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南王曼村人们最大的节日,称过年。旧时,因为生活条件差,小孩盼年的欲望非常强,有句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宰猪。”孩子们平时很少吃到白面,更谈不上吃肉,所以孩子们盼年特别强烈。过了腊八,可以有点肉吃。但是老人则认为过年就像过关一样,有的户根本就过不起年,如果过年把仅有的积蓄都花光,春天的生活就无法过了。过去把过年叫作年关,因为到年关应该欠账的还账,欠钱的还钱。另外,老邻旧居或亲朋好友在一年当中不如意的过节(矛盾),在年关互相拜年达到谅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稍微有点好转,生产队麦秋按“人九劳一”分一部分小麦,大秋分一部分粗粮。社员平时舍不得吃面,留着过年吃,有的户在过年蒸馒头时用白面做皮,里面裹上玉米面,叫作金裹银。生产队都养几头猪,腊八后至腊月二十三前宰头猪按人口分,社员们盼望着抓个好号,分块肥肉,如分得块腰窝,那场面简直没法形容。宰猪的场面更是别有风味,先烧一锅开水,把猪杀死,然后用气管子往死猪体内打气,边打气边用木棍敲打死猪,把猪吹大,放在一大锅开水中煺毛。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灶王节,俗称小年。家家户户蒸年糕、买糖瓜,日落后给灶王爷上供,烧灶王牌位,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回来降吉祥。
腊月二十四五家家户户蒸面花、蒸馒头,腊月二十八九开始贴春联。在贴春联方面,如当年有老人去世的户,则不贴春联,近门的贴蓝色春联。三十早晨去上坟烧纸、祭祖、放鞭炮,吃完早饭给老先人(祖宗)摆上供品。
三十下午家家户户开始包年夜饺子(俗称五更饺子)。饺子馅非常讲究,一般为素馅,不能放荤腥材料。也有少数居民做肉馅,赶上家中添减人口,才能更换饺子馅,即素馅改肉馅,或肉馅改素馅,否则不许随意更改。素馅中有白菜、豆腐皮、豆腐干、粉条等。其中再包几个红糖馅、豆腐馅,吃到者预示有财有福,生活甜蜜,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思想的改变,少数村民不再循旧,而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年夜饺子馅。
三十晚上,一户或几户用高粱秆或玉米秸,或苇子捆成一个柴草把子(俗称烤把子或烤庭),点燃后,男子开始燃放鞭炮,放完后男女老少围着火堆烤手烤脚,嘴里念念有词:“烤烤手不冻手,烤烤脚不落膘,烤烤腚不生病。”以祈求来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传说把子倒的方向是来年丰收的方向,人们好种田。
除夕夜,人们还以老传统撒岁,除夕夜通宵亮灯,人们彻夜不眠,即为守岁,不许随地大小便、不准说杂话,以防冲撞祖先与神灵。不允许扫地(因为室内外都撒上了高粱瓤子,叫踩岁)。年夜饭非常丰盛,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喝酒,子夜十二时俗称年三更,开始吃年夜饺子。溜饺子有好多讲究,年轻女子没有出嫁的不能下炕,坐等着吃饺子,女子不能烧火,用的柴火一般为质量好的、直的、高的秫秸,象征着日子越过越红火,芝麻开花节节高。
饺子煮熟后,先要发子(子时)。首先祭神灵,在院里放上供桌,摆上五碗饺子,每碗五个,五双筷子,端上全神牌位点上香、蜡,人们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磕头,祈祷一年四季平安,东西南北出行平安。然后把全神牌位烧掉,同时燃放鞭炮。把供桌上的饺子端回摆在堂屋供桌上,以祭奠先人,然后炕上放好饭桌,把饺子放好。在吃饺子前,小辈人给老辈人磕头拜年,老人们把准备好的压岁钱逐个发放。磕完头后,吃饺子开始,吃饺子时,不能面向太岁方向,怕冲上太岁一年不顺。如遇本年中有老人过世,发子要提前,怕影响老人灵魂回家过年。
南王曼村村民始终保留着初一拜年的老传统。初一早晨,本家族的人们集合到一起,走家入户,给辈分大的、年长的拜年。1980年后老传统逐步改变,在吃年夜饺子前,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欣赏春节联欢晚会。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家家剁馅子,包饺子,寓意捏小人,包饺子时使劲捏,意味着捏小人嘴,把小人嘴封住,不让小人乱说(小人指品德不端、专门背后说坏话、造谣生事的人),表达人们期盼家庭事业和谐、顺利的美好愿望。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灯节,从十四至十六共三天,十四称鬼灯、十五称神灯、十六称人灯,十四晚上灯亮的时间要短一些,十五、十六两晚上灯亮的时间要长一些,有的人家还要彻夜长明。节前人们有蒸刺猬、麦子垛的风俗,捏上面花,形状为银子锞,驮在刺猬背上,象征着财源广进。银子锞放在麦子垛上,意味着当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元宵节这三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鼓、放灯,热闹非凡,节目也非常丰富。南王曼元宵节历来就有踩高跷、跑落子、划旱船、小车子会、放灯、耍龙灯、唱大戏、放烟花、傻小子会等节目。人们穿暖衣服,抱着孩子,跟着敲鼓的队伍整晚观看。敲鼓的、敲铙的、敲钹的都光着膀子,一蹦老高,人骑在人身上敲,非常卖力,人们也极度兴奋,看得大人孩子都不愿回家。
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村里的老人们始终沿袭此节日。元宵节前蒸的刺猬、麦子垛必须留些在这天吃。老人们晚上打了囤,在院中地上画上个圆圈,里面撒上五谷杂粮,祈求五谷丰登。在圆圈内放入好多硬币,又叫钱囤,意味着多多挣钱,日子好过。
农历二月初二,人称龙抬头的日子。男的理发,称剃龙蛋;包饺子吃,称是龙的耳朵;面条称为龙须,鸡蛋称为龙蛋。此日有许多民谚:二月二敲梁头,银子钱的往家流;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二月二敲窗台,银子钱的往家来,等等,都是些吉利话。(www.xing528.com)
清明节,是祭奠祖先的节日。在外的游子或外出工作的人们都回家,祭奠先人、扫墓、给坟丘添土,也是外嫁女回来上坟、烧纸和家人团聚的日子。身处外地不能回家上坟的,在当地的十字路口烧纸,意在远方祭奠。学校组织师生祭奠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记住好日子来之不易。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习惯包粽子、吃鸡蛋,门上贴剪纸(葫芦形),插一种叫艾的植物,此节是为纪念先人屈原(楚国大夫)而立。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称鬼节,是祭奠祖先的日子,家家户户上坟祭奠,但南王曼村人们过七月十四,此日一般都蒸包子吃。
立秋(公历8月7—8日),此日人们都习惯包饺子庆祝节日,立秋的饺子大多数人家包的是南瓜馅。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亲朋好友互赠礼品。中秋之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品月饼、瓜果,赏月,月亮圆时,院中放上供桌,摆上月饼、鲜果,放鞭炮庆祝,祈求平安团圆。
旧时因生活条件差,老人自己烙月饼。煮上红豆红枣,做好芝麻盐,拌好馅,包上面皮,印上花的图案,放进大锅中烙熟。孩子们感觉新鲜,站在一旁等着,烙熟了就吃。
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又称祭祖节,祭奠祖先的日子,家家户户上坟烧纸祭奠先人,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