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心压力或者轴心压力N与弯矩M的组合作用下,构件会发生不同形态的正截面破坏。影响正截面破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偏心距的大小(或M与N的不同组合情况)以及截面的配筋情况。
试验表明,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破坏形态可分为受拉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和界限破坏三种情况。不论哪种破坏,在破坏前,一定区段内的平均应变仍符合平截面假定,如图7-13所示。利用平截面假定来区分和解释偏心受压构件的三种破坏形态,物理概念更加明确。
图 7-13
1.受拉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
在构件的相对偏心距(e0/h0)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置不是过多的情况下,构件会发生这种破坏。此时,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小,破坏过程是:加载后,靠近纵向力作用的一侧受压,另一侧受拉。当荷载达到一定值,首先在受拉区产生横向裂缝,并随荷载的增加而不断扩展。在破坏前主裂缝已很明显,发展很快,受拉钢筋屈服,进入流幅阶段,此时中和轴上升,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迅速减小,压区混凝土出现纵向裂缝,混凝土被压碎,构件丧失承载力。这种受拉钢筋先屈服,经过一个过程,然后混凝土被压坏的破坏形态称为受拉破坏或大偏心受压破坏。这种破坏有明显的前兆,显示出较好的变形能力,有很好的延性,如图7-14a所示。
图7-14 偏心受压构件破坏形态
a)受拉破坏 b)受压破坏
2.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
这种形态的破坏通常发生在相对偏心距(e0/h0)较小或很小的情况下。但如果受拉钢筋配置过多,即使相对偏心距较大,也可能发生这种形态的破坏。此时,构件截面全部受压或大部分受压,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大。一般情况下这种破坏首先发生在离纵向力较近一侧,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εcu,靠近纵向力较近一侧的受压钢筋达到屈服强度,而离纵向力较远一侧的钢筋则可能受拉或受压,但都不屈服。当有部分截面受拉时,受拉区的横向裂缝发展也不显著。破坏前,受压区(靠纵向力较近一侧)混凝土产生纵向裂缝,并迅速发展,破坏荷载和出现纵向裂缝的荷载非常接近,破坏无明显预兆,混凝土压碎区段较长,如图7-14b所示。这种破坏带有一定的脆性,混凝土强度越高,其脆性也越明显。(www.xing528.com)
如上所述,受压破坏一般情况下总是首先发生在离纵向力较近一侧,但当相对偏心距很小,而构件的实际形心和构件的几何中心不重合时,也可能发生离纵向力较远一侧的混凝土先压坏的现象。
3.界限破坏
在“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之间存在着一种界限状态,称为“界限破坏”。破坏时,横向主裂缝发展比较明显,在受拉钢筋屈服的同时,受压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被压坏。此时的截面中和轴高度xcb或相对受压区高度可由平截面假定推出。
我国《规范》在确定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时,取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u=0.0033-(fcuk-50)×10-5,采用与受弯构件相同的推导方法可得
当用相对受压区高度来区分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时,由图7-15可以得到:
≤b时,属受拉破坏(取等号时为界限破坏);
>b时,属受压破坏。
图7-15 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在各种破坏情况时的平均应变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