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2所示为一轴心受拉构件,设混凝土出现第一条裂缝后,取裂缝截面1-1至即将出现第二条相邻裂缝的截面2-2的一段混凝土l为脱离体。在裂缝处,混凝土应力为零,钢筋应力为σs1;在距裂缝为l处,混凝土应力上升到ft,钢筋应力降低为σs2,如图9-2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Asσs1=Asσs2+Acft
或 Asσs1-Asσs2=Acft (9-5)
式中 As、Ac——钢筋与混凝土的截面积。
图9-2 混凝土脱离体的应力图形
取截面1-1至截面2-2钢筋段为脱离体,钢筋两端的不平衡力由粘结力平衡。设l段内的平均粘结应力为τm,钢筋的总周长为u,则由平衡条件可得
Asσs1-Asσs2=τmul (9-6)
对比式(9-5)与式(9-6),可得
Acft=τmul
或
若配筋由n根直径为d的钢筋组成,则其总周长为u=nπd,总面积As=nπd2/4,从而可得u=4As/d,代入式(9-7),并取ρ=As/Ac可得
考虑裂缝的平均间距为1.5l,故
由试验可知,混凝土的ft与τm近乎成正比,因此,当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的外形特征给定时,裂缝的平均间距将随比值d/ρ而变化。
试验表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裂缝间距也有影响,保护层愈大,裂缝间距也愈大。另外,考虑到混凝土参于受拉主要与有效受拉混凝土面积有关,所以用ρte代替式(9-9)中的ρ。
以上分析是对轴心受拉构件进行的,对于受弯构件也可得出类似的结论。根据以上分析,《规范》引进保护层厚度c和d/ρte两个变量,并考虑纵向受拉钢筋的相对粘结特征,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建议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平均裂缝间距:
对轴心受拉构件:(www.xing528.com)
对受弯、偏心受拉和偏心受压构件:
式中 cs——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当cs<20mm时,取cs=20mm;当cs>65mm时;取cs=65mm;
ρ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时,取ρte=0.01。
A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构件截面面积;对受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取Ate=0.5bh+(bf-b)hf,此处,bf、hf为受拉翼缘的宽度、高度,如图9-3所示;
As——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d——钢筋直径。当配置不同钢种、不同直径的钢筋时,式中d应改为等效直径deq,按式(9-13)进行计算确定,其中考虑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配置不同的钢种、钢筋表面形状以及预应力钢筋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灌浆)等不同的施工工艺。
式中 deq——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mm);
d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mm);
n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
ν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按表9-3采用。
图 9-3
表9-3 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
注:对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其相对粘结特性系数应按表中系数的0.8倍取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