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日常的思维习惯,人们都会比较注重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地方,注意到君子和小人之间的鲜明对比。但是,需要留心的是,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对比需要一个基础;换言之,要明确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只有当我们了解到君子和小人之间的相同点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去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学而〉)
与前文“义之与比”不同,孔子在这里用到的“比”是一个否定意义的词。对于这一点,朱熹也做出了解释:(www.xing528.com)
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间,而审其取舍之几也。(《论语集注》卷一)
在朱熹看来,“周”是普遍的意思,“比”是偏党的意思。接着,朱熹讲到了二者的共同点。君子的“周”和小人的“比”的共同点就在于“皆与人亲厚”,就是和周围的人的关系都很亲密,看起来都好像很敦厚的样子。但是“周”的特性是“公”,“比”的特性是“私”。君子和别人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公的基础之上,而小人和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偏私的基础之上。朱熹特别强调“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接着“究其所以分”,即去探究君子和小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的原因,就在于“公私之际,毫厘之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组成语,这实际上就指出了,人和人的差别很小。孟子常常以“非人也”来强调人和禽兽的差别,并说“人之与禽兽,相去几希”,是说人和禽兽的差别其实也很小,但差别又是根本性的。就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而言,主要就在于君子能够保持或者说严守这种差别,而小人却忽略或无视这种差别。所以朱熹指出,要特别注意这样一些微妙的差别。如朱熹所言:“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这和孔子思想中提到的“叩其两端”的方式相类似,即把两端的内容凸现出来然后让自己做选择,所以朱熹强调要察乎这两者之间来做取舍——“欲学者察乎两间,而审其取舍之几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