙平面示意图如下图0-1所示。
图0-1 南山寺寺庙平面示意图(自绘)(www.xing528.com)
南山寺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是利用轴线上的建筑“层层递进”的空间营造法,利用建造位置、建筑体量、外观造型、艺术构建等装饰序列体现向心力和内聚力。如山门前积极借助山势特点,逐层修“大放光明”影壁、“信天由命”石牌坊、三摩地钟楼等建筑形象,连续不同形态、功能的建筑地排列,给人一种心理的威慑之感,完成了由寺外先“抑”,到寺内的层层引导的后“扬”的空间营造层次,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内心感受,初步完成了南山寺向心力和内聚力的引导。
寺内空间采用偏正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间修建场所。主体建筑布设在主轴线上,轴线两侧灵活布置其他建筑。这样的设置手法,既可以体现建筑的秩序性,又可以避免围合不同院落平面形态的单调性。同时,巧妙利用隐现手段建造的108级台阶、门洞、栏杆以及高台之间的有机连接,让观者在游览过程中具有趣味感和节奏感,使建筑空间表达出更多富有内涵性的内容。
(二)石雕留存现状
经过现场观察,南山寺石雕所用石材多为汉白玉,少数用到青石。汉白玉是大理石的一种,它是由方解石、石灰岩或白云岩受接触或区域变质作用而重结晶的产物,一般为白色,质地坚硬洁白,是上等的建筑材料。南山寺内的月台栏杆、重要殿堂的坎墙、须弥座基座、屋宇的墀头,大都用汉白玉或青白石雕刻。五台地区位置偏北,地势又高,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南山寺部分建筑装饰石雕图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苔侵草染、风化,再加上人为破坏状况,给石雕图案的采集、图像识别研究加大了难度,也让笔者意识到研究得紧迫性和重要性。
从石雕的分布来看,寺院中轴建筑之上的石雕分布最多且精致,其中佑国寺栏杆处雕饰石雕图案数量最多、题材内容最多,雕饰精美。此外,照壁、墀头、迎风处同样有大量石雕装饰于建筑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