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互通的精神:重塑君子,促进人际关系与文明建设

互联互通的精神:重塑君子,促进人际关系与文明建设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能够容忍泡沫,但支撑它的始终是互联互通的精神。互联互通精神的实质是开放的精神,而开放是需要自信心的,也是需要有根基,能把持得住自己的。然而互联网在中国的处境却不太通顺,就是缺乏一种互联互通的土壤。地方保护、相互排挤、相互拆台、相互穿小鞋等等,都是与互联互通的精神相违背而恰恰在我们的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东西。而以互联互通为目的的爱则能培育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互联互通的精神:重塑君子,促进人际关系与文明建设

如果联而不通,那么“联”在一起的东西就会成为积怨,成为死结,成为导火索或者炸药桶。

如果认为单单凭借互联网或者其他什么高新技术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那无非是又落入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窠臼。互联网能够容忍泡沫,但支撑它的始终是互联互通的精神。中国人缺乏的不是互联互通的能力,而是互联互通的精神。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或者说我们从互联网技术中得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是技术、是道德,还是泛泛而谈的“文化”,或者仅仅是一种时髦?

互联网作为军事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追求的无非是资源的共享和工作的高效率,而它进入民间生活为广大公众所接受的,则是互联互通的精神所催生。

互联网的“普通话”HTML,即超文本标识语言,是跨越了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特定文本之间的鸿沟,把它们融为一体。而刚刚兴起的XML,即扩展性标识语言,则是要在各种硬件设备,而不仅仅是在计算机之间建立联接——各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就这样被“联”在了一起。你可以说这种理想早就有了,但把它们一点点实现出来,却无法否认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而科学和技术的背后,则是一种精神。

互联互通精神的实质是开放的精神,而开放是需要自信心的,也是需要有根基,能把持得住自己的。被喻为“网络狂人”的朱海军曾经说过,互联网带来的自由“太突然”“太彻底”。结果他日以继夜地写文章,连篇累牍地发帖子,几乎参加过所有论坛,有数百万字的作品。最后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他的去世引起了网民的极大震动。人们也许想到了每一种新技术都有它的殉道者,但朱海军的死更多地不是因为执着,而是因为浮躁,或者说是执着地浮躁。他是为论战而论战,在无休止的论战中迷失了自己——因为他的论战并非出于某种立场,而主要是出于目的——一鸣惊人的目的。他在制造思想和言论的泡沫。而这种泡沫恰恰在互联网上可以彻底地泛滥,直至淹没他的精神,吞噬他的肉体。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指责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的价值和功能就在于它能容忍这种泡沫,所以它才能吸引精华。就像古代劝谏皇帝招贤纳士的典型比喻,“为了吸引孔雀,就不能歧视和排斥乌鸦麻雀”一样。古人往往称颂天地之大德,天地之间不光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还有被人列入“四害”的蚊子和老鼠。有一天连蚊子和老鼠都活不下去了,那人类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如果有人满足于泡沫,以乌鸦或麻雀自足,甚至堕落为“害人虫”,那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最多是“自足其性”而已。

如果说“互联”是着眼于手段和方式的话,“互通”才是归宿和目的,就像“开放”是为了发展和繁荣。对联接者而言,如果联而不通,那么“联”在一起的东西就会成为积怨,成为死结,成为导火索或者炸药桶。(www.xing528.com)

大家都熟悉《周易·系辞下》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名言和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原理。《淮南子·要略》中说,有两种“无为”:“通”的无为是没有“为”的必要,而“塞”的无为则是没有“为”的可能。人生社会的种种“痛处”,都是因为种种制度和精神的不通。

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尤其是空间的障碍,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的理想。然而互联网在中国的处境却不太通顺,就是缺乏一种互联互通的土壤。有些网民想利用互联网骗一把,有些网站想利用互联网捞一把。我们更多的是无形无象、绵里藏针的“太极拳文化”和互相拆台、互相打击的“麻将文化”。如果简单地认为单单凭借互联网技术或者其他什么高新技术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那无非是又落入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窠臼。泡沫破灭之后,寒冬正在一步一步逼近,而当我们清醒的时候,也许又落在人家后边了。

互联互通的精神并非有了互联网才显得必要,而是关乎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规划就是要以车流通畅为目标,如果仅考虑到收费的方便,那修多少路也不能改变交通堵塞的状况。地方保护、相互排挤、相互拆台、相互穿小鞋等等,都是与互联互通的精神相违背而恰恰在我们的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已经反思了几代人,如今又成为互联网技术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精神障碍,不能不令人惋惜。

谭嗣同说:“仁以通为第一义。”只有极少数的学者注意到了这句话在文化转型中的意义。以个人血缘、家族为核心、为归宿的“爱”,最终必将造就“哥们儿弟兄”式的死党,成为社会的毒瘤,导致“系统性”的腐败。而以互联互通为目的的爱则能培育健康人际关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强调“互联互通”,除了“联”“通”以外,“互”字也很关键。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互动,才能有“联络”“联盟”“联合”和“联接”,“联”“通”才有意义。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绝对不是“你吃掉我”或者“我吃掉你”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每一个联结点都是生长点,都是通道,都是机会。

中国人缺乏的不是互联互通的能力,而是互联互通的精神。

(原刊《中国青年报》,2000年12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